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契理与契机     
人间佛教是当今中国佛教最有影响力的一面旗帜。 20世纪上半叶,太虚大师和印顺法师提出了“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的理念,这是对那种与世隔绝的或托佛求生的消极佛教的一种反动。总体说来,人间佛教因应现代化的法宝是强调佛法的契理与契机,契理就是契合佛法的永恒之理,契机就是因应时代,方便教化。  相似文献   

2.
魏悦 《江苏商论》2004,(7):162-164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作为世界的三大宗教,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并且各自形成了严密系统的宗教理论。《圣经》、《古兰经》和梵文佛经是三教的经典著作,不仅包括大量的哲学伦理观念,而且蕴涵着丰富的经济思想。本文拟对其中的信用思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晓清 《中国拍卖》2009,(Z1):114-117
"像教"中国壁画留芳大乘佛教历来被中国人称作"像教"。这是因为,在佛教东渐的两千余年漫长岁月里,佛教紧紧围绕并且牢牢抓住了中国人崇拜图腾、以物寄情这一基本审美特点,在形象思维、以像促教方面做足了功夫。在佛像、佛画的制作上,佛教一般不惜成本,不惜时间,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往往一搞就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上百年。最终,佛教在中国赢得了"像教"的美誉。从古自今,众多佛教壁画精品在世界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敦煌石窟壁画自不必说,历经1500余年不间断的绘制,最终成为  相似文献   

4.
佛教产生以来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发展,中国也是佛教影响深远的国家之一。以分析佛教的起源,思想以及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为基础,剖析佛教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的价值以及它在社会良性运行过程中对现行法律控制及其他控制手段的弥补作用。从宏观角度陈述佛教在文化上的特征及对社会各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并借鉴佛教这种文化控制手段的功能指出在社会转型的今天建立全方位社会控制机制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白宗军  李靖 《商》2013,(24):345-345
“本体”是哲学所探讨的最高范畴,是宇宙现象的最高存在。佛教作为一个世界性宗教,其“本体论”是其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它贯穿于一切佛教学说,特别是大乘佛教理论之中。本文主要从大乘佛教空宗之天台宗和禅宗的理论来论述佛教的本体论思想。  相似文献   

6.
《市场周刊》2010,(3):127-127
在这篇短文里,我想谈的是佛光山总本山。顾名思义,“佛光山”根本上是一个佛教机构,而从学理或者传统的角度看,佛教总是厌弃人间、追求出世的。那么,我为什么还要用“人间的佛光山”来作为文章的题目呢?  相似文献   

7.
慈云寺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七年(64年),由印度高僧摩腾、竺法兰创建的慈云寺,比佛教祖庭白马寺创建时间还要早4年.但是由于诸多原因,这座在中国佛教历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的古寺,一直“藏在深山人未识”,被有关专家惋惜地称为“尘封土埋的珍珠”.文章从产品组合开发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慈云寺佛教旅游开发策略,为慈云寺佛教旅游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佛教由中国传入朝鲜半岛,对朝鲜半岛的信仰带来了巨大影响。在韩国,佛教音乐是韩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因演奏场所不同,分为在寺庙演奏的佛教音乐和在民间演奏的佛教音乐。民间佛教音乐的传播大多以"乡歌"的形式出现。这种形式将佛教深奥的教理,表以歌谣的形式,传布给众生。  相似文献   

9.
佛教文化作为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并渗透到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领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佛教和旅游的现有重要关系的分析,以及绍兴佛教旅游开发的现状的调查,提出了开发绍兴佛教旅游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0.
力排佛教而复兴儒学,韩愈为了批评佛教,提出了一个从尧、舜到孔、孟的"道统"论。他把《大学》《孟子》提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在哲学上,他率先打破佛教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创造性的恢复了儒学的意识形态地位,成为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1.
汉传佛教是中国佛教三大派别之一,在中国的宗教、文化、历史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逐渐成为地方旅游开发的热点和重点。本文在对当前我国汉传佛教旅游发展存在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汉传佛教寺院旅游开发的三种主要模式,并对焦作市妙乐寺遗址的旅游开发构想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佛教文化作为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井渗透到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领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佛教和旅游的现有重要关系的分析,以及绍兴佛教旅游开发的现状的调查,提出了开发绍兴佛教旅游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世俗与超越     
华方田 《三联竞争力》2007,69(12):71-71
佛教来自异域,而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的原因是佛教在中国,自始至终主动地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从佛教初传中土时与黄老之学、神仙方术的混杂及“格义”佛教的产生,从对魏晋玄学的吸收和依附到中国化佛教宗派的创立,从儒释道三教的融合一直到近现代人间佛教理念的创发,皆为注脚。  相似文献   

14.
论佛教旅游资源及开发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开发佛教旅游资源具有现实意义.笔者在分析佛教与旅游的渊源关系基础上,归纳、概括了我国佛教旅游资源的载体,并对开发佛教旅游资源的原则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文化旅游在旅游业越来越突出.佛教作为历史文化的一种载体,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我国佛教旅游景区现状的基础上,从佛教文化旅游讨论中国佛教旅游案区存在问题、经营模式以及对佛教旅游资源的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初步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佳颖 《经贸世界》2005,(7):80-82
佛教是泰国的国教,95%的人信奉佛教。几百年来,无论是风俗习惯、学、艺术和建筑等各方面,几乎都和佛教有着密切关系。佛教为泰国人塑造了道德标准,使之形成了崇尚忍让、安宁和爱好和平的精神风范。  相似文献   

17.
道家的哲学思想是中国非物质文化的一部分,它影响、浸润于中国古典园林,成为园林创作的主导思想和造园实践的理论基础之一。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无中生有"以及"和谐共存"三个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有着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冠英 《商》2013,(9Z):209-209
五台山佛教是人类智慧与自然景观共同作用下的一朵奇葩,也是三晋文化的一个奇迹。与印度灵鹫山相似的灵山圣境,融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于一炉,同时也是青黄二庙的聚集地,是中国佛教首府,也是国际佛教文化交流的中心。本文主要介绍各国僧人至五台山,在五台山的活动和贡献,展现五台山与中外交流的全部史实,体现了五台山佛教是东亚佛教思想的领头军,不仅体现了佛教发展的历程,而且凸显了五台山寺院建筑的特色,它既是史学、科学、佛学的科学文化博物馆,也是国内各民族之间、各宗派之间以及中外之间交流合作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供销商情》2006,(7):46-46
佛教大约在两汉之际由古印度传入中国,主要有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三大派别。从南北朝开始中国佛教进入兴盛发展阶段。隋唐时期则已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20.
佛家道德思想是佛教徒的行为规范,是其约束自我,达成圆满自我的价值导向,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辩证扬弃佛家道德思想,特别是以人为本的道德观、鲜明层次性的佛教道德规范、以因缘因果为依据的价值取向等理论精华,对推进我国当前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