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眼下,撤乡并村已成为农村的热门话题。这一举措是县乡机构改革的重头戏,必须积极推进,但总结以往几轮改革的教训,笔者认为,要把这件事办好,必须严防公有资产流失。资产流失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存量不活”是最大的资产流失顾亚当前,资产流失问题颇被人们所关注,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际工作者,都在大声疾呼。要防止产权制度改革中的公有资产流失。有的说要防止企业股份制改造过程中的资产流失;有的则认为公有民营或公转民营中公有资产大量流失。更有甚者...  相似文献   

3.
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产权就是经营者对企业财产的权力,包括所有权和经营权。二者定义不同,不能互相取代和包含。企业的资产需要积累,需要保值增值。但企业的资产不便于象土地那样量化到人,这就容易促使企业负责人的短期行为。加之,企业的产权不明晰,所有者的管理监控职能不健全,职工主人公地位的削弱和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对企业造成损失,产生官僚主义、贪污腐败等不良行为,致使企业资产流失。再加上市场放开,税费增加,利息提高,人员增长,企业不堪负重,不改革已无路可走。一是资金难以筹集;二是公有集体资产难以保全;三是职工生活难以保障;四是企业外  相似文献   

4.
《农村财务会计》2001年第7期刊登了谭宗德、徐俊二同志《乡村撤并要防公有资产流失》的文章,文中指出的问题很有针对性,提出的防范措施也很具体。笔者曾参加过乡镇撤并的清产核资和业务交接工作,觉得在防止公有资产流失方面还有几种新的情况和措施,在此作些补充,以期引起各地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注意。在公有资产流失上,还有三种情况要注意:一是可收的现款变往来。库存现金中不合理的白条抵库不认真落实责任追款,而是就地转为应收款入账。二是“隐性”资产流失。①有关单位和个人按合同应交未交的承包金、租金、净资产出让金等…  相似文献   

5.
1992年9月份,我们曾以“对国营商业零售企业实行柜组‘大包干’理论与实践的思考”为题,陆续在全国性报刊杂志上发表。经过在国营商业一年多的实施考察和纵观各地的情况,现在可以说“大包干”即“公有民营”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一种好形式。 股份制、承包制、租赁制等都属“公有民营”的范畴,我们这里所说的“公有民营”只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利用民营经济的经营机制将企业的部分资产或全部资产,经营权转让给企业领导层或企业内部职工组成集体、部分职工合伙以及职工个人经营,也称“大包干”。 十多年来,企业体制改革已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出现了一大批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并具有一定活力的国有、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乡镇企业改制过程中造成集体资产流失,已成为农村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少数人弄虚作假,隐瞒资产,一些领导干部捞取好处,严重失职,使集体资产大量流失。因此我国“三农“专家温铁军认为,“卖”比“分”更容易使集体资产流失。透过这起巨额集体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7.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全国都在推进企业改制工作。企业改制中如何防止公有资产流失,各地都作了具体的规定。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企业改制前的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结余都作为应付给职工个人的款项,但大部分没有量化给个人,仍作为流动负债和相对应的资产留给了新企业。而这部分负债金额较大,仅被调查的5户县属改制企业就达1146万元,从其形成的过程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公有资产性质,按目前的处理办法,势必造成公有资产流失。一、应付工资结余形成的原因应付工资结余形成的原因主要是:1.工效挂钩政策要求企业在核定的工资…  相似文献   

8.
“城中村”股份制改革三步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社区股份制改革,就是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其目标为:社区居民变股东,在此基础上成立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彻底解决集体资产产权虚置和管理模式落后的问题。清产核资。摸清全部家底在改革前必须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进行清产核资,以明晰村集体资产产权关系,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保护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村民的合法权益。在这方面需要考虑到:  相似文献   

9.
企业股份改建是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委托具有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资产评估和验资,界定原有企业资产产权。涉及国有资产的必须由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核资、确认。对清查中所发现的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应及时调整账目,做到账实相符,并根据造成盘盈盘亏原因,做出适当处理。为了准确核算企业在清产核资过程中查明的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和毁损的发生及处理情况,应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下设“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明细账户。评估机构在完成所承担的资产评估任务后,向资产所有者管理部门提出资产评估报告,资产所有者管…  相似文献   

