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国务院批准,为进一步做好债转股工作,支持企业改革,现将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债转股的企业(以下简称"债转股企业"),在债转股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增值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明确如下:一、按债转股企业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签订的债转股协议,债转股原企业将货物资产作为投  相似文献   

2.
债转股是债务重组的一种方式 ,是银行将对企业的债权转换为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 ,是一种从西方引进的特殊金融管理工具。在我国的特有市场经济环境下 ,实施债转股必然存在诸多困难 ,必须进行风险防范 ,应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为债转股创造良好条件 ,并防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职能虚化。  相似文献   

3.
财政部财企 [2 0 0 0 ]73 4号   对部分企业实施债权转股权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动国有企业扭亏脱困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资产评估是债转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为进一步推动债转股工作的顺利进行 ,规范企业债转股项目中的评估工作 ,根据国务院有关债转股工作的要求和现行资产评估的规定 ,现就进一步做好企业债转股评估工作通知如下 :一、要高度重视债转股企业的评估工作1 对实施债转股的企业进行资产评估 ,是核实企业实有资产价值 ,确定出资各方出资金额和比例 ,依法设立公司的重要基础工作。实施债转股的企业要高…  相似文献   

4.
《商》2015,(13)
债转股又称作债券转股权,债转股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主体,通过将商业银行存在的不良好的信贷资产转移金融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的方式,解决不良资产所造成的风险,同时对企业的竞争力进行一定的提高,债转股是将一些银行和企业脱离本身的风险,但债转股同时又具备风险,在实施债转股的过程中,风险和具体问题也会影响整个实施过程,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本文主要阐述债转股相关风险,并对债转股的有效实施方法进行了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企业债转股后,新公司仍面临几大困境:历史包袱缠身、企业发展资金窘迫、管理体制不顺、资产管理公司定位不明、股权管理处置考核弱化等。债转股新公司只有突破了上述瓶颈,才能够健康快速发展。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债转股是指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国有商业银行通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依法处置银行的不良资产,对部分企业的银行贷款实现债权转为股权。本文构造了资产管理公司与债转股企业的两个博弈模型: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信号传递博弈模型,进行了均衡分析,以此来诠释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在债转股运作中的内在机理,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债转股"是企业走出经营困境,消除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手段,但"债转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容易引发道德风险,给资产管理公司造成损失,使其治标不治本,因此必须加强对债转股企业的监管,适度掌握债权对股权的比例,加强企业的管理与创新,使股权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我省债转股企业通过实施债转股,降低了资产负债率,减轻了还本付息的负担,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效益.但仍然存在一些倾向性的问题:一是新公司挂牌进展缓慢;二是地方政府的承诺未兑现;三是部分债转股企业盈利状况及前景不容乐观;四是扭亏企业大部分没有脱困.为解决这些问题,新公司注册挂牌是最为紧迫;强化债转股工作中的地方政府承诺兑现是债转股工作顺利实施的保证;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债转股企业是实现债转股目标的重要环节;做好资本运作的大文章是实现债转股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洪耀忠 《商业研究》2001,(9):118-120
1999年随着信达、东方、长城、华融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相继成立,债转股方案迅速在全国展开。目前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要任务在于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即债转股后股权如何退出的问题。股权退出的必要性、退出的条件、退出的途径以及退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必须解决的。  相似文献   

