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显微组织和断口分析,并结合钻杆的受力状态,对某127mm G105钻杆管体刺穿失效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钻杆刺穿失效的原因是由于操作不当,大钳夹持管体时产生许多深的牙痕,钻井过程中,牙痕底部由于应力集中形成裂纹,在交变应力作用下,裂纹疲劳扩展,最终导致钻杆形成刺孔。  相似文献   

2.
某井在钻井过程中发现泵压下降,起钻后发现钻杆加厚过渡区刺漏失效。通过对Φ139.7mm×9.17mm钻杆刺漏事故的调查,采用安全可靠性评价技术对该刺漏钻杆进行了腐蚀产物分析、材质分析及钻杆刺漏可靠性分析,认为钻杆刺漏是属于冲蚀疲劳和卡瓦损伤疲劳失效,提出了钻杆刺漏失效的结论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宏观形貌分析、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显微组织和微观形貌及物相分析,并结合钻杆的使用状况,对某S135钻杆管体穿孔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钻杆内加厚过渡区及紧邻的管体部分内壁的一侧集中分布着大量的深腐蚀坑,腐蚀坑主要是由于氧腐蚀形成的,钻杆的穿孔失效属于氧腐蚀失效。  相似文献   

4.
对某井在钻井期间发生的钻杆断裂事故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对裂纹的钻杆样品断口进行了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对断裂钻杆材料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和金相组织进行了全面试验分析.最终结合钻杆使用情况和试验分析结果对钻杆接头断裂和裂纹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讨论,认为钻杆接头断裂和裂纹原因是该部位结构尺寸不合理,应力集中严重所致.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工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石油作为主要的工业能源之一,在当代工业生产乃至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要保证石油资源的有效供应。在石油钻井工作中,钻杆是使用的主要工具,近些年钻杆的用量也不断地增加,而每年的待报废钻杆的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钻井市场的开发还会持续增加。由于此类钻杆大多是由于接头的磨损,但管体的磨损较小,仍符合相关标准,可以通过焊接修复进行二次开发,避免造成浪费。文章就对于钻杆摩擦焊的热处理工艺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了一定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方钻杆上部旋塞阀失效分析及其改进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塔里木探区某井发生的两起上部方钻杆旋塞阀断裂事故的失效分析,指出了造成事故的原因。并通过对方钻杆旋塞阀标准发展过程的回顾与探讨,提出了具体的对其质量(结构、材料性能)进行改进的方案以及现行标准修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断口宏观分析、金相组织及能谱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并结合钻杆失效前的钻井情况,对一例ф101.6mm钻杆外螺纹接头断裂失效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钻杆接头材质符合API Spec 5DP和SY/T 5561-2014标准要求的前提下,由于钻杆公接头斜坡台肩周围发生岩屑大量堆积导致钻杆断裂失效。外螺纹接头与堆积岩屑发生剧烈摩擦,导致摩擦部位温度大幅度上升,材料承载性能降低,在扭转、拉伸复合载荷的作用下发生接头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8.
随着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与逐步深入,深井、定向井和大斜度井数量越来越多,在这类油气井的开发过程中,常会出现钻井时间长,钻杆对套管施加的侧向应力大等状况,这是造成套管磨损的根本原因。过度的磨损可能导致套管被磨穿、挤毁,引发局部井段甚至整个井眼的报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深井、定向井和大斜度井施工过程中的套管磨损问题将会成为目前钻井施工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针对石油钻井套管磨损机理以及防磨保护措施进行分析,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套管防磨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9.
介绍超声波检测设备在钻杆管体探伤应用中由于内、外部因素造成的误报现象。研究分析误报产生的根源,并对探伤设备进行结构优化,消除或减少干扰源,使探伤误报率降至0.5%以下。  相似文献   

10.
在钻井施工过程中一般采用"一卡一吊"的起下钻作业,造成了在距离钻杆母端600~900mm范围产生卡瓦咬伤,当压力超过钻杆的挤毁强度时挤毁钻杆。由于卡瓦咬伤钻杆管体而引发钻杆刺漏及断裂,目前还是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通过在钻杆母接头端和加厚管端之间焊接厚壁管(双焊缝技术),使得卡瓦与钻杆的咬合部位焊接了一定长度的厚壁管(1 100mm),由于卡瓦咬合处壁厚(15.85mm)比常规壁厚(9.19mm)增加72%,选用高钢级的管体壁厚材料(828MPa),卡瓦咬合处管体的抗挤毁强度比管体提高了97%;达到了抗卡瓦咬伤、挤毁及提高抗拉强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王学利 《化工管理》2013,(10):95-95
在石油钻井过程中,石油钻杆加厚带是钻杆的重要部位,在石油钻井恶劣的工作条件下,钻杆的加厚处容易出现裂纹和孔洞等破坏。如果不能及时的检测出钻杆的缺陷,容易造成严重的钻井事故,因此需要加强石油钻杆加厚处的自动化检测。文章研究了石油钻杆加厚带的超声探伤技术,分析了钻杆加厚带自动检测的方法和装置,通过研究提高石油钻杆加厚带探伤的准确度和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2.
1.问题生产钻杆管体的专业厂家,需要对钻杆管体进行热处理,900℃左右的钻杆管体从淬火炉出来,立即由除鳞机对钻杆管体表面进行除鳞,紧接着由淬火床淬火,回火炉回火。主要问题是除鳞机除鳞环长期在15MPa高压状态下,进水口与除鳞环处焊缝频繁发生细微开裂(图1),导致除鳞压力降低,钻杆管体外  相似文献   

