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如何实现阿尔山林区生态保护、经济转型、深化改革、融入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为研究目标,结合当前国家林业政策探索提出了阿尔山林区融入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并从稳定优化生态产业,壮大发展旅游产业,培育龙头项目等上展开论证,对如何快速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变、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森林文化建设、创新发展进行了分析;按照创机制、调结构、树文化、强生态总体战略布局,探索了阿尔山林区跨越式发展重点,新兴产业开发、林下经济发展、林区森林文化的创新、调整林区的运行结构等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肇东示范区创立的“以牧为主的生态产业”是一种循环农业模式,已把经济发展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其中奶牛经济已成为主体经济、富民经济和最具活力经济。肇东市生态产业形成的激励机制包括创新组织领导机制、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创新配套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3.
文化旅游资源作为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对其进行合理评价是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以四川秦巴山区为例,分别对区域内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进行评价,得出文化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同时,由于该区是国家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因此根据生态区划原则,进行生态区划,提出各生态分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以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态的关系,推动四川秦巴山区文化旅游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具有的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以及宝泉岭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劣势和主要问题,提出宝泉岭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思考与建议,探索出一条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加强可持续发展经济研究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纪之交人类面临着“三重转变”,即人类文明形式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世界经济形态由资源经济(或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或智力经济)的转变,社会发展道路由非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生态环境建设是关系到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推进“三重转变”的根本措施。深入研究跨世纪中国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生态代价和社会成本减少到最低限度,真正建立起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这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  相似文献   

6.
论"长三角"的文化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们在特定能源环境中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社会能量,不是行政却胜于行政。文章分析了长三角的文化特点和现状,从文化的哲学内涵提出了“长三角经济一文化生态圈”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建立旅游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2008年攀枝花市旅游生态足迹,结果表明该区域生态赤字13.0516hm2/人,旅游生态压力21.58,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但是,攀枝花市具有发展多元化产业的优势,耕地和林地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为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必须探索农业和旅游业、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互渗透和融合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注意发挥资源的优势,大力开发体育旅游、观光农业等特色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8.
对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采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措施,通过挖截留沟,治理侵蚀沟等,调节水流作用;充分利用林间空地,实行立体开发,种植各种经济植物,林区内的农业用地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粮经作物种植比例,发展“两优一高”农林业。  相似文献   

9.
刘竹  郑永邓 《山西农经》2023,(9):126-128
生态价值转化和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理念,在现代林业产业经济发展中,生态保护、发展森林康养产业都应该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为基础,在保护林业生态资源环境的同时,促进森林康养产业经济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戴子涵 《山西农经》2023,(8):123-125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国乡村迎来新发展机遇。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其中,乡村生态旅游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发展模式,其在大力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发展形式。文章就当前乡村生态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的交叉问题、困境及解决办法提出见解,以期实现农村经济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同步优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培植绿色产业 促进县域经济突破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县生态良好,生物、矿产、旅游资源丰富,环境和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比较强,发展绿色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培植绿色产业,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实施过程中要突出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地质公园生态文化培育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地质旅游对于公园生态文化培育具有促进作用。以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为例,构建以地质特色文化、自然生态文化和人文生态文化为三大要素的地质公园生态文化体系,提出科普项目、解说系统和基础设施是公园地质旅游开发中表达生态文化的三大媒介。对地质旅游与生态文化的关系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地质旅游是地质公园对游客进行环境教育、培育环境公民的有效手段,通过环境教育,提升环保意识,产生亲自然环境行为,从而建立公众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生态保护,培育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3.
"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经济学基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提出生态经济系统演变3阶段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近期“以粮代赈”、远期建设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弹性资源”和林草产业来解决农民的经济需求:其次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与生态经济资源配置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建立在“因地制宜”基础上,且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的“个体承包”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资源合理配置中对农业经营形式的需要。因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适时适地,满足黄土丘陵区生态经济系统演变第Ⅱ阶段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湖南乡村旅游产业成为促进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新助力,为湖南经济增长模式注入了新鲜元素。但是,乡村旅游产业在发展中普遍存在着旅游区域规划不合理,旅游品位不高缺少文化特色,商业化严重等问题,为此湖南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正大力对乡村旅游实施科学合理的规划,建立特色旅游区,注重品牌效应以及生态保护等措施,以保证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再生资源产业、环保产业与丽水生态经济发展的关系:环保产业与再生资源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统一体;再生资源产业是保护良好生态环境、保持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再生资源产业是生态优势持续的有力保障,更是丽水生态经济发展的特色路经;再生资源产业和环保产业殊途同归,助推和促进丽水生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曹思狮 《山西农经》2023,(23):73-76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对于推进农村产业升级和转型、带动经济发展、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乡村环境质量等都有重要作用,也与乡村振兴战略中所要求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高度契合。基于此,以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为例,深入开展“农业+旅游业”发展模式的研究,对于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推动农村全面振兴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结合生态文化旅游的理论与实际,认真分析生态文化旅游区发展中成绩与存在的问题,探究中国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以及经济与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婺源县是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国家级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近年来,我县生态产业发展十分迅速,生态经济总产值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60%,并初步建立了以文化与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有机食品加工业为主的产业框架,今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婺源时,对我县发展生态产业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如何以视察婺源为动力,努力实现生态产业的跨越发展?从我县实际出发,应实施“三大战略”。  相似文献   

19.
我州社会发展思路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州委五届七次全会和州人大八届六次会议全体通过的我州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思路,指明了我州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思路”切合我州实际,定位准确,可操作性强。“思路”中提出打好三个基础,建设和发展五大产业,建成生态经济、民族文化强州,展开来看,如打好农业、城镇建设基础,  相似文献   

20.
倪汉云 《山西农经》2022,(22):51-53
发展农业,是推动城乡要素融合、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路径,是将“输血”转变为“造血”的一种主要方式,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繁荣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作用。文章就当前我国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提出了5种发展模式,分别是生态、文化、旅游、金融、互联网与产业结合,探索以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模式,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