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佘红云  郭鹏 《当代经济》2007,(19):152-153
区域经济的发展要依靠区域创新,而区域创新必须以教育为依托.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的发展,将成为推动区域创新的重要原动力之一.因此,中国高职教育应该实现与区域社会经济的有机结合,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佘红云  郭鹏 《当代经济》2007,(10S):152-153
区域经济的发展要依靠区域创新,而区域创新必须以教育为依托。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的发展,将成为推动区域创新的重要原动力之一。因此,中国高职教育应该实现与区域社会经济的有机结合,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协调与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与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相协调;高职专业设置要适应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并与之相协调;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用人标准相协调.要以人力资源开发为目标.形成人才培养的互动机制;以产学研合作为载体,营造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互动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之下,创新创业已是我国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如何落在实处,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高校亟待解决的.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会计专业,有利于培养出具有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综合性专业应用型人才.本文以会计专业为例,就高职院校如何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展开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互相促进并一同发展。针对湖南省经济发展和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对湖南省高职教育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研究结论为:湖南省高职教育的规模和质量等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湖南省高职教育的速度和专业结构等方面与区域经济发展有些不协调。最后,从政府层、院校层及企业层提出了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特点、高职校的性质、高职生自身特点等多种因素决定学生创业意识及能力必须区域化,与区域经济特色相适应。为此,必须解放思想,强化乡土教育教学,重构培养体系,政府、社会、学校联动,共同组建高职生创业平台,开设适合区域经济特点的新研究、新专业、新培训。  相似文献   

7.
浅析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枫 《现代经济信息》2011,(11):264+273
高职教育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高职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地域经济的发展规律。发展高职教育,必须与当地的区域经济,特别是现代区域经济相结合,两者是依存共生的关系。发展高职教育必须同时遵循教育和经济两大规律,才能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自身得以发展,增强高职教育服务于现代区域经济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论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纯记 《经济论坛》2009,(22):37-39
高职教育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和制约着高职教育发展。高职教育通过促进区域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区域技术进步、区域产业升级等,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发展高职教育必须认识到高职教育和区域经济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坚持区域化、市场化、动态性、战略性原则。  相似文献   

9.
实现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是我国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结构特点,不同经济发展区域之间存在经济复合体这一现象,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高职教育专业应积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衔接与融合,实现教育事业与产业发展的双赢。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教育专业的设置、办学模式以及教学质量等方面探讨实现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的有效措施,希望可为高职教育学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目前高职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存在不少问题,必须采取措施促使高职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布局与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新阶段的重要战略部署,在推进过程中尚存在较多理论和现实问题。从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和建设目标出发,提出遴选与布局、制度体制建设、多主体协同提升、创新环境营造与优化、引领区域发展和内外科技链接六个重大问题,并对其重要性、解决途径和路径机制进行探讨,最后提供了一些研究设想和建议,为推动区域科技创新的科学布局与合理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20,(1)
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浪潮的兴起,在我国广大高职院校中也掀起了以学生为核心的创新创业风气。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有利于专业知识有效转化,将自身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助推社会经济发展的要素。因此,如何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成为目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文章对高职院校中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积极意义和具体路径进行探讨和分析,旨在为高职院校优化人才培养策略,实现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主要是为地区经济服务的,区域经济的发展更是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分析江苏省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及特点,结合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的密切关系,对目前民办高职的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使其能更快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14.
浅论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作为经济基础,对高职教育具有决定性作用,而经济和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是高职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还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知识基础和先进的科技成果。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确定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在专业设置、办学形式和人才培养方面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7,(1)
高职教育正面临从规模数量发展向内涵质量发展的变化,加强内涵建设是高职院校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根本途径,高职院校要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供给侧要素方面创新,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结构性调整。结构性调整需要运用供给侧理论,转变思维,创设适合学生的教育,用实力提升自己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高等职业教育只有依托区域经济。才能培养出大批可就业、用得着、深受企业欢迎的应用性人才,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才会有稳定的生源和较高的声誉。同时,当地政府和企业要为高职院校提供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从而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观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高职教育现行的课程模式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中心,而不把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对高职技术人才培养十分不利。借鉴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能力本位课程模式,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情况,调和开发要与职业发展相结合,与学生学习准备相协调,大力开发实践课程。  相似文献   

18.
高校创新驱动力是高校开展科研投入、知识创新、成果转化和创新协作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以及与高校科研体制、政府创新政策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动力。提升区域高校创新驱动力对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推进区域创新协调发展。为了客观全面地呈现出中国区域高校创新驱动力,充分发挥高校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采用2012—2021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高校创新数据,编制区域高校创新驱动力指数,并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其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高校创新驱动力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创新驱动力指数显著低于东部地区;区域高校创新驱动力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高校科技创新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更显著;区域高校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协同驱动作用,但制度创新的驱动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9.
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对城市群中心城市和其它成员城市科技创新、经济产出均产生巨大影响。运用DEA模型,对2007-2016年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科技创新和经济产出两个阶段效率进行测算,发现武汉城市圈两个阶段的科技创新效率时空分异明显,成员城市和中心城市效率差距呈现先缩小后扩大趋势,制约了城市圈整体效率提高。鉴于此,应在在城市圈未来发展中,不断强化区域协同政策效用,持续优化中心城市与成员城市科技资源配置,合理规划科技发展空间布局,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产出效率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20.
刘正安 《当代经济》2016,(36):95-97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高职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也就自然而然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高职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时代发展的必要性,但是深入分析我国现行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后,我们发现还存在诸多问题:教育理念与认识、师资队伍力量良莠不齐、课程体系单一、创新创业载体相对缺乏等等.在“互联网+”的大情景下,需要探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才能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