13.
海洋浅水钻井导管架槽口平台及自升式平台钻探探井时,均需要先用钻入法下入隔水导管,一般采用762 mm(30″)或者609.6 mm(24″)隔水导管,同时采用插入法进行这些大尺寸隔水导管的固井作业。针对固井过程中内插管柱插入密封容易失效、插入头密封承压较低等问题,开展了现有技术现状调研、技术问题分析、改进提升措施研究。提出了采用新型隔水管送入工具,钻杆配长,不采用内管柱插入头,直接固井的表层隔水管固井方式。通过该工具和配套应用工序在2口井的实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针对钻进过程中钻柱承受交变应力、振动冲击载荷的恶劣工况,研制出模拟钻柱多冲疲劳断裂的测试评价装置,对广泛应用的S135钻杆材料进行了系统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与单次冲击的夏比冲击功指标相比,多冲动态断裂累积能量指标测试数据波动小、可靠性更好;钻杆加厚过渡带相比管体刺穿、断裂严重,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该部位材料材质分布不均匀、各向异性严重;随单次冲击功增大,钻杆材料的多冲动态断裂次数呈指数式递减,类似疲劳失效的S-N曲线。  相似文献   

15.
对某井在钻进期间发生的钻杆断裂事故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对裂纹的钻杆样品断口进行了观分析和微观分析,对断裂钻杆材料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和金相组织进行了全面试验分析。最终结合钻杆使用情况和试验分析结果对钻杆接头断裂和裂纹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讨论,认为钻杆接头断裂和裂纹原因是该部位结构尺寸不合理,应力集中严重所致。  相似文献   

16.
袁超  杨波 《化工管理》2014,(15):123
套管钻井技术是一种节约钻井时间,降低井下事故发生的全新的钻井工艺技术,被誉为是21世纪的前沿钻井技术之一。套管钻井技术利用套管代替钻杆钻进,保证了地层开孔后始终有套管在井眼中对已形成的井壁进行机械强化,使套管钻井技术与传统钻井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本文就套管钻井技术在定向井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希望对套管钻井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某油田采油井在下Ф73.02 mm×5.51 mm N80加厚油管过程中,发现一根加厚油管过渡区位置出现裂纹,通过对事故油管管体进行力学性能及化学成分试验、断口宏观形貌分析、断口电镜扫描分析,对加厚油管断裂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加厚油管的断裂形式为脆断,油管镦粗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造成油管"过烧",形成夹渣物残留在加厚油管过渡区,产生脆性裂纹源,下井过程中油管再次受到拉伸载荷,使裂纹源进一步扩展,最终油管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18.
一起127.0×9.19mm IEU G105内涂层钻杆刺穿事故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起 12 7.0× 9.19mmIEUG10 5内涂层钻杆刺穿事故进行了调查 ,对刺穿钻杆的裂纹形貌进行了断口微观分析和金相分析 ,对刺穿钻杆的材质进行了全面检验。认为钻杆刺穿失效性质属于早期腐蚀疲劳破坏 ,井内泥浆pH偏低且含有较严重的腐蚀介质 ,最终导致钻杆产生早期腐蚀疲劳裂纹而失效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石油钻井工具,是一种多棱双台肩螺纹钻铤。该装置包括母接头大钳空间、钻铤管体、公接头大钳空间,从上至下顺次连接,两端加工高强度的双台肩密封的钻杆螺纹。钻铤管体设置有由两段不同直径加工而成的多个切面和多条棱。多棱双台肩螺纹钻铤刚性和横截面流量不低于现有尺寸圆柱形钻铤的水平,并且增大了环空过流面积,减小了钻铤与井壁上泥饼的接触面积,还可以起到刮削泥饼的作用,也不容易形成压差,有效地防止了粘卡事故的发生。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不必使用安全卡瓦,不仅减轻钻工劳动强度、提高钻井时效,工作效率高,安全,使用寿命长。  相似文献   

20.
钻井技术或措施的选择是关系到钻井成功和节约钻井成本的重要环节,方案有时有几种,但选择不当,会造成钻井的失败或成本大大增加,如何确定方案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介绍了SH1井在深部起下钻遇阻,甚至难以顺利施工时面临是填井还是划眼的措施选择,经过现场技术组的共同研究,确定了划眼方案,并利用综合录井提供的参数,顺利地解决了井下复杂情况,效益显著。通过该综合技术的实施,为现场技术人员更好地处理复杂情况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学会了如何利用测录井提供的参数帮助钻井技术人员解决类似问题,收益远远大于该技术成功的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