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5,(29)
自20世纪30年代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的政策工具后,国内外的学者就对该政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适用性、关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确定、关于存款准备金付息问题的探讨、关于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的研究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效果评价等。研究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和定性定量相结合两种,下文就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适用性和政策效果进行简单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2.
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结算需要而准备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近来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做出了几点思考,对上调存款准备金而引起的货币供应量变化和通货膨胀指标CPI的变化做了计量分析,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商》2015,(40)
存款准备金制度最早被设计用于保证银行能支付客户存款,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用于调节货币流动性。然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行,较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缺陷日益凸显。本文研究了我国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历年调整情况,并分析了在当前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5.
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对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法定存款准备金起初只是用于防范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到1935年美联储首次获得了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权利存款准备金制度才真正成为中央银行调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信用规模和信用能力的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直接从数量上对货币供给量产生极  相似文献   

6.
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央银行通过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调控社会货币供应量,达到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目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既有作用大、见效快、强烈的宣告效应等优点,又有容易引起经济震动,不宜经常调整等缺点,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谨慎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使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银行已多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指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率保留流动性。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本文阐述了此次调整的原因,调整后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以及存款准备金率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张竞月 《商业科技》2014,(19):202-203
近年来,我国央行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和有效性受到学术界广泛争论,调控信贷总量过快增长是央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主要原因。本文选取我国2006至2012年的月度宏观数据,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商业银行信贷增长率的影响以及存款准备金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9.
张婧 《商业研究》2011,(12):128-134
本文从准备金政策对货币市场影响的微观机理出发,分解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构成,分析了央行货币政策以及商业银行自身经营对货币市场资金的影响,从理论上论证了在不同阶段,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对货币市场的影响也不同;随后建立模型,将2010年初到2011年上半年这一轮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涨周期区分为两个阶段,从实证角度分析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对不同期限和品种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最后解释了2010年末以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对货币市场利率影响更大的原因,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0.
《商》2016,(7)
存款准备金作为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但在货币信贷数量控制、货币市场流动性和利率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限制货币替代和资本流出入方面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就金融市场的调控方面,它依然存在着不足。自2007年以来,央行曾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近日,更是将此下调。本文将从各个方面分析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于金融市场的优点与缺陷,以及对未来金融市场发展的预测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军峰 《商业时代》2011,(34):54-55
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的供应量.2011年1月以来,我国央行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到2011年6月,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21.5%,再次刷新了历史新高,央行持续保持着紧缩的货币政策,冻结了银行很多流动资金,银行面临着资金压力,流动性减少.本文在分析我国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的背景以及原因的基础上,分析了提高存款准备金对银行现金流的影响,并针对不利影响提出解决对策,为银行应对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现金流的冲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我们国家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之一,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将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本文以近年来我国央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和对应时期股市的更迭为研究素材,探讨存款准备金与股票价格两者之间的关系,便于加深对存款准备金政策影响股票市场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张夏菲 《华商》2008,(14):129-130
近来,有关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调整已愈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准备金制度政策有何特征?一向调整频率相对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缘何出现频繁化变动?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有何必要?本文将以07年为例,通过对2007年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幅度的分析,对以上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探讨,并总结出对我国准备金制度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2年2月18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下调0.5个百分点,从2012年2月24日起,实行这一新的存款准备金率。在过去的2011年,存款准备金率被频繁调整,这使"存款准备金"这个专有名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我国存款准备金的政策和运行机制、频繁调整的原因及调整对其的影响为出发点,分析经济现状,指出运行中人们关注的问题,同时对存款率的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5.
黄潜 《中国电子商务》2013,(15):200-200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我国央行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控制流动性过剩,现在的存款准备金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本文回顾了我国调控存款准备金率的历程,简要分析了使用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原因和效用,并对当前的存款准备金政策进行了分析和预期。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在经济发展过快、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效用还是比较平缓,但是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调节比较频繁,幅度也比较小,这种方法对流动性过剩有很好的对冲效果,能够有效的抑制货币信贷并且成本较低。总体上来看,存款准备金政策在调节流动性过强、调节信用贷款的资金、控制货币的供应量等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正在不断地完善,但还是有许多的问题。但是可以选择从完善目前的存款准备金实体制度、取消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等方面进行完善,增强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之一,其在货币信贷数量控制、货币市场流动性和利率调节,以及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限制货币替代和资本流出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央行已连续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历史高位。由于当前金融领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持续贸易顺差、FDI(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投机资本的大量进入导致外汇占款持续增加,造成被动性的货币投放增加,导致流动性不断扩张,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就是为了回收因外汇流入过多导致的过剩流动性,实施紧缩政策以应对日益强化的通货膨胀预期。  相似文献   

18.
周锴 《华商》2008,(15)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产生及其作用存款准备金制度在18世纪初起源于英国。这一制度的建立,最初是为了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维持银行能随时应付客户提取存款,加强以行的清偿能力,防止破产倒闭。后来许多私人银行开始意识到,将存款准备金的一部分交存于英格兰银行,开立活期帐户,还可以对清算带来很多的便利。到20世纪30年代,经过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中央银行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工具,其作用开始被广泛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存款准备金率在我国的有效性已经被削弱,其作用主要是冲销外汇的增长。另外,从其他方面来看,存款准备金的有效性有一定的时滞,短期的效果不明显,长期有效。  相似文献   

20.
刘春杰  刘阳 《中国市场》2013,(17):118-120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使中国经济受到波及,2009年为治理危机,许多国家采用量化宽松政策,致使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面对这种局面,央行积极运用存款准备金政策,抑制通货膨胀。但随着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时间渐短导致调整频率渐高而致使效果渐弱。本文主要是针对这一现象来讨论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有效性,以及对于完善存款准备金政策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