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MW工法桩作为一项城市地铁施工常用的围护结构形式,具有成桩速度快、止水效果好、地层扰动小、型钢可回收、施工成本低等优势。根据施工特点,对超深SMW工法桩在地铁深基坑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开挖各阶段的实际变形与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解决了超深SMW工法桩在地铁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形问题,对类似超深围护结构施工提供借鉴意...  相似文献   

2.
基坑支护设计尚无成熟方法用以计算基坑周围的土体变形,施工中通过准确及时监测,可以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昆明地铁3号线西苑立交站所通过地区地形平坦,房屋密集,周围地下管线较多,其深基坑支护结构是否稳定对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分析地铁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监测内容和实施步骤,给出地铁工程施工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盾构隧道穿越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隧道及既有车站变形的问题,结合现场监测结果,采用PLAXIS3D有限元软件对某大直径盾构隧道穿越临近既有地铁车站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大直径盾构隧道与临近地铁车站的相互影响,探索了注浆压力、掌子面压力下隧道及既有车站的结构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当注浆压力在70%~...  相似文献   

4.
通过搭建地铁工艺设备远程状态监测平台,实现对关键工艺设备运行状态、故障报警、使用数据等信息的远程监控和存储分析。作为地铁关键系统智能运维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立和不断优化将为实现基于设备实际状态的维修策略优化提供有力支撑。介绍平台的功能、架构,及其在车辆基地内燃机车和地下式架车机应用的系统方案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我国以前的地铁机电系统通常情况下是分开进行设置,管理方面相对独立,维护起来较为困难且系统的资源共享较难实现。自动化水平的不断进步,大多数的地铁线路对综合监控系统逐渐开始进行考虑并实施;利用其统一化的软硬件平台,有效完成了资源共享、对设备进有效维护和管理,各个子系统之间做到互联互通,同时还针对子系统的故障进行了有效监测,从而确保地铁运营调度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在各行各业应用是越来越多,所以产生了很多自动化系统。在岩土工程中,通过岩土工程自动化监测系统,可以更好的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测,从而更好的保证岩土工程施工安全。文章主要对岩土工程自动监测系统和岩土工程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库大坝除险加固是提升水库大坝等水利设施安全性的重要手段.文章以某中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应用的基于可靠性理论的监测技术,其通过对大坝表面变形、扬压力与渗压水位、绕坝渗流渗压等相关数据的监测,并结合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监测数据分析,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项目施工期间大坝监测的科学性与全面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地铁车站给排水及消防系统工程施工难点展开分析,结合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要点,包括防排烟系统施工、给排水系统安装、排水泵房施工、消防系统安装等,通过研究做好施工图纸审核、筛选合格施工队伍、加强材料质量管理、做好施工过程监督等措施,其目的在于加快地铁车站施工进度,提高地铁车站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9.
介绍成都某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基本情况,重点对深基坑变形加固方案确定、采取的处置措施及施工方法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介绍石油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ERP应用集成系统通过数据共享和报表输出,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PDM系统实现了项目、图纸集中管理,在线系统设计,使数据更安全,设计更高效。MES系统实现工艺流程控制、数据采集监控。信息化技术提高了生产信息处理效率与质量。CRM系统规范客户服务管理流程,实现对客户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提升了营销服务信息化水平。物联网系统实现了在线物流跟踪、数据采集监测,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模板台车在地铁车站主体施工的优势明显,具备节约施工时间、操作方式便捷、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工程完成质量效果好、便于后期维护等特点,但相比于传统的三角支撑施工法及支架模板法,衬砌模板台车技术并未得到有效的应用推广。针对衬砌模板台车在地铁车站主体施工中的应用展开研究,介绍衬砌模板台车系统构成,讨论衬砌模板台车现场实际应用,形成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用户对供电的可靠性、供电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保障用电质量,须实现用电信息的实时采集与监控,在线监测电力用户负荷变化、电量、电压质量等信息,准确提供基础数据,满足电力用户的用电需求。