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世界金融自由化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 竞争日趋激烈,风险变量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强,风险管理正越来越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阐述了商业银行风险的形式及其成因,探讨了控制商业银行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商业银行的客户关系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娉 《商业研究》2006,(9):55-58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客户成为商业银行的战略性资源。银行实施客户关系管理(CRM)有利于与客户建立长期的良好关系,避免重要客户的流失,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实现银行利润最大化。所以有必要从细分客户、“一对一”差别化服务以及创办“特色银行”等三个方面来讨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践CRM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发展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业银行由于经营模式的变化,迫切需要加强CRM的使用研究。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在我国应用前景广阔,我国商业银行实施CRM战略的系统确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思想,使企业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最大化地满足客户需求,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熊盼 《对外经贸》2022,(1):93-97
互联网金融创新推动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网络消费贷款业务快速发展,各商业银行以个人网络消费贷款产品为抓手,不断满足旺盛的个人消费贷款市场需求。通过调查归纳国内十家代表性商业银行个人网络消费贷款产品的授信参数基本规则,对常见的房贷模型、代发工资模型、贵宾/金融资产/财富私行模型、公积金/社保/税务模型的基本内容进行分类探讨,提出优化个人网络消费贷款授信模型的建议,包括完善模型体系建设、提高大数据应用基础、深度嵌入贷后管理等,以期对商业银行线上信贷转型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论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商业银行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银行业越来越认识到分产品、分客户核算成本、衡量损益对于银行改善经营、提高效益的重要意义。然而,现行的成本核算方法和制度却难以为分产品、分客户的盈利分析和市场定位提供更为精确的成本信息和决策依据。因此,树立新的成本核算理念和构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系统成为当前商业银行管理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论商业银行营销组合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艳华  夏勇 《商业研究》2004,(19):45-47
随着世界经济增长放缓,银行业进入“买方市场”,并出现市场国际化、需求多样化、技术现代化和管制宽松化的发展趋势,商业银行面临着来自同业及非银行金融业的激烈竞争,迫切需要进行金融创新和营销创新。然而,传统的营销组合策略不能全面反映银行业务的特点,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依据经济活动的性质决定经济活动的管理方法的基本思路,系统总结商业银行产品的基本特性,并提出适合商业银行的营销组合策略。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为在保证安全发生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获取最大利润的能力。加入WTO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提出了新的挑战,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竞争力受到较大的威胁。影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产权制度落后、经营风险较大、内控制度不健全、创新能力不强等。基于以上影响因素,就要加快商业化改革进程、改变经营观念、开展金融创新、清收不良贷款和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徐捷 《国际市场》2005,(7):17-17
步入2005年,WTO后过渡期扑面而来,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进程提速。外资银行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及业务领域与中资银行展开激烈竞争,如何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在竞争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这是中资银行必须直面,并且不断加以探索的一个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商业银行结算风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艳梅 《商业研究》2005,(13):72-74
银行支付结算工作是银行会计工作的基础,银行支付结算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会计工作质量好坏。银行结算风险的出现使银行资金直接造成损失。近年来,银行结算案件发生呈上升趋势,防范结算风险的重要性受到各银行的重视,已经作为银行内部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Both brand information and country-of-origin information are often used by consumers to reduce the complexity of task involved i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both effects on hi-tech products. I find that, overall, both country-of-origin effect and brand effect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However, the brand name product with an unfavorable country-of-origin image does not lose its advantage compared to the brand name product with a favorable country-of-origin image. The no-name product with a favorable country-of-origin image can offset the disadvantage of not being the brand name product.  相似文献   

11.
12.
孟晓俊 《商业研究》2007,6(1):180-185
公司治理改革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一改革不限于某个特定地区或某些国家,而是一个全球性现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越来越大的冲击。构建良好的银行治理结构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关键。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有产权结构单一,委托代理链条长,存在明显的内部人控制,缺乏有效的管理者激励机制以及信息披露制度方面的问题。为此,针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现存缺陷,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有志 《商业研究》2006,(3):147-150
操作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些风险管理技能较成熟的银行已经开始通过保险产品等操作风险转移工具实施操作风险管理。虽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转移有各种动因,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特别是能否解决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影响到操作风险转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者(国家)与银行经营者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应用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对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进行分析,表明国有商业银行的激励合约设计中应包括以激励合同为特征的内部利益激励和以竞争性市场为特征的外部激励两个方面。应采取相应措施,将银行的整体发展与银行经营者(代理人)的自身利益联系起来,使得银行经营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实现银行所有者的盈利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客户关系管理观念逐渐传入我国银行业的同时,各软件开发公司也纷纷推出了银行CRM系统。然而,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真正主体是银行的工作人员,仅凭一套CRM系统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应该进一步转变营销理念,努力使客户满意,留住客户。  相似文献   

16.
17.
曾鸣 《商业研究》2006,(17):164-166
将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分解成若干个风险因素子系统,以金融理论为指导建立各子系统风险因素评价的隶属度矩阵,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间接识别模型及贴近度的概念,构造各子系统风险因素模糊识别模型;通过各子系统模糊识别模型的合成,建立整个商业银行系统的模糊识别模型,借以达到各商业银行风险排序、化解金融隐患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实现内部审计职能转型并提升竞争力,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必然向增值型发展。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可通过开展战略决策跟踪审计、风险导向审计、绩效管理审计以及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来实现。为了保障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应当转变审计理念,建立科学的内部审计组织体系,创新内部审计方法,加强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实现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财富不断积累,并且高净值人群的比例不断提升,高净值人群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也不断增强,这无疑给中国的金融机构巨大的发展机会。传统的商业银行必须解决自身的发展战略转型问题,这关乎其能否获取市场份额,否则将会逐渐被市场抛弃,并且渐渐的失去自己原有的市场。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应该结合高净值人群,制定相应的转型战略,中国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应运而生。高净值客户群的需求分析为基础,探讨私人银行业务在国内发展的机遇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全面兑现,中外资银行间的全面竞争已正式展开。在新的竞争态势和竞争格局下,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必将对中资银行产生深远影响。我国应充分了解外资银行进入的动因,准确把握自身优劣势,扬长避短。同时,从宏观上对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外资银行业务经营、外资银行的风险等方面,全面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充分发挥外资银行的积极作用,有效消除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