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生态旅游已成为国内外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但在其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内涵与意义,分析了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美丽广西"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广西首批特色名村竹山村依托资源优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迅速,村民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获得的收益也日益增加。同时,竹山村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也存在着环保工作比较薄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色旅游项目缺乏、营销方式落后等问题。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是:注重环境保护,发展"海鸭—沼气—鱼—树"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多渠道投融资,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农"本色,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创新旅游宣传方式,加强网络营销。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倡导的主要发展模式,这一现象在旅游业的表现也很突出,乡村旅游景点由于绿色低碳的环境,目前成为很多城市游客开展生态旅游的首选之地,作为目前旅游业较为推崇的旅游模式之一,低碳经济下乡村生态旅游逐渐成为关注度的重点。本文对乡村生态旅游进行了阐述,对于现在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低碳经济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了提出了合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文章在建设美丽乡村背景下,分析内蒙古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存在问题,探讨内蒙古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转型发展思路,并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农业的概念,并结合国内外的同类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意义及布局原则。结合廊坊的自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以及人文资源优势,提出了廊坊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6.
李晶  侯杰荣  邓闻静 《市场论坛》2021,(2):55-58,76
生态文明理念对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出发,以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分析了该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研究表明,龙胜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具有区位及自然资源优势、政策优势、旅游需求旺盛等有利条件,但也存在游客参与性较低、旅游产品缺乏亮点与创新、旅游经营者与旅客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旅游区管理体制较为混乱、村寨口碑和当地民族文化发展面临危机等问题。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保护当地自然环境;挖掘当地民族文化内涵,增加游客旅游的文化体验性;普及生态意识相关教育理念,提高本地从业者和村民的专业素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级地方政府努力树立和践行"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文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为例,分析了该县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策略,以对全国其他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助推乡村经济的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潘辰亮 《商场现代化》2016,(30):146-148
乡村生态旅游是带动农村经济转型和发展的重要举措,并且在目前我国各个地区都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丹东地区近几年来也在不断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但对比与我国一些以旅游行业为支柱产业的地区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本文在分析乡村生态旅游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对丹东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进行了综合的分析,最后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湖南乡村生态旅游培育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祖坤 《商业研究》2007,(11):170-173
随着我国国内旅游业持续升温和城市居民回归自然欲望的增强,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的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湖南作为一个地域文化独特、民族风情多样、乡村景观丰富的省份,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由于乡村生态旅游的原真性及乡村生态的相对脆弱性,必须走一条可持续性的生态之路。因此必须在充分认识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强化市场、产品和环境的培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相似文献   

10.
文章着眼于新型城市化、乡村生态旅游及其功能,对三者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城市业态进入乡村,影响乡村景观塑造,城市文化冲击乡村文化;影响乡村文化传承,城乡差异造成乡村人才外流;影响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盲目城市化破坏生态环保;影响乡村旅游体验这四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为提升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功能性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樊忠涛 《现代商业》2015,(4):133-134
乡村生态旅游自兴起以来,便受到城镇居民的普遍关注,业已成为当下旅游的热点选择。乡村生态旅游之所以好评如潮,在于它不仅将农家原汁原味的生活呈现给旅游者,而且山间、田间风景秀美、景色怡人、美不胜收,真正实现使生态保护、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共赢,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对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广东乡村生态旅游供需现状及管理优化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环保绿色的旅游产品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广东因其独特的岭南乡村景色及乡村文化,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乡村生态旅游在省内游所占比重日益增加。文章对广东乡村生态旅游进行分析,并从行业和企业角度提出设立乡村生态旅游管理委员会、结合岭南实际和粤港澳游客消费特征进行规划、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等管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与乡村旅游相关的几个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生态旅游、农业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农家乐等几个与乡村旅游容易产生歧义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是依托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发生的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它以其独有的资源优势满足了人们回归大自然、走向大自然的愿望。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良好,又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省,具有开发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但是,黑龙江省在发展生态旅游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黑龙江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熊金银 《中国市场》2014,(37):139-141
城市是旅游者的客源产生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辐射中心。随着城市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这二者的结合——城市生态旅游,是一种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满足旅游者回归自然的较好旅游方式。本文以四川西昌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为例,分析西昌城市生态旅游开发的背景、基础条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西昌的思考和措施,以期为西昌城市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生态旅游是一种尊重自然,注重环境保护,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乡村旅游方式。这也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正在进入追求真正舒适的休闲时代。而且,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全球变暖和环境恶化等问题。人们不再急于从农村到城市,而是将发展转向生态环境良好的农村,努力提高农村的生活质量。追求自我价值的目的。许多学者已经研究了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本文分析了岳西县生态经济旅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希望通过总结经验,提出一个有规律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是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最佳模式,作为可持续旅游的一种方式,它可以解决传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效益衰退等问题,已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18.
武陵源是世界自然遗产,是全人类的宝贵资源。当前,制约武陵源发展生态旅游的因素是,发展生态旅游的观念滞后,旅游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旅游产品单一,特殊产品缺乏创意。要使生态旅游在当地有更好、更快的发展,应从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农业观光生态旅游、体验性生态旅游三个不同的角度开发武陵源生态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要求立足于农村,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核心问题,是在保证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的目标,也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旅游产业天然有着耦合性强的特点,乡村旅游有助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提高农业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也是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和路径。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渠道应立足于"农业+",依附互联网媒体,搭建乡村旅游平台。但乡村旅游发展中仍存在对乡村旅游观念存在偏差、乡村管理体系不健全、乡村旅游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建议引导树立正确的乡村旅游发展观,深化改革形成高效的旅游管理体制,积极提升乡村旅游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农业生态旅游品牌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黑龙江乡村生态旅游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知名度、品牌化程度不高,直接影响其作用的发挥。政府应从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开发丰富的农业生产旅游产品,提高农业生态旅游接待的整体服务水平,充分利用与农产品相关的促销时机加大农业生态旅游宣传力度等诸多方面入手,着力打造黑龙江省农业生态旅游的品牌。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