10.
要关死集体财产流失的“闸门”毕金眼下,一些地方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忽视集体财产流失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据了解,主要有如下几种倾向:一是“互通有无”。有的村干部为不显山不露水,竟打着村与村相互“支援”的幌子,将集体的化肥、农药、水泥、木材等化公为私...  相似文献   

11.
嘉定区自1983年改变了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后,分别建立或保留乡(镇)、村、生产队三个层次的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即乡(镇)范围的农工商联合社,行政村范围的农工商合作社和村民组范围的生产队。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原来农村中公有单一的集体经济组织,目前已发展为多种经济成份,即有集体经济组织,有中外合资企业,有股份合作制企业,还有抵押承包、租赁经营企业等。多种经济成份的出现,迫切需要我们对集体资产加强管理,维护集体资产不受损害,并在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中,使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为此必须做好三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风险投资基金是目前最重要的风险投资主体,作为一种“组织化的风险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区别于“非组织化的创业资本”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将两个以上的多数投资者(个人或非专业机构)通过集合投资形成新的财产主体,再通过新的财产主体间接从事风险投资,投资收益由所有投资者共享,投资风险由所有投资者共担。风险投资基金按照资产所有权的不同,又细分为公司制、有限合伙制、信托基金制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以来,随着一系列理论问题的重大突破,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为深化改革提供了前提条件。但是,改革要深化,仍有一些思想阻力,特别是在产权制度改革上搞突破,国有资本最大限度地退出,有些同志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有必要结合黑龙江垦区实际情况,加以澄清。   一是产权制度改革会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我认为:第一,资产流动不能混同于资产流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进入市场,在市场机制下进行流动、重组、优化配置,是市场经济的题中之义。国有资本从国有企业最大限度地退出,是流动不是流失,是流而不…  相似文献   

14.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如何防止资产流失?陈利惠乡镇企业在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中,如何保护集体的资产不流失或少流失,这是事关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乡镇企业的集体资产,是辛辛苦苦几十年所积累的家底,是所属社区合作经济组织范围内的全体劳动者所应该享有的共同财...  相似文献   

15.
一户农家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缺乏正确的理财观念,往往会造成家庭资产的流失。在投资渠道多元化的今天,要善于理财,必须学会“四招”。  相似文献   

16.
在民办教育发展中,产权归属问题一直是投资办学者关注的热点,而法律界、教育界在产权的问题上更是争执不休。但是,如果产权归属不明确、产权性质不清、产权关系混乱,必然造成公有资产流失、因产权扯皮造成资源无谓的消耗、挫伤办学者的积极性,所以研究产权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国有和集体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任文娟在产权制度改革和日常经营活动中,必须重视国有和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对此笔者谈一些认识。一、现状当前,国有和集体资产的流失,主要有以下表现:(一)在转制中流失:①有的企业转换为股份制,由于资产评估标准不统一、债务不落...  相似文献   

18.
农村集体资产分为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通过对胶东地区发达农村的调研发现,这三类资产流失存在不同的实践逻辑。资源性资产通过亲属关系网络引入实现转租转包,以较低价格出租或承包给村干部的亲属,然后再以较高价格一次或多次转租转包给他人;经营性资产通过村干部与会计共谋、虚列开支方式、以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机遇"等方式规避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实现公物私化;非经营性资产通过变更资产的公益性、非盈利性,使其具备交易的价值,迂回变卖。因此,应该分析不同类型集体资产流失路径及其实践逻辑,从而提出分类防控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如何深刻理解和认真贯彻这些论述的精神,搞好国有企业改革,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鉴于现在对企业国有资产概念,保值增值内涵,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还存在着不同认识,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探讨。一、国有资产的概念广义的国有资产是指以国家所有的一切资产,包括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包括科学技术、信息、人力、自然与社会环境及国家法令政策等…  相似文献   

20.
农村担保组织的缺失、农民缺乏有效抵押资产,造成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民难以有效进行信用信息交流,从而导致农民“贷款难”、农村金融机构“难贷款”。因此,探索和建立适当形式的官方或民间农村担保组织,成为破解“两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分析河南省汝南县某村级农机担保协会这一案例,笔者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