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司重整计划是重整程序中最为重要的法律文件,事关债权人、股东等利害关系人的切身利益。重整计划经各组债权人和股东同意后,要发生法律效力必须经法院批准。为确保公司重整程序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应当严格规范法院批准公司重整计划的条件,尤其是法院强行批准公司重整计划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就破产法的司法实践而言,异化的社会本位论和法律的不完备性是法院滥用重整计划强制批准权的主要原因。在我国,重整计划强制批准权的法律规制应遵循从价值取向矫正到制度构建的逻辑进路,在价值取向上应坚持私法自治基础上的利益平衡原则,在制度构建方面应以私法自治与利益平衡为基础,进一步完善破产重整计划强制批准制度的具体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3.
破产重整制度有拯救企业、平衡且最大化实现各方面利益的目标,债权人承担着巨大风险,权利受到限制,最易受到侵害,我国破产法对其进行了保护,比如说债权人行使表决权,法院对重整计划的审查。通过与外国立法在重整范围、重整原因、破产重整计划的制定、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比较,在债权人保护方面还存有不足,从重整程序的启动机制、监督制度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4.
杨剑 《商业时代》2007,(22):66-66,83
重整制度是新《企业破产法》最重要的制度创新之一,能够有效避免破产清算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从重整原因、申请人、重整期间、重整计划的提出和批准、重整失败等各方面对该制度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5.
《商》2015,(38)
破产重整制度的引入是我国破产立法制度的一大创新,重整成功的关键在于重整计划,重整计划是否合理与可行,直接影响着整个重整程序能否顺利进行和各方相关利益人的利益平衡,在此,重整计划的制定主体的确定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现行破产法对于重整计划制定主体的规定存在明显的弊端与不足,本文试图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现状,提出了在我国应构建以债务人制定重整计划为主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重整是面临破产但有拯救希望的企业摆脱危机的一项重要举措.重整计划是重整制度的核心.重整计划由债务人制定较为妥当.在重整计划的制定过程中,管理人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我国法律有关重整计划草案内容的规定过于简略,实践中应当加以细化和丰富.  相似文献   

7.
萧瑟的经济寒冬中,苟廷残喘一年多的五谷道场呼出了最后一口气——它因资不抵债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已于2008年11月问获得批准。败局已定,此后的法律程序中,五谷道场要么借尸还魂,得以转生;要么魂飞魄散,永堕阎罗。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破产重整制度对其他国家的破产重整制度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分析了美国破产重整司法制度的特点和基本做法,提出审理破产案件的法院、法官要进一步树立尊重企业、尊重企业家、尊重商人的司法理念;逐步探索设立专门审理破产案件的审判机构;完善加强债权人的利益保护机制;配套建立合格的破产管理人队伍和科学合理的指定管理人机制。对完善我国破产重整立法和司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厉新格 《现代商业》2020,(11):103-104
新企业破产法自2007年开始实施以来,其作用是为规范企业破产重整程序,公平清理债权债务,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本文以会计师事务所的视角,将"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中有关企业经营分部的概念怎样运用于出售式破产重整的内容中进行探讨,即采取出售经营分部式重整的模式来制定债务人的破产重整计划,并结合实务中的有关案例来分析该模式所具备的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破产重整是帮助企业脱离危机的重要法定机制。本文基于破产法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以莲花健康的破产重整事件为例研究与地方政府密切联系的传统实体公司破产重整经济效率问题。经过分析本文发现:破产法律制度不能保证企业破产重整效率和效果达到预期;地方政府在破产过程中作用明显债权人利益容易受到损害。最后,本文提出一系列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企业重整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防止企业破产,基于企业自救而提出的,其具有很强的预防功能和保障功能,是企业实现再生一项有效性措施。本文结合企业重整案例,对企业重整中的行为以及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点企业重整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翼 《中国市场》2009,(33):28-28
<正>因为债务问题,中旺集团在五谷道场持有的36.67%股权被六家外地法院查封,而这一查封发生在破产重整之前。由于涉及到北京之外的六家法院,解封还需要最高人民法院协调。  相似文献   

13.
破产重整作为企业的特殊经营状态,其内部控制的研究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一直不受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够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有效地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需要建立破产重整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来保障破产重整计划的顺利实施。本文以惠州市C发展有限公司的内部控制状况作为例子,分析其内控环境和问题,提出优化内部控制的对策,力求为建立健全破产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一些参考,提升企业破产重整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破产法引入一项新制度即企业破产重整制度.对于资不抵债的企业,可以依法申请破产清算或重整.企业既已资不抵债,重整的价值何在呢?本文将从产业链的构建和完善角度分析企业破产重整的价值.由企业所处产业链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企业重整的价值大小.  相似文献   

15.
破产重整是对可能或已经发生破产原因但又有希望再生的债务人,通过各方利害关系人的协商,并借助法律强制性地调整他们的利益,对债务人进行生产经营上的整顿和债权债务关系上的清理,以期摆脱财务困境,重获经营能力的特殊法律制度。破产重整程序通过其对重整企业的特殊法律救济帮助企业摆脱破产危机,实现多方共赢的结局。建立破产重整制度,经营困难的上市公司可以在破产重整程序的帮助下恢复正常经营,减小上市公司破产对社会的冲击,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何宁 《商业会计》2000,(6):22-23
企业重整是指企业因发生财务困难、暂停营业或有停业危险时,采用符合政策或利用法律程序对企业进行整顿,使之振兴的行为。企业重整的目的在于清理企业债务,防止或避免企业遭受破产的厄运,以最大程度保护投资者及债权人的利益。一般来讲,重整的形式包括债务重组、资本结构调整、留存收益调整为零以弥补亏损等。企业重整既是一种经济行为,又是一种法律行为,在特定条件下又是一种政策行为。本文试就企业重整的财务会计问题进行分析。一、企业重整中的会计假定问题企业重整的结果有两种形态,一是重整成功,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二是重整失败,企…  相似文献   

17.
试论破产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产和解程序在我国新的破产法草案中是与破产程序、重整程序相并存的三大独立程序之一。而破产和解协议的达成是破产和解程序的必经步骤,其生效后会对参与破产程序的债权人、破产债务人,以及破产债务人的保证人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拟从程序和实体两个方面,运用比较法学的方法对破产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进行较为深入地探讨,以求深化对破产和解协议法律效力的正确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8.
破产重整是对可能或已经发生破产原因但又有希望再生的债务人,通过各方利害关系人的协商,并借助法律强制性地调整他们的利益,对债务人进行生产经营上的整顿和债权债务关系上的清理,以期摆脱财务困境,重获经营能力的特殊法律制度.破产重整程序通过其对重整企业的特殊法律救济帮助企业摆脱破产危机,实现多方共赢的结局.建立破产重整制度,经营困难的上市公司可以在破产重整程序的帮助下恢复正常经营,减小上市公司破产对社会的冲击,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2007年6月1日,新破产法开始施行。以“拯救企业”为理念的破产重整制度首次引入我国破产法,为我国破产法可谓增添了不少光彩,也为我国的困境企业获得了额外生机。但是,重整制度在我国还只是一个“新生儿”,还有很多未成熟地方需要进一步研究。从考察国外的重整制度入手,进而探讨我国破产法中对企业重整制度规定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2007年6月1日,新破产法开始施行。以"拯救企业"为理念的破产重整制度首次引入我国破产法,为我国破产法可谓增添了不少光彩,也为我国的困境企业获得了额外生机。但是,重整制度在我国还只是一个"新生儿",还有很多未成熟地方需要进一步研究。从考察国外的重整制度入手,进而探讨我国破产法中对企业重整制度规定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