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就在本刊此次专题截稿的时候,记者在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上赫然发现新添了安利的名字。7月25日,安利在背负着业界太多厚望与猜测的舆论下,继如新、玫琳凯、完美等重量级内、外资直销企业和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字辈”连续发表声明之后,终于露面了。而这一天,也仅有安利一家企业“出场”,这本与声明和牌照无关,但这姗姗来迟的独自登场,仍会让记者联想到一场盛大欢宴上的压轴戏,总是少不了主角的隆重登台。[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王海峰 《经贸世界》2006,(12):52-56
截至目前,商务部已经发了13张牌照,外资10张,内资3张。拿牌的三家内资企业,目前的发展形势也并不乐观。安利、完美、玫琳凯三个实力派巨头的加入,将打破一年来的直销格局。我们知道,无论是企业规模、经营业绩还是市场资源,安利、完美、玫琳凯的优势是雅芳无法比拟的,它们的加入将带动这个行业从低迷走向繁荣,也将带动整个行业开创符合中国国情的“直销”模式,为行业发展和政府监管提供有益的补充,尤其是这些企业的经营模式,将为内资企业提供标准的从业蓝本。笔以为,外资模式将成内资企业经营“蓝本”,将成中国内资企业未来发展之必然选择。[编按]  相似文献   

3.
唐波 《经贸世界》2006,(12):60-61
直到被业界称为“大限”的2006年12月1日下午5点多钟,安利、玫琳凯、完美3家企业的名字才出现在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网站上的获牌企业名单中。这3大直销巨头在外商投资直销转型企业拿牌的最后期限被放行,意味着它们今后将以直销企业的身份和模式运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廖顺遂 《经贸世界》2006,(12):16-27
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面对媒体和社会的种种压力,此前北京某媒体载称:发牌大限前夜,安利榜上无名;某周刊载称:安利是否应该拿牌,决策们“骑虎难下”;广州某媒体载称:安利等直销巨头有望11月内获牌……总之,对于安利是否获牌,人们翘首以待。安利公司沉着冷静应对,按照自己的工作思路进行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创新,终于在2006年12月1日与玫琳凯、完美一起获得了商务部批准的直销许可证。 我们在恭贺安利获得直销牌照的同时,对安利公司进行深入剖析:安利是凭什么获得牌照的?[编按]  相似文献   

5.
《广告导报》2007,(3):53-54
2006年为中国直销行业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包括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在内的13家直销行业巨子正式拿到了直销牌照。可以预料,这些拥有“合法身份”的直销企业以及旗下的营养保健品品牌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2006年,由安利纽崔莱全力赞助的安利纽崔莱健康跑活动迎来了5周年,在活动规模和品牌推广上进一步升级,充分利用了网络营销手段为整体营销添砖加瓦,将活动的官方网站打造成为健康跑品牌的体验沟通平台。[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北京商业》2006,(2):31-32
距离雅芳获得直销牌照刚刚一个月,直销巨头安利正式将直销牌照许可申请递进商务部。安利将调整营销管理架构和计酬制度,推广新业务模式。据了解,安利的牌照申请包括在全国所有省份设立分支机构、近2000个县(市)设立超过7000家服务网点的内容。安利负责人表示,这将会在拿到直销牌照后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7.
雨声 《经贸世界》2005,(12):40-43
随着申请直销牌照的时间日益临近,直销企业纷纷行动起来,整个市场也开始迅速升温。直销巨头安利和一些内资直销企业先后公布了转轨单层次直销模式的方案,一些传统医药保健企业也高调宣布进军直销,一场夺牌大战一触即发。  相似文献   

8.
完美风暴     
自《直销管理条例》出台半年多来.安利、雅芳等直销企业纷纷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投入.安利一次性追加投资12亿美元扩大生产规模.雅芳则计划每年新开500家专卖店,原本沉寂了多年的直销公司,也迫不及待地发表“重振江湖”的声明,直销行业再度群雄鏖战.硝烟四起。  相似文献   

9.
仙妮蕾德这个名字对于直销人来说并不陌生,1998年之前,据说其销售人员曾达60万之巨,远远超过了安利、完美等公司。不过由于直销商的走私行为,1997年,它被政府吊销了多层次直销牌照。  相似文献   

10.
安利行走中     
罗婷 《经贸世界》2006,(5):46-49
因为是安利,所以值得关注。 2006年3月底,在雅芳拿到牌照一个月后,安利正式向商务部提交了直销牌照申请。十几天之后,门户网站上公布了安利调整草案的框架。此消息一出,业界大都为之叫好,甚至连安利昔日的对手都喷喷称赞。  相似文献   

