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系统分析了郑州北郊水源地多年来的地下水水位和水质资料,认为该水源地浅层地下水水质良好。同时,对20多年来在人类活动条件下黄河岸边浅层地下水动力场、水化学组分的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水与岸边浅层地下水联系密切,黄河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浅层地下水的水质;人为开采改变了岸边浅层地下水的流场特征,同时也改变了岸边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组分,岸边浅层地下水水质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3.
阐述了榆阳区引水拉沙筑坝坝址选择与筑坝土料、坝体断面选择、拉沙坝的施工等方面的经验,引水拉沙筑坝工艺简单、便于施工、造价低廉,在榆阳乃至陕北风沙滩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对缓解当地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以及沙区治理、防汛、水土保持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洛阳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环境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洛阳市开采浅层松散岩类孔隙水的长期监测资料,详细分析了在人类活动条件下地下水动力场的时空变化规律:1984-1998年,洛阳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了3.37-6.61m,局部达30m,诱发了地面沉降,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量达100mm。洛阳市2000年以来建设的5级洛河水面工程,使浅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态势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5.
洛阳市浅层孔隙地下水化学环境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洛阳市浅层孔隙地下水化学环境迅速恶化的现象,基于大量的试验、监测数据,从含水层岩性、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洛河河床岩性对各种污染物(NO3除外)的净化能力均达到90%以上;包气带介质层对重金属有很强的净化能力,而时Cl-化能力则较弱;河流对浅层地下水环境演化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河水稀释以及水质污染两方面;区内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及工农业污染等已成为现今控制地下水环境演化的主导因素,进一步加剧了地下水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6.
洛阳断陷盆地内河流冲积平原区浅层孔隙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含量逐渐增大,地下水水质变差。针对平原区浅层孔隙地下水水化学环境变化趋势,基于大量水化学分析数据,从含水层岩性,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包气带岩层对各种污染物(NO■除外)的净化能力大于90%,包气带介质层对重金属有很强的净化能力,而对Cl~-净化能力较弱;研究区河流对浅层地下水环境演化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河水稀释(总硬度减小)以及水质污染(NH~+_4含量增大)。  相似文献   

7.
陆小明 《治淮》2004,(6):24-26
为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下垫面条件的变化,利用长系列的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采用动态法分析了给水度、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潜水蒸发系数与包气带岩性、埋深、降水之间的关系,探讨其随着影响条件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陈顺胜  郑华山  张海忠 《治淮》2013,(12):14-15
为了解商丘市浅层地下水质量情况,本文运用大量的调查以及监测的地下水质数据,采用舒卡列夫分类法对商丘市浅层地下水水化学分类,在评价的基础上,统计分析出商丘市各县市浅层地下水主要污染物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9.
为了做好核电厂附近地下水放射性监测,首先必须在分析厂址附近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厂址所在水文地质单元的边界条件和补、径、蓄、排关系,然后概化水文地质条件并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最后模糊判别地下水径流带,并以此指导厂址附近地下水找水方向和地下水放射性监测井位的布设。按上述思路,结合某核电厂址的水文地质条件,详述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建立和地下水放射性监测井井位的布设原则及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0.
滕州市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下水类型也较为齐全,不仅有大面积分布的松散岩类的空隙水,碳酸岩类的裂隙岩溶水,还有花岗岩,变质岩类的风化裂隙水;它们都不同程度的受地质构造控制,再加上自身的储水构造和地下水运动方式的不同,因此它们的动态特征也不尽相同,为掌握其特征从宏观上了解地下水的变化情况,该市水资源办公室于2000年编制了滕州市浅层地下水等水位线图、浅层地下水位埋深分布图、本年度的水位变幅图及16个具有代表性的长期观测井的水位历时过程线。(1990年6月1日~1991年9月26日),从而对全市浅层地下水有了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总硬度的分布及演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河南省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总硬度总体呈升高趋势的现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地表污水的渗入、工业废渣和城市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含水层水动力条件改变,是河南省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总硬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为防止地下水硬度进一步升高,建议采取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重点行业管理与水污染源治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研究和推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分区限量开采地下水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根据保定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评价,对地下水水质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了解保定平原区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为合理开发保护水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依据关中盆地内487组水质检测数据,在深入分析关中盆地地下水流场、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和地下水环境状况的基础上,对研究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地下水环境单元划分,运用迭代标准差法和计算分布函数法,求取了关中盆地潜水主要常量组分K~++Na~+、Ca~(2+)、Mg~(2+)、Cl~-、SO_4~(2-)、HCO_3~-、TDS的环境背景值,分析了各组分背景值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因素。结果表明: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对区内主要常量组分背景值的空间分布起主要控制作用,其中区内阴离子以HCO_3~-为主,阳离子渭河北岸以K~++Na~+为主,渭河南岸以Ca~(2+)为主;在渭河以北地区水文地球化学作用主要以矿化和蒸发浓缩作用为主,渭河以南地区以溶滤作用为主。其结果为关中盆地地下水污染评价、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陕北荒漠区降水演变规律,分析了榆林气象站1951-2013年降水量的基本统计特征,采用R/S法分析了序列的持续性,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分析趋势性,功率谱分析法分析周期,Mann-Kendall法和累积距平法相结合分析突变。结果显示:年降水量呈现递减趋势并将持续,周期为2.66年,显著突变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年最大日降水量呈现不显著递增趋势,且发生在8月比例最大,无显著突变发生。大于5 mm和大于10 mm的日降水量累计值均呈现不显著递减趋势,周期均为3年,且显著突变均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1、3、5、6、9月的月降水量呈现微弱递增趋势,其他月份均表现为微弱递减趋势;对汛期7-10月降水量的突变分析显示,汛期4个月降水均无显著突变。榆林站降水总体呈现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5.