10.
债转股问题是目前我国经济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关注的热点之一.自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批准实施这项政策以来,债转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由财政出资,相继成立了信达、东方、长城和华融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分别负责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债转股业务.到目前为止,这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已接受了国有商业银行高达13000多亿的不良资产,其中71%已办理了资金结算.债转股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对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重组的重要对策,其目的有二:一是实现国有企业改制;二是化解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但是,从债转股政策出台运作至今的实践看,由于没有形成相应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不少企业把债转股当成"免费午餐"、"债务大赦免",不管自身是否符合债转股的条件,争相上马,甚至银企勾结,共同作假,将根本扭亏无望的企业进行包装,报批债转股,有的甚至把债转股当成赖帐、逃债的合法途径等等.这将直接导致债转股政策目标错位,威胁国企改革的进程.鉴于此,本文从财务学的角度对债转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陈斌  宋阿南 《北方经贸》2004,(12):38-39
文章通过对“债转股”的一般法律要求的分析 ,明确指出了“债转股”运作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即明确“债转股”三方的法律地位 ;制定“资产管理公司特别法” ;重视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 ,从而避免道德风险 ,完善配套的法律环境 ,解决“债转股”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国家有意重启债转股。债转股一方面有利于减轻企业债务负担,优化企业资产结构;另一方面有利于商业银行盘活不良资产,实现稳健发展。但债转股的实施对商业银行有利也有弊。作为债转股主角,商业银行应审慎应对新一轮债转股大潮。  相似文献   

13.
一、国有企业债转股的进展与作用(一)目前国有企业债转股的总体进展情况自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部分国有企业实施债转股以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实施债权转股权若干问题的意见》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的有关规定,2000年6月,经各有关商业银行、开发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资产公司)确认,同意对原国家经贸委推荐的580户企业实施债转股,转股额度4050亿元。据初步统计,截至2005年6月份,在580户推荐企业中,协议和方案未经国务院批准同意,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企业取得一致意见不再实施债转股的企业有1…  相似文献   

14.
邹风 《北方经贸》2005,(10):19-21
本文借鉴国外风险投资家在对创业企业投资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契约安排方式,提出并论证资产管理公司以“债转股”对国有企业进行债务重组时,采取分阶段“债转股”和激励相容两种契约安排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债务重组中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5.
林骏 《商业会计》2001,(10):11-12
债 转股是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 ,将商业银行原有的不良资产转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由原来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的持股与被持股、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 ,由原来的还本付息转变为按股分红。债转股对国企脱困和银行改善经营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也应看到 ,在目前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国有银行的商业化程度不够高、配套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的环境下 ,债转股的正面作用将大打折扣 ,负面效应将日渐突出。笔者认为 ,债转股可能带来如下问题与风险。  一、不利于企业机制的转换对于债转…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企杠杆率一直居高不下,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面临的财务困难日益严重,由此可能滋生的债务信用风险备受社会关注。为了有效降低企业过高的杠杆率,新一轮的债转股又被推向舞台。本文基于此背景,从信用风险的角度来评判债转股的风险,通过信用评价的方法来研究如何筛选债转股标的企业,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债转股”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目前已成为我国经济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所谓“债转股”,是债务重组的一种方式,顾名思义是银行将对企业的债权转换为(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在我国,债转股具体指的是在国有商业银行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依法处置银行的不良资产,对部分企业的银行贷款,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  相似文献   

18.
对企业来说,如今中国大陆面临的"经济新常态"堪称"双刃剑",企业若欲在此背景下保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企业管理这一角度上勇于创新。而作为企业创新动力的重要来源——人力资源管理则首当其冲。本文借助于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这一活动在经济新常态下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各种挑战、机遇等进行分析,对企业在新的环境下应怎样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力度这一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债转股工作的决定精神 ,配合做好债转股工作 ,近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就有关问题发出通知。一、中国信达、华融、长城、东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 ,根据国家统一规定 ,通过实行债权转股权的方式持有的企业股权 ,应作为中央股份 ,计入中央和地方分享所得税的股份比例。债转股企业的所得税 ,按照实行债转股后企业的组织形式 ,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管 ,税款按中央、地方所占股份比例计算 ,分别缴入中央和地方金库。二、上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将持有的债转股企业的股权转出 ,应按股权受让方的隶属级次…  相似文献   

20.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使命、模式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鉴国际经验,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处理银行不良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于1998年第四季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第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于1999年4月正式成立。截至1999年底,信达公司已基本完成了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转让的3500亿元不良资产的接收工作,与48家企业签订了债转股协议,债转股金额282.6亿元,催收本息、债务重组、资产出售、拍卖、分包工作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