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农信社向农村银行改制步伐加快,不良贷款作为改革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化解不良贷款包袱已刻不容缓。农信社除了争取政府用土地置换不良贷款外,自身更要加大清收力度,才能有效降低不良贷款占比。由于不良贷款多属长期积累沉淀形成,要想在短期内收回难度很大,因为好收的早就收回了,剩下的基本上是难啃的"硬骨头"。但不管清收多么难,不良贷款必须还要收,这关系到改革成败和农信社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剖析农信社清收不良贷款的难点,对症下药采取措施,对破解不良贷款清收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信社向农村银行改制步伐加快,不良贷款作为改革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化解不良贷款包袱已刻不容缓。农信社除了争取政府用土地置换不良贷款外,自身更要加大清收力度,才能有效降低不良贷款占比。由于不良贷款多属长期积累沉淀形成,要想在短期内收回难度很大,因为好收的早就收回了,剩下的基本上是难啃的硬骨头。但不管清收多么难,不良贷款必须还要收,这关系到改革成败和农信社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剖析农信社清收不良贷款的难点,对症下药采取措施,对破解不良贷款清收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司法清收日益成为金融机构清收不良贷款的重要手段,送达难问题严重拖长了司法清收回款效率。为解决这一难题,在对当前立法规定及局限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送达难对不良贷款司法清收的两大典型影响,从与欠款客户"交朋友"、送达地址确认条款的签订与沟通采用、恰当选列被告、做好与法院的沟通工作、做好与其他机关团体人员的沟通工作等五方面对金融机构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传统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制约了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升。在传统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时,现金清收方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没有取得应有的清收效果。文章结合多年的商业银行工作经验,以及多年来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金清收方式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5.
牛文斌 《中国市场》2015,(3):145-146
清收不良贷款不仅是提高信用社资产质量、降低信用社经营风险的需要,也是保障农村信用社能否顺利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需要,被广泛称为农村信用社工作的"第一难"。不良贷款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有着历史和人为的因素。本文主要从不良贷款的原因和对策入手,对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统计显示,今年1月到11月,中国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不降反升,在十几家全国性银行中可谓独此一家。依此趋势来看,年初农行制定的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双下降的目标将成泡影。 11月26日,广东、湖北、河南等10地农行分行的行长,因各自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比率上升较快被召进京,农总行行长杨明生对这10位行长严厉问责,并要求这10家分行从即日起“停贷、清收、核销”,措辞、手段之严厉,为近年来业内所罕见。据报,在问责会上,杨明生表示,从现在的情况看,农行总体的不良贷款额已经出现了上升。从当日起到年底,各分行、特别是不良贷  相似文献   

7.
本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表明银行仅靠资本不可能解决流动性问题,同时提示我们准确地揭示不良贷款比率变化的原因的重要性。本文将因素分析法和贡献度分析法结合起来,选取2001—2007年国内四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真实变化及其相关数据,分别讨论不良贷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在样本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中的贡献程度,挖掘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的真实原因,为银行经营者与监管机构提供相关决策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8.
浅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尽管农村信用社全面致力于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但总体效果并不明显,个别信用社不良贷款呈前清后增势头。本文分析了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存在的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贷款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金融体系稳定性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大量产生。虽然历经多年的资产剥离、清收、重组、核销等多种手段,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一直保持较低水平。但诱使不良贷款发生的根源依然存在,特别是近两年来不良贷款的反弹趋势凸增。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不良贷款产生的内外部原因,提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贷支农力度的不断加大,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影响到小额信用贷款的可持续发展,大量信贷资金沉淀,不良贷款逐年攀升,严重制约了农村信用社支农作用的有效发挥。如何有效清收、盘活农户小额信用不良贷款已成为农信社迫在眉睫的焦点和难点问题。现就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清收盘活措施,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各家银行年报确切无疑地显示,长三角地区已成为2012年不良贷款的"重灾区"。五大行2012年度报告已悉数披露完毕。各家银行年报确切无疑地显示,长三角地区已成为2012年不良贷款的"重灾区"。以农行和建行为例,农行长三角地区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97.34亿元,占到不良贷款总额的23%,不良率由上年的0.98%升至1.19%;建行长三角地区不良贷款额更是占到不良贷款总  相似文献   

12.
中国     
年底前全国银行共享个人不良贷款信息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主任韩平3月7日介绍说,目前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正在抓紧建设,去年已投入试运行,并率先在北京、重庆等7个城市实现了联网。他预计今年年底前能实现全国联网,实现个人信用信息在全国各家银行共享。如果客户在一家银行有延期还贷等不良记录,所有银行都将在同一时间将其列入失信"黑名单"。近年来,个人贷款不良信用记录在中国有上升趋势。据统计,个人住房贷款的不良贷款率目前已经达到了5%。个人征信系统在全国各家银行机构实现联网查询后,将有利于控制银行风险。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和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小额信贷业务逐渐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代表。与此同时,不良贷款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博弈论视角结合利息理论对此现状加以分析,有针对性提出对策:充分进行贷前调查;切实落实贷后跟踪;建立精干、专业的"清收"队伍以及积极发展"循环贷款",适度实行优惠利率。  相似文献   

14.
马智强 《消费导刊》2013,(12):52-52
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首先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成因进行总结,其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应采取的模式,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6年,省分行营业部紧紧咬定清降不良资产、提高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的这一目标,进一步突出了对风险资产的管理和经营工作,以良好的经营机制、前卫的营销理念和卓有成效的博弈这把“三刃剑”,破开了困绕营业部近4年之久沉重的不良资产坚冰。取得了不良贷款清收、双降工作的历史性突破,为全省不良贷款清收和压降做出了重大贡献。与往年同期比,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不良贷款均是不降反升的,其中,2005年末不良贷  相似文献   

16.
运用动态GMM回归方法,探讨了2005-2013年我国各地区腐败与银行不良贷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腐败程度与银行不良贷款规模正相关。同时,银行信贷规模增加会导致不良贷款增加,而经济发展水平、非国有化程度提高,政府干预程度以及企业资产负债率提高都能抑制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增加。据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继续加大对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商业银行应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政府职能应由干预型向服务型转变,在提高经济增速的同时加快提高经济非国有化程度;企业应合理利用银行贷款,控制贷款资金流向。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为在保证安全发生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获取最大利润的能力。加入WTO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提出了新的挑战,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竞争力受到较大的威胁。影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产权制度落后、经营风险较大、内控制度不健全、创新能力不强等。基于以上影响因素,就要加快商业化改革进程、改变经营观念、开展金融创新、清收不良贷款和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关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现行规定,银行及同类金融机构应当根据不良贷款情况适当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但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会计处理中,如计提比例过高将不当影响当年利润且不当夸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如计提比例过低则扩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根据对工、农、中、建、交五大行近三年的不良贷款率与拨备覆盖率的比较,笔者认为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支持"三农"发展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应当适当参考中国农业银行关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标准,以适当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进行计提。  相似文献   

19.
2008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也受到不少挑战。通过截取2008年3月到2014年3月的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的季度值和银行家信心指数,对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银行家信心指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这与假设是一致的,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越高,银行家信心指数就越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越低,银行家信心指数就越高。因此,可以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入手,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效率,明晰银行产权问题,提升银行工作人员从业素养,做好贷后管理工作等方式,有效约束不良贷款,从而使银行家对于银行前景持正面的态度,更加促进了银行良性循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即"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与"不良贷款余额"的比值不得低于150%。截至2011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8%,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27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