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领域的人才培养必须适应微观化、信息化、数量化、多学科交叉化的金融业发展方向,通过完善培养模式,更进一步提升服务金融业的能力。本文从人才培养层次区分、课程设置、教师水平提高以及产学结合四方面简要阐述了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高职生人才培养模式上一定需要企业管理者的参与,人本管理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整合将极大地推动商贸企业后备干部的培养。高职生以职业道德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院校与企业齐心协力培养高职生。通过订单培养模式和工学结合模式的高职生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使商贸企业管理呈现人本化、柔性化、网络化、互动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金融业对城镇化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城镇化的发展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城镇化的发展呼唤更多的应用复合型、营销型、操作型金融人才.从人才培养对策看,高职金融院校应该以“必须与够用”为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确立科学的培养目标,面向市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试行合作教育、顶岗式实践模式,提倡应用型课堂教学模式,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严重刚性化问题,体现在培养方案设计、教学内容安排、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由此使培养的会计人才与社会所需的会计人才不相符,从而降低了会计人才的竞争力。为了使会计人才满足新经济时代下会计人才培养需求,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十分有必要,以此为培养更多创新型的会计人才奠定基础,本次研究着重分析了新经济时代下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诊断。  相似文献   

5.
刘金林  蔡幸 《市场论坛》2007,(11):93-94,F0003
在新的世纪,金融业的国际化、信息化的发展,对于金融人才的需求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地方高等院校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肩负有其特有的历史使命。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大学专业知识面窄、技能方面训练不够、不注重思维方法训练等诸多因素,使地方高校金融学许多大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强。文章提出"三体系、三平台、多模块"的新的金融学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对此模式的内涵与框架体系及其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与理论论证,以期能够对全国其他地方高校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行业、企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脱节,大众化教育与行业对精英人才尤其是管理精英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重大变革。而要变革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达到培养卓越工商管理者的目的,就应树立"职业化导向、层次化体系、岗位化能力、模块化课程、个性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建立系统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7.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高等会计教育的大众化,使得人才培养面临激烈的竞争。对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高校而言,打造特色是适应新形势的唯一出路。培养特色会计人才应以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或谋求人才的差异化为基本路径,并通过培养定位合理化,培养模式多样化,课程体系科学化,教学方法有效化,教师队伍两栖化和建立发展性考评体系等策略来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且对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本文基于数智化背景对地方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和全面研究,针对教学现状展开论述,根据新的理念和目标,总结地方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现实意义,分析了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人才培养框架提出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9.
郭红 《中国电子商务》2013,(1):67-67,69
随着现代金融业越来越呈现出全球化、创新化、微观化的特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对金融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决定了实践教学在金融专业教学中的关键地位。本文在分析和借鉴国内外实践教学研究与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适用于我国教学型本科院校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金融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亟需深化改革。部分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模式陈旧,缺少培养模式的保障措施,从而制约了本科拔尖人才的创新能力。为全面提升本科拔尖人才的培养质量,高校应从跨学科交叉培养、深化协同育人、建立个性化培养三个方面构建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高校应提升人才培养意识、建立人才选拔机制、完善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和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氛围,从而保证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KAQ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和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本着相互融合和教学相长的原则,结合企业对物流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在解译KAQ-CDIO人才培养模式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两大方面提出了物流管理专业构建KAQ-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与路径。同时对其实施应注意的问题也做了一些强调说明。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会计专业在成为我国一些高校双学位教育热点的同时,所显现出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主要表现是会计专业双学位教育缺少科学的理论架构,存在着培养模式、培养方案的设置趋同化严重。高校应采以建构主义理念为指导,建立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一个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多样化和实战化的教学模式于一体课程体系,构建完善的双学位教学管理制度、师资队伍建设制度等保障机制和科学的培养模式框架,从而提升会计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商科教育肩负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重要使命,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数智化转型升级是顺应教育数字化总体趋势的必然选择,亦是对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社会变革的回应。理性把握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数智化转型的驱动因素是厘清其数智化转型实践推进路径的必要前提。从国家政策支持、数字技术赋能、组织变革推动三个层面探究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数智化转型的主要驱动因素。未来应强化数字技术与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深度融合,从打造多主体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制定阶段推进的数智化转型方案、推动新商科数智化课程教学创新、设计新商科数智化实践教学体系和强化新商科数智化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形成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数智化转型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将会出现一些新的趋势和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工科院校在借鉴各大学办学模式的基础上,更要结合自身的学校背景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寻找一种有一定特色的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分析各类院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找出工科院校优势和不足之处,取长补短,寻求一种既适合自己又符合两化融合的新型经济管理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进行了阐述,并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在培养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为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比较合适的模式,即实践性的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一批综合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可从事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方式、培养途径与手段的综合体系,直接关系到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考虑学生的个性以及学生毕业后求职与继续深造的不同发展方向,需要采取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分类培养模式将学生划分为理论型和实践型两大类,进行"统分结合"的分类培养。理论型学生侧重于培养专业理论素养,部分学生毕业后继续报考和攻读硕士研究生。实践型学生侧重于培养专业实践能力,着重于培养职业能力。同时,为了保障人才分配培养模式有效运行,高校需要充分整合各种资源,构建学校、学会与行业等多方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7.
酒店智慧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智慧酒店应运而生,酒店的经营管理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酒店人才的培养主体,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调整培养目标、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打造专业师资队伍、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酒店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8.
软件工程专业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的专业,然而,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的大多只是学生基础技能的培养,因此,迫切地需要对软件工程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改革。为此,立足于软件工程专业,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三个方面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李洪江 《商》2012,(1):72-73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出现了需求迅速膨胀、供给不足、就业困难的窘状,原因在于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人才培养需要。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人才培养目标趋同化、培养方案难以承载培养目标、人才培养途径单一等问题。细分人才市场可以使拥有不同教育资源的各类高校准确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育内容的改革、教育途径的拓展、教育方案的重新设计是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文章重点设计了多层次培养模式的结构和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20.
关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多年来,职业院校在办学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有效形式,"订单式"培养模式、"工学交替"模式、"2 1"合作教育模式等。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做到与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搭筑平台;贯穿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设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