太湖北部地区是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其地下水资源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通过地表水、潜水、承压水水样的采集、测试和分析,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资料,识别各水体环境同位素(D,~(18)O,~3H,~(14)C)的组成特征,以揭示研究区地下水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潜水主要来源于现代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大气降水补给潜水的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强烈蒸发;Ⅰ承压水为无氚水,~(14)C年龄变化范围为7~9 ka,降水补给时温度范围为12.2℃~13.5℃,主要形成于地质历史时期;Ⅱ承压水为无氚水,年龄变化范围为16.27~27.37 ka,降水补给时温度范围为3.5℃~3.8℃,比现代温度(14.8℃)低约11℃,推断其形成于末次冰期的盛冰期降水入渗补给。潜水、Ⅰ承压水、Ⅱ承压水的D,~(18)O值在垂向上表现为明显的成层性,且地下各水体之间水力联系较弱。潜水具有一定的更新能力,Ⅰ承压水和Ⅱ承压水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具有不可再生资源属性。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正在开展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根据日照市涛雒地区16组实测枯、丰两期浅层地下水数据,选取总硬度、TDS,SO_4~(2-),Cl~-,Fe,Mn,挥发性酚类,COD,NO_3~-,NO_2~-,NH_4~+,F,Se,Pb,Be等15项污染影响因子,使用多元统计-因子分析法对研究区内浅层地下水环境进行污染源解析。结果表明:源解析结果基本和实际污染源相一致,因子分析法对涛雒地区地下水污染进行源解析是可行的;涛雒地区主要存在4种污染特征源,它们分别是海水入侵源、冶炼源、化工源、农业生活源,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贡献率分别为38.37%,18.49%,12.05%,11.23%。研究结果可为涛雒地区的地下水环境污染的进一步改善和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系统分析安阳市“7·19”特大暴雨洪水事件的基础之上,探讨典型极端降雨条件下安阳市东部平原区地下水对暴雨洪水事件的响应。在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安阳市东部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位和降雨量二者之间的相关程度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ArcGIS软件的地下水补给量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安阳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位与降雨量的关联系数大于0.85,地下水资源量变化受降雨补给影响显著;“7·19”事件降雨强度大,雨量集中,受大范围强降雨影响,地下水位变幅沿河道向两岸方向没有形成递减的变化趋势,水位变幅与降雨分布呈正比;此次洪水为单峰型洪水,模型计算研究区地下水补给量为5.19亿m3,洪水转化率0.8 %。该计算模型适用于资料缺乏地区地下水补给量计算和雨洪资源化定量分析,对雨洪资源利用和地下水响应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由于对海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资源缺乏有效的管理,致使其严重超采,进而产生了一系列地质灾害,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空间分布规律、水文地质参数、地下水流场、地下水观测资料等,概化研究区地质体,进而建立地下水模型,同时率定模型和标定大型漏斗.该模型首次全面认知和模拟了研究区地下水超采起始时间、超采量、漏斗发展过程,并预测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数值模型在中国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数值模型在地下水资源定量评价及相关领域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几种流行的数值模拟模型,阐述了模型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指出模型对客观实体概化存在误差,模拟精度有待于提高;裂隙介质、岩溶介质中的地下水运移模拟技术未解决,限制了模型应用范围;强调了模型数据前后处理能力的不足;指出了模拟技术在地下水源汇项概化、地下水运动机理方面的发展前景,提出多种模型耦合以及与GIS紧密结合的重要性,并指出由于使用对象的转变给地下水模型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