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继续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 ;二、坚持抓好粮食生产 ,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三、逐步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快农村税费改革 ,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 ;五、加大投入力度 ,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六、深化农业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七、改革农村信用合作社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八、坚持开发式扶贫 ,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九、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十、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 ,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中共中央国务…  相似文献   

2.
一、继续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 二、坚持抓好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三、逐步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快农村税费改革,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 200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实际上就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阶段。”笔者认为:我国南方水稻产区的粮食生产,在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方面,必须努力发展优质谷生产的产业化经营,才能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水稻生产效益跃上新台阶,才能实现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促进农民种粮实现增产增收。   一、发展优质谷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实现战略性调整的关键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我国…  相似文献   

4.
《农家致富顾问》2014,(1X):45-51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全文如下:2013年,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足巨继续缩小,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民生有新的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攻坚冲刺之年,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交汇推进期。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坚持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源",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压舱石",以市场需求为"导航灯",按照"绿色生态农业、自然休闲旅游、美丽幸福乡村"的功能定位,以全区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为抓手,用改革创新添动能,以精准发力促提升,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坚持高点定位打造现代农业高地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1月19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全文如下:2013年,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民生有新的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深层问题不容忽视,粮食供求的品种结构存在突出矛盾,缺乏价格竞争力是我国粮食生产的软肋。加快推进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对玉米先行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效益,应高度重视提高我国农业的基础竞争力,大力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和农村新业态对现代农业的双轮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这次全省粮食生产和流通工作会议 ,主要是传达贯彻全国粮食生产和流通工作会议精神 ,分析当前粮食生产和流通面临的新形势 ,研究部署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粮食购销政策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推进农业和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的各项工作。一、继续加大推进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的力度随着市场需求变化 ,我省粮食生产出现了新的情况和矛盾 ,突出表现为优质品率不高 ,市场销售困难 ,粮价持续下跌 ,种粮效益下降 ,农民增收缓慢 ,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来 ,省委、省政府加大了粮食生产结构的调整力度 ,优质稻开发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主题是坚持和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不动摇,继续推进和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更大发展。《决定》在总结农村改革20年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必须坚持的十条方针,其中第一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民生有新的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为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农业的长远发展,必须守住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三条底线。必须把粮食生产放在政府工作的首要位置,确保粮食生产不出现问题。如何才能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不出现问题是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必须通过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规模化经营的目标。显然,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难突破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农业部门的市场信息质量工作,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应运而生,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同步深化,与推进现代农业同步构建,与农村小康社会同步发展.十几年来,特别是"十五"以来,农业市场信息质量系统坚持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实现农村小康做出了积极贡献,呈现出六大亮点--  相似文献   

13.
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第十次党代表大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坚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坚持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及其它各项改革,坚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正>安徽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部署,结合实际,提出了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努力推进"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的落实。稳定发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作为农业大省,安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的主要指标与全国相  相似文献   

15.
<正>灌南名片国家级卫生县城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江苏省文明县城江苏省双拥模范单位江苏省灌南县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治理农业废弃物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全面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地膜残膜和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利用,努力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这一精辟论断,为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粮食市场化改革,毫不动摇地发展粮食流通产业,促进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三农”     
<正>习近平:2017年"三农"工作要继续为全局作贡献。习近平同志在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上指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他强调,要始终重视"三农"工作,持续强化重农强农信号;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三农"工作方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  相似文献   

18.
《新疆农垦经济》2009,(2):25-25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发展改革部门要做好以下4项工作:一是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推进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规划。增加大型商品粮基地、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沃土工程旱作农业、粮食仓储物流等项目的投资。进一步改善粮食生产和物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粮食基本自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左右。加强粮食主产区生产能力建设,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间利益协调机制。抓好其他区域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改造大…  相似文献   

20.
编辑部吹风     
中 央回良玉:采取九大措施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向十届全国 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报告农业和农村工作时指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要紧紧围绕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保持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稳定不变,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一是继续抓好粮食生产。落实好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建立和完善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主产区和主销区互助合作、利益补偿的机制,逐步形成各地各方共同促进粮食生产的局面。二是稳定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村消费品价格。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