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产业集聚是现今经济发展中一种普遍而重要的经济现象,而集聚产业对外转移会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影响。文章使用区位熵指标衡量永康、武义和缙云地区五金产业的集聚程度,然后使用2001—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永康市五金产业对外转移与产业结构升级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永康市五金产业的对外转移促进了其产业结构的升级。并对五金产业转移是如何影响永康市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珠三角、长三角为代表的沿海发达地区开始了新一轮产业转移。肇庆产业发展应当着眼于通过与珠江三角洲产业合理对接,减少和化解目前存在的结构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以与具有经济实力的产业集团合作的方式,积极融入“世界级”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制造基地的产业分工链条体系之中,以提高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增强肇庆经济的地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国内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背景下,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永州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必须注重承接产业转移与本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相结合,才能避免承接产业转移的盲目性,增强永州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与转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生产的专业化继续深入必然带来产业的集聚和转移,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制造业也在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同时不断集聚在东部沿海地区,伴随着东部地租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东部地区的部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有开始往中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迹象.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产业转移、产业集聚之间互动关系的梳理,文章提出:将发展产业集聚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选择。承接的目的是培育优势集聚产业,承接的重点是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有鉴于此,文章立足承接地,并以滁州为例,通过构建产业集聚静态和动态指数模型,对其产业空间集聚程度测定,并在此基础上对重点承接产业的选择及承接对策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区际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区域经济的“俱乐部收敛”现象日趋明显,区际产业转移有利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基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理性考虑,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互动构成具有正反馈效应的经济动力系统。产业集聚的形成伴随着产业转移,而经济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集聚的稳定性会随着产业转移而发生动态演化。  相似文献   

7.
产业转移与产业创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当前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怎样建设世界制造业基地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课题。对我国来说,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关键是我们能否在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实现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推动世界制造业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与产业区域转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趋缓的关键问题不再是体制因素而是经济因素,即是城镇尤其是东部地区城镇吸纳能力不足,使得人口迁移速度减慢从而导致城镇化发展速度趋缓。而制约城镇吸纳能力提高的关键是,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分工体系不完善而造成的就业结构升级进一步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动,以及产业规模与城市规模的非优化。城镇化与产业区域转移之间的互动关系表明,解决城镇化问题的落脚点应该是产业区域转移。但产业区域转移也存在诸多障碍,所以,应该通过一定对策来引导产业区域转移以推动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由于上下级政府之间的财权和事权不一致,导致下级行政区向上级行政区发生财政转移现象。这一现象进一步影响产业的生产区位选择。为了探索财政转移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一个2区域2行业2要素的一般均衡空间经济模型,并对本理论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财政转移打破了2区域的对称均衡,并促使产业稳定地向上级行政区集聚。本文的分析结论从空间经济学角度为国家计划通过“减少行政层级”来缓解城乡发展差距的改革思路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0.
财政转移与产业集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琦  吴俊 《经济学(季刊)》2008,(4):1247-1270
由于上下级政府之间的财权和事权不一致,导致下级行政区向上级行政区发生财政转移现象。这一现象进一步影响产业的生产区位选择。为了探索财政转移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一个2区域2行业2要素的一般均衡空间经济模型,并对本理论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财政转移打破了2区域的对称均衡,并促使产业稳定地向上级行政区集聚。本文的分析结论从空间经济学角度为国家计划通过"减少行政层级"来缓解城乡发展差距的改革思路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1.
在新经济地理学、空间经济学关于运输成本和产业集聚的分析框架下,引入物流这一概念,从物流角度分析物流发展与产业集聚的关系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物流发展与制造业集聚之间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即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费用逐渐降低,将促使制造业进一步往东部地区聚集;而当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物流费用的进一步降低,则会带来产业集聚程度的降低,产业将由东部往中西部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之间产业发展的关联度增强。资源配置的全球化以及产品生产和交换的全球化,使一国的产业结构变动与全球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性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与投资自由化和生产国际化相伴而生的国际产业转移和产业分工,极大地推动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格局的变化。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国际产业转移和产业分工的变化与影响;阐述了国际产业转移进程中美国和欧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笔者认为,国际产业转移与美国和欧盟的产业结构调整实际上是一种相辅相成和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产业造成了很大压力,促使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产业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新一轮产业转移呈现出许多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为样本,利用产业聚集指数对东部沿海具有转移趋势的产业进行了测算,并建立了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对湖北产业承接的优势行业了进行实证分析,确定了湖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产业承接过程中,湖北应强化区域特色,实行差异化竞争和产业错位发展,切实提高产业承接绩效。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维度实证检验区际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区际产业转移显著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但是短期内抑制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分区域的结果说明,区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暂不显著,区际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都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此外,人力资本水平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未产生显著作用。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关于区际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制造业集聚趋势的实证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广东经济的持续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产业集聚的规模经济优势,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集聚经济优势一直成为该地区吸引外商投资和国内配套产业跟进的重要动因。本文在分析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制造业结构调整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区位熵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和集中率指数等分析工具,详细研究了广东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与集聚规模、地理集聚程度与变化动态以及空间分布水平与转移趋势,对不同类型行业的集聚程度和变化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相关结论对于当前制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达捷 《生产力研究》2012,(8):184-186
随着成渝经济区的规划和建设、泛珠江三角区域合作的深入推进、成都——西安——重庆"西部金三角"构想的进一步明朗,四川迎来了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应充分发挥资源、市场、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科学规划,选准承接点,创新承接方式,搭建承接平台,优化承接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借鉴成功的经验和模式,着力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形成新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资本的频繁流动,引发了人们对于污染产业转移的相关讨论.有人认为发达国家通过加强环境管制,将污染产业转移到迫切需要资金的发展中国家.基于这一认识,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样本,对其近年来的外商投资数量、行业结构及污染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相关关系验证,其结果显示,环境管制对江苏省外商投资于污染产业的行为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同时也发现,目前江苏省的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国内企业.  相似文献   

18.
在开放经济环境下,国际产业转移对一国或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越来越趋于深入。从资本补缺、技术进步和产业关联的角度,对国际产业产业转移影响一国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机理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浙江的实例研究,提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胡元礼  张宇 《经济管理》2004,(11):15-17
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效应分析,指出我国应通过扩大对国际转移产业的吸纳规模,发展跨国经营等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带动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产业集聚的变迁与产业转移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变迁是产业空间位置发生动态变化的过程。利用产业的赫芬达尔指数、区位商和产业的绝对份额三项指标相结合,观测其年度变化,以测度我国产业集聚的变迁。结果发现,从2000年开始,以纺织服装制造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由沿海地区向其他地区转移,并且在2004年以后呈现加速趋势;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在2006年以前一直向沿海地区集中,直到2007年向其他地区转移才始露端倪。以"单位劳动成本"测度我国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发现我国中部地区有明显的劳动成本优势,西部地区具有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潜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具有发展的持续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