基于无源光网络综合接入系统EPON的配网自动化通信专用解决方案,实现对电力配网自动化和营销自动化信息的可靠传输,将配电网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配电网络数据和用户数据等信息集成,实现配电网及其设备正常运行及事故状态下的监测、保护、控制及用电和配电管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网架结构在卸载过程中能平稳地进行应力重分布,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及施工的便利性,结合佛冈体育馆钢网架屋面项目,采用有限元分析对临时支撑卸载过程进行施工模拟,分析卸载方案各个阶段结构的内力分布情况;建立屋面大型钢网架临时支撑的卸载方案,用于指导现场施工;在实际结构的关键支撑点位处,使用先进测量技术自动化监测采集支撑杆件卸载全过程的应力应变、位移变形等数据,与施工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卸载过程各关键杆件的最大变形和应力不存在超限情况,整体结构受力稳定。所提卸载工艺能够有效控制网架构件变形和内力,实现体育馆屋面的信息化施工管理,保证网架临时支撑体系平稳、安全卸载。研究成果可为优化网架结构支撑卸载方案提供借鉴,并为大跨度网架结构施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容县电力公司调度自动化系统于1998年完成了实用化验收并投入使用,目前主要实现了实时遥测量、遥控量、电度量等监测功能,为调度值班人员提供了一个直观的、有效的监视电网运行状态的现代化手段,在电力系统事故状态下,能够及时地、迅速地为调度值班人员提供运行情况,为调度值班人员对事故处理和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大大缩短了事故处理的时间,减少了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网调度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在已有采集数据的现有资源基础上增强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功能,电网经济运行水平也会跨上新台阶,这也是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用化工作开展以后的一项具体工作.本文介绍了利用计算量点,完成实时线损变损计算、电容器投切容量和统计分析、功率因数计算、遥测数据精度自动监测等应用功能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大直径顶管上跨施工对地铁运营隧道的影响预测问题,以深圳地区1.8m大直径顶管上跨地铁1号线某区间隧道施工为例,采用MIDAS/GTS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隆沉、地铁隧道竖向位移和横向收敛变形、顶管隧道本身竖向位移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顶管施工过程中,由于土体开挖卸载引起下部土体向上回弹,导致地面会发生一定的隆起,最大隆起发生在顶管隧道两端,中部隆起位移较小;地铁隧道水平位移很小,竖向发生向上位移,并伴随横向收敛变形,导致地铁隧道发生竖椭圆变形,但其位移均在地铁保护的允许范围内;顶管隧道本身会发生竖向向上位移,易导致顶管隧道前端产生偏移。该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施工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南方电网数字化转型步伐的加快,南方电网云南楚雄供电局(以下简称“楚雄供电局”)在做好传统配网业务和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工作的同时,积极创新开展了智能化改造,创新推出“三位一体”里程碑进度管理工具,打破了各专业数据壁垒,对基建、生产、营销各专业的工程项目实现进度、物资、造价、施工资源投入等全业务流程、全要素资源、全景式实时监控,真正实现了项目管理“减负、增效”。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劳动力成本高、隧道施工慢等难题,以黑山隧道施工现场为例,根据该隧道围岩特点,分析了该隧道工程重难点,配备相应的机械设备及作业人员,采用全断面爆破施工方法并及时进行支护,监测结果显示围岩变形较小,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该技术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地铁工程盾构施工对相邻交叉输水管道工程的安全影响问题,文章选取某工程实例,根据相关的地质条件和参数,有针对性地布置了监测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再通过Midas GTS NX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应用有限元模拟地铁工程开挖过程,分析管道的整体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应力和位移分布规律合理,与实际监测数据基本吻合,隧道施工不会对管道运行安全造成影响。对比以往仅通过数值分析或运行期的监测数据来判断工程的安全稳定的项目,本工程理论与实际对比分析、综合应用的方法更具有可靠性,最终形成的结论可供其他交叉穿越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分析地铁车站主体施工阶段地表监测数据,总结一次扣拱暗挖逆作法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变形规律,提出控制地表沉降变形的有效措施,已达到控制风险,减少地层沉陷等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围绕煤矿开采沉陷自动化监测技术展开分析,依托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数据处理技术和移动PDA(掌上电脑),结合系统设计、功能界定以及工程建设,开发煤矿开采沉陷自动化监测系统。通过监测网实现数据收集、传输与处理,基于VRS(信号信噪比降低技术),构建关键算法,以此缩短数据解算的初始化时间。经验证,开采沉陷自动化监测系统能够取得预期效果,解决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