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性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种方式,通过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商品,产生自我造血功能,适用于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性保护方式有利于丝绸类传统技艺项目的扩大发展、技艺传承和文化弘扬。苏州宋锦作为丝绸中的精品,适用于利用生产性保护方式,进行丝绸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目前,从宋锦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现状来看,苏州宋锦非遗项目已经采用了生产性保护发展模式,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相似文献   

2.
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振兴传统工艺",把振兴传统工艺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对非遗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全面提升非遗保护水平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3.
云锦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因其色彩宛若天上云霞而得名。南京云锦研究所自1957年成立以来,较好地保护、留存了云锦的绝大部分工艺,并将此工艺技术传承下来,其  相似文献   

4.
南京云锦经历了一千五百年的风风雨雨,继承了我国古代丝织工艺的优秀传统,并在织造技艺上有新的创造和发展,已成为"锦中之锦",在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同时南京云锦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精妙绝伦的工艺和丰厚深邃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但现如今南京云锦却面临着蜕变和重生的考验。由于南京云锦用料讲究、工艺复杂,可谓名副其实"寸锦寸金"。近代以来,云锦多被用在高级定制服装中,大众对云锦也是知之甚少。为了宣传、推广、传承南京云锦,本着继承云锦图案的宗旨,从云锦图案在服装中的装饰部位及云锦图案以多种工艺形式表现在服装上两方面来展开论述,从而让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云锦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苏州丝绸历史悠久,丝绸"非遗"资源丰富,本文对苏州丝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特别是缂丝非遗传承人从技术传承与创新、传承人才培养、学术方面等角度进行分析、阐述了苏州丝绸非遗传承模式并对苏州丝绸非遗传承人才培养提出建议,认为采用现代学徒制培养非遗传承人是一种较好模式。  相似文献   

6.
《纺织服装周刊》2016,(41):21-21
为了加强纺织类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今年8月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批准,正式成立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该办公室的成立将从体制机制上保障纺织类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进一步在纺织行业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工匠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并使传统技艺在现代产业发展中得到传承与创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为加快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韩雅勤 《玩具世界》2024,(1):169-171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其在非遗文旅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泉州具有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对于泉州非遗文旅的保护、传承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重点探讨数字化技术在泉州非遗文旅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云锦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种手工织造技艺,也是中国古代手工业之发达的证明。近日,《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云锦代表性传承人金文,他分享了自己对于云锦及其传承的看法。他认为,云锦是一颗种子,只有好好地浇灌、培育才可以让它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9.
王真真 《玩具世界》2024,(1):154-156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立足基本国情,实施非遗主题产品的文化创意设计,能够彰显乡村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创造力,增强文化自信。文章基于优秀乡村文化的地域性和多样性,从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案例出发,提出视觉形象设计的具体方式,探索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视觉形象设计,通过对乡村非遗文化的记录、产品的开发等手段,开发出更多有特色的产品,旨在更好地保护传承非遗文化,促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文化、经济振兴。  相似文献   

10.
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瑰丽的宝藏,而生产性保护是纺织类非遗活化传承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如何合理地做好这项事业,平衡好手工技艺与工业生产的关系,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创新纺织类非遗,这不仅是每个非遗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更是纺织业界、文化业界的聚焦要点。  相似文献   

11.
传承人的培养是传统手工技艺发展的关键,随着工业化进程,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与发展陷入困境.文章基于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手段及学徒制教学优势创新非遗手工技艺机制,提出建立非遗手工技艺网络教学资源库,将非遗技艺传承融入互联网+大学生创业项目,专业实践与非遗手工"双师双带"交互式教学,创建非遗文化创新网络平台等策略.旨在拓展非遗手...  相似文献   

12.
首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是一次纺织服装行业万众瞩目的盛会,一次纺织非遗精彩纷呈的全面展示,更是一个纺织行业与社会各界通力协作传承创新纺织非遗的新起点. 11月28~30日,首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在杭州千岛湖文渊狮城隆重召开.水韵古城与传承数千年的纺织非遗璀璨文化和技艺相映成辉、相得益彰.这是我国纺织行业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肩负新时代弘扬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使命的一次盛会.来自国家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及社会各界的领导,研究与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及非遗保护机构代表,企业家、设计师、新闻出版及媒体界人士数百人欢聚一堂,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极大的热情,共谋新时代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3.
谢书培 《玩具世界》2023,(3):102-104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愈发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工艺、表演艺术和民俗习惯等,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麦草画作为我国的传统工艺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研究对象之一。文章以汝南麦草画为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策略,以期促进麦草画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于目前信息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字化保护、传播、管理与传承上面临的挑战,文章以杭嘉湖桑蚕丝织传统技艺为研究主体,通过对杭嘉湖桑蚕丝织传统技艺的田野调研,获取桑蚕丝织织造"形、艺、技"的相关资料,然后从数字化传统技艺、实景活态展示、数字水印技术三方面探索数字化保护与应用方案,最后,从蚕乡遗风、制丝技艺、丝织奇葩和保护传承四个部分探索杭嘉湖桑蚕丝织织造技艺数字化资源管理平台,探索非遗项目桑蚕丝织传统技艺数字保护、管理与传承的可行性之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非遗保护与设计教育相结合的理念,探析蜀绣引入服饰设计教学的意义,提出蜀绣引入服饰设计课程体系的初步构想,对传统技艺传承与当代设计教学的结合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背景下,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旨在探究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非遗“泥泥狗”文创产业的发展,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围绕非遗“泥泥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探究在“互联网+”背景下非遗“泥泥狗”文创产业的发展潜力,及其在文化传承和市场推广的重要性,以此推动非遗泥泥狗的持续发展,获得更多的资源转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潍坊布玩具的发展现状进行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手工扎染、蜡染的艺术魅力与传承瓶颈,进而提出以"布艺文化个性创新"为理念的手工印染布玩具的"作坊化"推广思路:将手工扎染、蜡染与地方手工艺相结合,将布玩具的娱乐功能、礼品功能与潍坊地域特色、潍坊文化名片推广、非遗传承创新相结合,将潍坊地区旅游景点的主题布玩具定制、加工以及私人定制和印染体验相结合,将非遗文化旅游观摩与网店定制销售相结合。布玩具印染坊回归自然,产品融造型、情感于一体,融本土、民族文化于一身,不但具有欣赏价值、经济价值,还具有文化价值和"独一无二"的纪念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8.
辛文 《中国纺织》2021,(5):104-106
日前,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主办,新联和集团承办的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趋势座谈会暨纺织非遗传承创新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新联和集团·刘薇中国国际时装周发布合作签约仪式在福州成功举办.此举标志着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牵头,聚合中国名企、名师共同传承发扬纺织非遗的系列发布会将正式启航.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信”和“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的提出,为长沙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指明了方向。文章旨在探究长沙窑文化视域下的儿童交互产品设计,通过将长沙窑器物纹样矢量化、抽象并转译成为可拼接的绘画元素,引导、激励儿童进行纹样再创造,后端连接打印设备,将儿童创造的作品变为可移动的实体,引导儿童深入了解长沙窑文化,促进长沙窑文化的活态传承,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一句话新闻     
武汉纺织大学完成刺绣非遗报告近日,武汉纺织大学历时三年最终形成调研报告《中国刺绣"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基于湖北省武汉、荆沙、洪湖地区汉绣流派的调查研究》,并荣获湖北省第八届"挑战杯"学术科技竞赛特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