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是经济过热还是工业化进入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经济是否出现过热,有已出现过热芦头、尚未过热、总体正常局部过热三种代表性观点。本文认为,如果从中长周期来观察,当前经济既不是总体过热.又不是局部过热,也不是没有新特点的正常发展,而是中国的工业化已进入以重工业重新大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历史新阶段。为此,政府应采取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谨慎推出产业调控政策;适当提高经济增长的预期;谨防各级政府投资过热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2004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3%,比1-2月的53%有较大下降,但从政府到学界对于当前投资过热已没有异议。投资过热需要治理,那么,投资是如何过热的,应靠市场还是靠行政力量控制投资?  相似文献   

3.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提醒:经济运行速度如果再继续加快的话.就有可能转向过热,存在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当前经济增长是否存在过热问题的争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2004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3%,比1~2月的53%有较大下降,但从政府到学界对于当前投资过热已没有异议。投资过热需要治理,不过分析投资是如何过热的,对于判断应靠市场还是靠行政力量控制投资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许多人都有这样一种印象: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似乎有些过热。不过,不管过热不过热,各地的房地产的价格之间还是存在差异的。根据一份调查,2004年第4季度的全国主要城市的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幅度分别为: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房地产泡沫问题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围绕着经济是否过热,从多个角度对我国房地产理论若干问题进行解析,得出我国房地产业局部过热,存在泡沫的结论,并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赵晓 《开放导报》2004,(2):26-31,36
本文对于从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反转时期的中国经济的争论、走向及选择进行了分析。根据有关过热的标准判断,中国经济目前尚未“过热”,只是“预热”,2004年也不太可能过热,但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的反转已不可逆转。与此同时,治理通货膨胀将面临失业、利益分化等许多成本,因此,需要谨慎观察并考虑宏观调控的成本。  相似文献   

8.
【香港《信报》2005年5月25日】去年是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年,中国政府出台包括加息在内的多项政策,为过热的经济特别是房地产降温,使中国股市大伤元气。今年第一季度的宏观数据公布后,又有很多经济分析师认为,中国经济仍然过热,须用加息等宏观调控政策加以遏制。中国经济真的过热吗?  相似文献   

9.
北京和上海的住宅建设和房价走势分别代表了我国北方和南方乃至全国的房地产“晴雨表”。要证实一个市场是否过热,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市场的供求关系。如果供大于求,那么市场就可能过热,反之市场便还不热。同样,要判断一个市场是否健康,就要了解资金的来源是否合理与合规,以消费者自有资金和动用银行存款购买为主就是健康的,而用公款购买和借款购买为主就是不健康的。以市场供应量和供应结构来分析,北京楼市有过热的嫌疑,而上海楼市则尚未出现过热的迹象。  相似文献   

10.
为了抑制全国出现的房产投资过热价、房价高企的现象,近来,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其目的是为了给过热的房地产炒作之风降温。  相似文献   

11.
《新疆财经》2004,(4):F003
第一,关于中国宏观经济过热的问题。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并不存在过热,因为中国的劳动力总体上讲是过剩的,中国经济远远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中国还有数百万甚至比这更多的劳动力待业,其劳动力市场是有充分弹性的。最近中出现的价格上涨并非经济过热所为,而是因为人民币和美元之间实行的是固定  相似文献   

12.
周芸  熊寿峰 《发展》2007,(6):60-61
2006年至今,我国政府针对过热的房地产市场,出台了一系列力度大、覆盖面广的宏观调控政策,给过热的市场降温。中央政府通过土地政策、金融政策以及税收政策的调整与规范,使我国房地产市场朝着更加理性、成熟的方向发展。随着调控政策的不断出台,对于房地产市场过热、房价过高的城市,宏观调控已经慢慢地显现出它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了,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过热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者说主要原因是由投资过热引起的。而投资过热又在于投资的“成本”被扭曲了。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公布后,防治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成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但在采取什么手段上,学界有着不同的看法。多数专家主张,应该用货币政策加财政政策搭配的“组合拳”形式对此轮经济过热进行调控。因为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防治经济过热需要在总量上紧缩总需求,而这种不同政策搭配的“组合拳”形式正是抑制投资过热这个需求的。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6月份,GDP增幅9.7%,中国经济增长在高位运行,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上半年,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很大一部分是针对投资行业中的过热行业。在这些过热行业中采用了一些行政的措施,也是有效的。这次个别行业投资过热,实际上是一些地方政府带动起来的,有的专家认为这是地方政府的换届效应,在利用市场手段调控不见效的情况下,采取行政手段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首都经济》2004,(10):80-81
在钢铁、水泥和电解铝行业投资出现过热已成定论的情况下,关于电力投资是否也同样存在投资过热的现象逐步成为新的热门话题。从今年上半年情况来看,电力需求增速已逐步减速,而电力投资则在加速。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的网站首页,到出了一个问题:“您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到目前为止,投票结果显示,认为“过热”和“局部过热”的访问者超过了70%,认为“正常”的不到30%。  相似文献   

17.
一、局部过热趋势已经扭转 先看人们最为关注的房地产投资,总体在下降。关键抓住了信贷,抓住了土地。此外,钢铁、水泥、电解铝、有色金属等去年最受关注的行业同比增长都大幅度回落,说明局部过热趋势已经扭转。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信息》2006,(13):30-30
社科院专家袁钢明认为,要解决目前各种社会经济矛盾,就必须要勇于承担经济快速发展的风险,不必过度害怕经济“过热”。如果经济完全没有热度,肯定就要下滑。担心过度防止“过热”而造成过冷,通缩压力将卷土重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信息》2004,(3):43-43
对中国经济到底是否存在过热现象,日前,两位国内知名经济学家给出了不同的结论。厉以宁认为,中国经济的特点是怕冷不怕热,从现实看,目前不存在过热现象;樊纲则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表现出过热的趋势,政府应当及时采取宏观调控措施进行抑制。  相似文献   

20.
【韩国《朝鲜日报》6月20日】经济学家们又开始争论中国经济是否再次“过热”的问题。从当前各项指标看,中国经济出现了不少“过热”的征兆,特别是股市的发展,但是,总的来讲,仍能比较平稳的发展,硬着陆的可能性较小。[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