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浦北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实施“农村新科技工程”,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强化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生产、农民致富。广大农民群众应用先进实用农业生产技术,受益不浅,仅此一项,人均年增收800多元。  相似文献   

2.
优质稻产业化经营作为一个全新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拟就当前优质稻产业化经营特别是国有粮食部门在优质稻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谈几点看法。一、问题(一)推广品种不适应市场当前各地“订单农业”推广品种在适应市场上大多有一定差距。其一,推广品种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当前粮食消费市场已出现“吃饱”到“吃好”的转变,消费者现在注重的是粮食的品质,具体体现为“好看、好吃、好营养”,但当前不少地方还在推广产量高、抗性好的品种,视这些品种为“优质稻”,忽视了市场需求所要求的“三好”。这种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和推广“稻鸭共栖”生产模式,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强化领导,形成合力“稻鸭共栖”生产模式是以水田为基础,以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与人工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工程。为切实搞好稻鸭共栖工作,我们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农业局、畜牧水产局等部门为成员的绿色大米生产领导小组,并以县政府的名义下发了《上高县标准化绿色大米计划实施意见》。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宣传发动。就抓好稻鸭共栖工程的实施,多次召开了专题会议,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发展绿色大…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丰县是农业大县,每年产生的作物秸秆量达100万吨。2003年以来,该县组织实施了“秸秆种菇百村万棚亿元开发工程”,组织农民利用秸秆发展食用菌生产,目前全县已发展双孢菇、杏鲍菇、黑木耳、金针菇等食用菌10多个品种,每年实现经济收入10多亿元,食用菌成为丰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好产业。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吉安市国有粮食企业自2000年至今年3月,共收购优质稻19943万公斤,占全部收购量的32.4%。而销售情况却不理想,全市同期仅销售优质稻8711万公斤。加上1999年的库存,全市共压库18018万公斤,亏损严重。一、影响优质稻经营效益的原因(一)优质稻的认定与市场需求不合拍,优质稻不显优。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在品种的推广中没关注市场变化。“9194”稻前几年来比较畅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品质逐渐退化,加之新品种不断上市,这个品种自去年开始就已出现滑坡,而有关部门却把它继续定为优质品种推广,致使农民盲…  相似文献   

6.
几年来,我们在订单农业和优质稻工作中,经历了由推广到发展,由发展到提高的过程,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促进了农民增收,1999年我区建在永宁镇的优质稻试点基地,共种植了K优047等优质稻32公顷,每亩干产均在500公斤以上,最高的达到558公斤,农户每亩增收80元左右,以后全区大面积推广优质稻后,每亩平均也增收50元以上;二是促进了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我们按照选点试验,成片集中推广、大面积发展的优质稻发展规划,通过三个阶段的努力实践,使我区优质稻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优质稻种植面积由1999年的33公顷增加到今年的7333公顷,占全区…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以来,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较快。199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为903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099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69.9%和56.6%,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9.36%,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县现有人口2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2万人,共有水田25.5万亩,人均有水田近1.l亩,晚稻复种面积在18至20万亩之间,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农民经济收入以农业生产为主。一、我县发展优质谷生产的基本情况我县优质谷生产始于八十年代中期。1984年从广东引进“马坝小粘”优质谷品种进行晚稻试种、繁殖。1991年,我县又从广东引进“马坝新粘”常规化质稻种试种,“马坝小粘”即被淘汰。以后几年,均以种植“马坝新粘”优质谷为主,平均年种植面积在2万亩左右。1996年,我县又从广东省引进“青芦粘”常规化质稻试种,晚稻面积1.5万…  相似文献   

9.
铜鼓县位于赣西北山区,全县有耕地11.74万亩,74%的水田受光温条件制约,只适合种植一季稻或中稻,且粮食产量较低。针对这一状况,该县正努力探索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新途径。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终于找到了一项适合山区特点的“两增”项目——再生稻。1996年,该县采取点面结合,以抓好集中连片再生稻高产示范基地5个,计IO00亩,带动全县再生稻的推广,并获得大面积本收。如何把再生稻当作山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项目,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做到“五抓”。1.抓思想认识提高。推广再生稻,一是要把推广再生稻当作…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横县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优势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目前,全县已形成优质稻、糖蔗、桑蚕、茉莉花、蘑菇、甜玉米等农业支柱产业。2007年4月,横县获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从2005年广西的第51位,跃升到2006年的第18位。  相似文献   

