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家之友》2005,(12S):18-19
一、10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各测报点本月的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10月份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病范围、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上月明显下降。对虾的白斑病、红腿病、托拉病、不明病因病和淡水养殖的鳜鱼、鲮鱼、鲫鱼、长吻、鲈鱼、草鱼、鲢鱼、鳙鱼、鳙鱼等的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烂鳃病、出血病、肠炎病及鳜鱼、鳗鱼指环虫病、罗氏沼虾红腿病、白浊病、中华鳖疖病疮、白底板病、鳃腺炎、白点病等病的发病范围、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正>异育银鲫发病,除由生物病原和非生物因素引起外,还和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和对疾病、环境的抵抗力有关。因此,养殖户只需抓住鱼病防治和及时治疗,能使异育银鲫养殖达到最佳效果。异育银鲫在春季主要有以下四种鱼病:水霉病、烂鳃病、竖鳞病和气泡病。  相似文献   

3.
<正> 1.鳜鱼食欲减退或不摄食的主要原因: (1)长期不换水,水质恶化。鳜鱼养殖户往往由于水源不良、自认为池水良好等因素而不换水,其中不少养殖户自认为池水良好而拒绝换水。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鳜鱼大量捕食饲料鱼,其排泄物对养殖水体的污染十分严重(尤其在水体底部),但从表面来看水却很清。养殖户往往用成鱼养殖看水色的方法来判定水质的好坏,认为池水清、透明度高就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我国鳜鱼人工养殖发展迅速,笔者也从2003年起,连续多年从事鳜鱼池塘主养,并取得一定成效。现将几年来的生产体会总结如下,以飨水产同仁。一、严把池塘养殖条件关鳜鱼主养池塘要求底质平坦,淤泥要少于15cm。砂底塘和新挖塘养殖鳜鱼效果更佳。池塘多以3~5亩为宜,池塘面积过大,不利鳜鱼捕食,面积过小,池塘水质不易控制,易造成缺氧、泛塘,风险较大。由于鳜鱼喜欢清新且溶氧量高的水质,故主养池塘其水源要充足,进排水方便,正常蓄水深不能小于2m。  相似文献   

5.
正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水产养殖病害种类高达200余种,其中常见病达几十种之多,病原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其中2006年生物源性疾病中,病毒性疾病占11.02%、细菌性疾病占57.63%、寄生虫性疾病占24.58%、真菌性疾病占4.24%。而对于非生物源性疾病则关注较少,事实上多数鱼类暴发性死亡多有非生物因素诱发。  相似文献   

6.
<正> 鳜鱼网箱养殖是从鳜鱼寸片养至400—750克的商品鳜鱼的过程。它在技术上要求很高,一般在实际的网箱养鳜中,成活率比较低,达50%—60%就比较好了,成活率10%—20%经常出现。笔者经多年研究,认为造成鳜鱼成活率低下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鱼苗的运输;2、饵料的供应;3、鱼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正> 1、鳜鱼亲鱼培育 ①池塘培育 亲鱼培育池不宜过小,一般为0.3—0.6公顷,水深1.5—2.0米,以长方形较好,选择位于临近水源,少底泥的池塘。一般每公顷放养1500—3000尾(每亩100—200尾)。鳜鱼长年摄食,必须保证有充足的饵料。应经投喂适口饵料鱼,其适宜规格为鳜鱼本身体长的30%—60%。开动增氧机,鱼池开春后每2—3天冲水一次,繁殖前10—  相似文献   

8.
鳜鱼又称季花鱼、桂花鱼,不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且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是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是久享盛誉的淡水名贵经济鱼类之一。现结合鳜鱼的池塘套养和池塘主养的生产实践,借鉴吸收外地池塘养殖鳜鱼的成功经验,总结鳜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如下。一、池塘主养鳜鱼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以3—10亩为宜,不宜过大或过小。面积过大,鳜鱼夏花投放过多,饵料鱼难以满足,个体生长差异大;面积过小,水质变化快,难以控制。鱼池水深1.5—2m,尤以新开挖池塘为好,池底平坦略向排水口倾斜。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以江河与湖库水为优…  相似文献   

9.
<正> 池塘集约化养殖鳜鱼是一项投资大、效益高,同时风险也大的生产模式。为避免经营者的盲目性,现根据本地实践,借鉴外地经验,总结鳜鱼池塘精养的几点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1、选择适宜池塘。主养鳜鱼的池塘不宜过大或过小,面积过大,饵料鱼难以满足,鳜鱼个体生长差异大;过小,水质变化快,难以控制。一般鳜鱼主养池塘面积以1000-3335m~2为宜。要求选择背风向阳、沙壤土底质、淤泥较少或没有淤泥的新开池塘,池底平  相似文献   