11.
2月22日,雅芳拿到中国直销行业第一批唯一一张牌照,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虽然雅芳的情况跟其他直销企业有很大不同,但是这个“标杆效应”使得其他“该拿牌而没拿到”的直销企业多多少少受到了大众的质疑,那么,雅芳拿牌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因素?那些没有拿到牌照的、又不能不拿牌照的企业该何去何从?一纸牌照到底会成为企业的负担还是契机……这些问题对于企业、经销商还是业界人士来说,既困惑又迷惘。  相似文献   

12.
等待戈多     
《经贸世界》2006,(7):1-1
6月,第二批直销牌照出台呼声最高的月份。 整个直销界就像水开前的临界状态一样,积聚了巨大的能量,也传出很多关于某几家企业会在几号几号拿到牌照的消息。但是,当我做完本期杂志,盘点在这个月直销界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的时候,“等待戈多”四个字就清晰地出现在脑海中。  相似文献   

13.
《工商行政管理》2014,(18):68-68
重庆市工商局通过提升直销监管的精细化、科技化水平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目前,22家直销企业在渝设立分支机构,其中,获准开展直销经营的9家,另有两家正在申请直销牌照的企业拟将总部设在我市,2013年全市直销企业经营额达50亿元,直销市场总体上规范有序,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王万军 《经贸世界》2006,(11):46-47
2006年12月1日,10家外资直销企业转型资格的终结,将给直销市场长期存在的双重执法标准画上句号。  相似文献   

15.
朱红 《经贸世界》2006,(10):29-29
2006年,中国直销元年,来自瑞典的欧瑞莲(Oriflame)喜获直销牌照,在蓬勃发展的中国直销版图中首次注入了欧洲企业的力量。9月12日,欧瑞莲化妆品(中国)有限公司正式获国家商务部批准,成为中国第一家取得直销经营许可证的欧洲直销企业,将获准在江苏省部分城市开展直销业务。欧瑞莲集团CEO马博朗先生表示:“中国政府授予欧瑞莲直销经营许可证,对此我们感到非常高兴,也深感荣幸。欧瑞莲是第一家获得直销牌照的欧洲企业,我们相信,这是对欧瑞莲在欧洲化妆品直销行业的领导地位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更坚定了欧瑞莲长期承诺及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  相似文献   

16.
4月10日庆祝15岁生日之前,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收获了销售额从十亿级到百亿级再到200亿的三级跳:2009年,安利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突破200亿元,位居中国直销行业首位。排名第二的完美和第三的玫琳凯分别突破70亿元和50亿元,另一直销巨头雅芳仅以25亿元排名第五。如果再追溯一下2006年末中国直销企业全部完成转型后的业绩,2007年和2008年,安利的销售额分别为138亿元和176亿元,完美分别为40亿元和50亿元,雅芳为26亿元和30亿元。中国已经连续7年成为安利全球最大的市场。  相似文献   

17.
裴静怡 《经贸世界》2006,(12):76-77
业界推测三大直销巨头未来运作模式 日前,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上终于出现了直销业界关注已久的名字——安利、玫琳凯、完美,根据该系统显示,三大巨头直销业务受到区域的限制,由于其原本的业务覆盖全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曾华 《经贸世界》2006,(10):80-80
最近,笔从有关渠道获悉:自2006年2月22日雅芳(中国)有限公司荣登商务部直销管理系统,在它拿到第一张直销牌照的幸运儿以及成为我国第一家获得政府批准的直销企业以来,联合利华、宝洁等日化巨头都传出了进军直销领域的计划,但率先向这一领域迈出步伐的却是本土日化企业隆力奇。笔就隆力奇是否进入直销以及企业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进入直销领域等一系列问题采访了隆力奇的董事长徐之伟先生。  相似文献   

19.
旷强 《经贸世界》2004,(12):10-12
随着2003财年的大丰收,安利(中国)的地位再次得到提升,一跃成为全球营业额最高的直销公司,在这种背景下,安利(中国)公司在2004年度作了大量的公关工作。这些工作包括进步加大在华投资力度,进步拓展店铺数量,进步加强与官方主管部门的沟通、交流和谈判。此外,安利亦在加强其直销领头羊地位,分别代表外资直销企业和转型企业与政府、媒体博弈。  相似文献   

20.
作为在中国从事直销业的元老级公司,安利这几年的经营可谓红红火火。据资料显示.2003年安利在我国的销售额增长了近60%,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中国成为安利的全球最大市场。取得这样的销售业绩当然离不开安利的直销模式。那么,安利的直销模式究竟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