11.
上犹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西部,辖14个乡镇,有农业人口25万,农村劳动力14万,耕地面积12.6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是国家级贫困县。从2004年起,上犹县积极响应赣州市委、市政府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的号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农民知识化”工程建设。经过几年的实践与发展,“农民知识化”工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逐步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全国首批商品粮基地县——江西省泰和县把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线,通过政府牵头、部门协作、粮农联手、产销衔接,形成与市场接轨的粮食产业链,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今年,全县落实水稻面积124.89万亩,比上年增加3201.6亩,其中优质率达95%。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广汉市 1998年试种优质稻, 1999年小规模试验开发, 2000年实行“订单农业”,大范围推广栽种优质稻和大规模开发优质稻米。在这项工作中,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历程,走了不少弯路,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回顾过去,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大力发展优质稻谷,是农民增收、粮食企业增效和繁荣粮食市场的必由之路。   实施“订单农业”的做法及成效   2000年,广汉市按照省里在优质稻的收购中要实行“订单农业”的要求,在省粮食局的具体指导下,由粮食部门牵头,制定了“订单农业”收购优质稻的具体实施办法。主要内容有:①由粮食局、农…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衡南县是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全县总面积26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8.63万亩,农业人口92.28万.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来抓,不断加大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政策扶持力度,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汝城县召开2009年农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全县的“三农”工作,将着力突出7个方面的科技举措,促进该县农业、农村的发展。一是实施优质稻和优质油菜“两优”建设。加快超级杂交水稻的推广,  相似文献   

16.
去年,县委提出农村“三五”工程以来,全县上下积极行动,实施情况良好。为了进一步加快农村“三五”工程实施步伐,早日实现金堂农业的跨越式发展,有必要对我县农村“三五”工程作深入的认识和思考。一、深刻理解“三五”工程的内涵,增强实施“三五”工程的自觉性(一)农村“三五”工程的提出。金堂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生产力落后,市场化程度低,农民生活水平不高。为迅速改变落后的面貌,新一届县委提出了“一二三二”发展战略,即“强化一个基础(农业),突出两个重点(工业、旅游业),再上三个台阶(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改革、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浙江省云和县按照中央提出的“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的要求,大力实施“十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自2004年到2007年,全县累计投入资金648万元。平均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55万人,每年培训面达到全县农村劳动力的27%。通过新型农民培训,较快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促进了农业持续增效,推动了农民持续增收。今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3265元.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灌云县大力发展农业设施栽培,力争“通过3年努力,确保建成10万亩设施栽培示范基地”。至目前,全县设施栽培面积达4万亩,培育了2万亩芦蒿、1.5万亩苔蒜、1.5万亩辣椒、1万亩浅水藕、1000万平方米食用菌等五大高效农业规模基地。去年,全县发展农业设施栽培可实现农民增收1.6亿元。在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过程中,突出“三个强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县在发展“三高”农业过程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龙头,以效益为中心,积极引进和推广各种优良品种,促进农副产品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积极推广优质稻。今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比去年有所减少,为了稳定粮食总产,积极推广种植高产优质的杂优稻新品种,早造种植优质稻面积7万多亩,晚造杂优稻(二级米以上的)的七籼占、七桂早等优质稻面积有16万亩,占晚稻面积五成多,早稻亩产平均比去年增加13公斤,创历史最好水平,晚稻亩产预计可比去年同期增加6公斤。  相似文献   

20.
张勇 《农村经济》2002,(9):53-55
天全县是四川省实施“天保”工程的重点县和退耕还林工程的试点示范县。天全县地处四川盆地西缘 ,二郎山东麓。全县幅员面积 2 4 0 0平方公里 ,森林总面积 18万公顷。全县总人口 14 2 7万人 ,其中 :农业人口 12 2 1万人。 2 0 0 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产值 9 9亿元 ,财政收入 4 72 4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194 2元。两大工程实施以来 ,天全县紧紧围绕生态强县目标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取得了初步成效。去年 ,继“全国南方片退耕还林还草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后 ,朱基总理、田纪云副委员长、钱其琛副总理先后到天全县视察工作 ,充分肯定了我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