10.
<正> 鳜鱼(S.chuatsi & S.Kneri)属鲈形目,鳜科,鳜鱼属。主要分布于东亚;俄罗斯与我国黑龙江流域及我国南北各大江河水系,朝鲜、韩国和日本也有出产。生长快,个体大,适宜养殖的翘咀鳜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湖泊,湖北的洪湖、梁子湖;江西的鄱阳湖;湖南洞庭湖等出产的鳜鱼更久负盛名。鳜鱼肉嫩刺少,味道鲜美,  相似文献   

11.
<正> 掌握鳜鱼苗种培育技术,特别是开口饵料这一关,是鳜鱼养殖成败的关键。鳜鱼生活在水质清新,并以活鱼、虾为食的生活习性,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本性难移。因此,它不仅是名贵鱼类,还是鱼类中的“绿色食品”,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的认识,鳜鱼将更受消费者欢迎。目前鳜鱼养殖的利润比传统家鱼养殖高约4—13倍,其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近期从广东各地相关水产批发市场了解到,省内大部分地区鳜鱼(400克以上,下同)的批发价格已降到60-63元/公斤,比9月份的年内最高价下降近10%。由于去年底鳜鱼价格下跌幅度比较大,加上塘租、饲料等成本高企,渔农今年对养殖  相似文献   

13.
<正> 将生产上由3.0cm的鳜鱼培育成5.0cm以上或培育到50—100克的大规格鳜鱼种称鳜鱼种培育。 夏花鱼种(3.0cm)比之鱼苗,鱼体已增长了几十倍,如仍留在原池培育,密度过高,将影响生产,亦增加管理难度。因此必须分养,然后将夏花进一步培育成较大规格的鱼种。鳜鱼种的培育方式分专池主养、套养、拦养、网箱养殖四种,一般用专池培育的鳜鱼种成活率较高,有的可达90%以上,套养池的鳜鱼种成活率较低,一般在20%-40%左右。但由于套养池放养密度低,因而生长速度较快。而专池培育,虽然成活率较高,且由于放养密度较大而影响鳜鱼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4.
<正> 鳜鱼苗种繁育场是鳜鱼催情、产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的场所。它既要满足鳜鱼繁殖生理、生态特性和苗种生长、发育所需的生态环境,又要便于生产管理、综合利用,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它有别于现行的“家鱼”繁殖场,繁育场建设的优劣直接影响鳜鱼苗种繁育的成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发病情况:2001年6月26日下午4时许,我们住巡塘时发现池塘中所养鳜鱼有数尾头向下、尾向上漂浮水中或依附于池壁上或依附于水中几枝荷叶下,受惊不潜入水底、用捞子极易捞出,不久尾数越来越多,达七、八十尾,直到七点多来电后加入新水才逐渐减少。第二天上午5点多又有几尾重复昨日症状,但除死了3尾鳜鱼外未发生其他险情。  相似文献   

16.
鳜鱼暴发性出血病是目前鳜鱼养殖中发病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发病快、病程短、来势凶猛,往往给养殖户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笔者坐诊鱼病门诊,碰到不少病例,获得了一些防治鳜鱼暴发性出血病成功的经验,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 三、鳜鱼配合饲料的配制(一)鳜鱼饲料常用原料鳜鱼饲料常用原料及蛋白质含量等质量要求列于表2。  相似文献   

18.
鳜鱼苗种培育尤其是鱼苗阶段的培育,是鳜鱼养殖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目前鳜鱼养殖的薄弱环节,原因是鳜鱼苗是以活鱼苗为开口饵料的,其苗种培育具有独特性。鳜鱼鱼苗阶段是指孵出后水花经20d左右的培育体长达到3cm左右的稚鱼阶段,这一阶段的鱼苗体小幼嫩、口裂小,很难摄食和吞咽个体相对较大的饵料鱼,同时缺乏对外界条件变化及敌害生物侵袭等的抗逆能力,因而这一阶段稍有不慎鳜鱼苗极易死亡。为此,笔者通过鳜鱼苗种繁育的实践与观察,总结出了有助于成功培育鳜鱼苗且提高其成活率的五项可行措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昆虫的生存和活动规律与其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关。环境条件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本文主要论述生物因素与昆虫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昆虫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鳜鱼高密度的集约化养殖中。经常会现由于过度投饵等原因带来的许多严重的疾病。现就鳜鱼的这砦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