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鱼种放养模式决定着采取不同水质管理技术措施,水质管理措施是围绕着主养鱼来进行。加强水质管理,创造良好水质环境,改善池水溶氧条件,有利于提高池塘载鱼能力,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原来池塘放养模式主要以鲢、鳙鱼(肥水鱼)为主养鱼,搭养草鱼、鲫鱼、鲤鱼等,池塘中"肥水鱼"的产量约占池塘总产量的60%~80%。肥水养鱼主要围绕着"肥水鱼"来进行,  相似文献   

2.
<正>一、正确选择养鱼模式养殖品种以草鱼、鳊鱼、鲂鱼等草食性鱼为主,放养模式可采用:一是80∶20池塘主养模式。以养殖草食性鱼为主,全部投喂青饲料,养成时草食性鱼的产量达到总产量的80%以上,搭配部分鲢、鳙鱼以调节水质。  相似文献   

3.
<正> 80:20养殖是将一种吃食性鱼类作为主养鱼,以2—3种滤食性鱼类为配养鱼,二者的放养比例各为80%和20%。主养鱼投喂全价配合饵料,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在事先搭设的饵料台上进行驯化饲喂,以养成鱼类定点、按时摄食的习惯,可减少饵料与人力的浪费;配养鱼为主养鱼服务,起净化水质、清  相似文献   

4.
<正>一、调整品种结构,增加优质鱼放养比例。改变传统的以"肥水鱼"为主的养殖方法,增加受市场欢迎的鲤、鲫、青、草等优质鱼的放养比例,养成规格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有条件的可混养套养鳜鱼、翘嘴江鮊、鳖、花鱼骨、鳝鱼、泥鳅、河蟹、青虾等名特优水产品。二、投喂配合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投喂单一饲料,鱼类生长所需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不够全面合理,浪费损失较大。如果将各种饲料按科学的比例配合成颗粒饲料后喂鱼,可使一些不能直  相似文献   

5.
邵武市地处闽北山区。近年来随着鱼类养殖品种的进一步优化,建鲤F-7代等名优品种逐步在本市安家落户,但养殖模式多为套养。2004年,本市在近郊渔场以池塘主养建鲤F-7代(80:20)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所谓(80:20)养殖模式是指利用淡水池塘养鱼,其产量中的80%左右是一种摄食人工颗粒配合饲料,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鱼组成,  相似文献   

6.
沙县地处闽西北山区。水源充沛,青饲料来源丰富,池塘主养草鱼已成为当地淡水渔业主要养殖模式之一。全县现有池塘养鱼面积一万亩,池塘养鱼产量占渔业总产量的70%左右。由于大部分池塘属传统的常规养殖,放养密度稀,故单产和效益较低。2004年-2005年承担了县科技局下达的“山区池塘无公害主养草鱼高产技术”课题。主要采取草鱼注射冻干细胞弱毒疫苗和“三联”疫苗提高成话率;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扩大名优品种放养量,提高鱼类质量和档次;推广投喂全价颗粒饲料,从传统的粗养型,向精养型、集约化养殖发展;推广种植牧草,利用荒地、冬闲田、池埂种植黑麦草、象草、苏丹草等优质草喂鱼,补充淡季青饲料不足。  相似文献   

7.
在渔业生产过程中.饲料是影响鱼类生长的决定因素。而饲料的成本占整个养殖成本的60%以上。目前,广大养殖户普遍使用全价配合饲料,因为全价配合饲料具有营养全面、适口性好、饲料系数低.便于机械投喂等特点。因此.科学、合理的选择投喂全价配合饲料.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正> 大水域施肥养鱼的技术关键在于合理放养鱼类和合理使用肥料。 一、养殖鱼类的选择和放养密度的确定 大水域施肥养鱼,要以养殖鲢、鳙鱼为主,其产量一般可占鱼总产量的90%以上。但在不同的施肥条件下,这两种鱼的放养数量和比例应有所差别。一般地说,施肥量少,施肥后水域仍为瘦水型,透明度在80—100cm之间的水域,应主养鳙鱼(占60%以上),亩产可达20kg左右。施肥量大的肥水型水域,透明度低于35cm,应以放养鲢鱼为主(占70%以上),亩产可达70kg以  相似文献   

9.
<正>一、加州鲈养殖模式介绍由于加州鲈属于肉食性鱼类,对蛋白质含量要求高,佛山地区先前养殖都是以投喂冰鲜鱼为主,而近几年由于配合饲料的大力推广,投喂冰鲜的比例在不断下降,且放养密度也越来越大。佛山地区加州鲈养殖模式以加州鲈为主,套养鲫鱼和大头等品种,少数养殖户还套养鳗鱼。  相似文献   

10.
<正>一、放养鱼种的品种选择1、不同养殖模式放养不同的品种:目前水库网箱养殖模式大约分为不投饵与投饵两大类。不投饵养殖模式是直接利用水库中天然生物饵料进行稀放粗养,是一种生态养殖模式,其放养鱼种的品种主要以典型虑食性鱼类——鲢、鳙鱼为主;投饵养殖模式是采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是高密度精养模式,其放养鱼种主要以市场畅销、价位高的中、高档鱼类为主,如草鱼、鳊鱼、鲌鱼、黄颡鱼、黑脊倒刺鱼巴、鳜鱼等。  相似文献   

11.
<正> 在水产养殖中,提高配合饲料的利用率,是提高养鱼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为提高鱼用配合饲料的利用率,可采取以下措施。一、突出主养鱼。用配合饲料养鱼不宜沿袭传统的放养模式,多种吃食性鱼同池混养,就以一种鱼为主养鱼。为改善池塘水质,充分利用天然饲料,发挥水体生产潜力,可以适当搭配其他鱼类,  相似文献   

12.
<正>主养草鱼轮捕套养技术,即"一次放养,多次轮捕,捕大留小,套养鱼种"的模式,是通过渔农生产实践中总结岀一套适宜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方法,现将其重要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一次放养,放足鱼种1.放养时间:坚持早收鱼早放养。每年十一月干塘收鱼,十二月清整池塘,元旦前后开始放养鱼种,一月底结束。2.放养模式:以草鱼为主养鱼类,多品种多规格混养。如一龄草鱼为主,套养二龄老口鱼的方式。3.放养量:亩产400kg的池塘按照计划产量1/6计算,亩产500kg以上的池塘按照计划产量的1/5计算。  相似文献   

13.
<正> 一、水库条件 选择水质清新、无污染、库底平坦,交通方便的小型水库。 二、小型水库水产品精养技术 (一)精养鲤鱼或草鱼技术 1、放养密度 水库每亩放养量为500—1000尾,规格为50—100克/尾。鲤鱼或草鱼放养量为总放养量的50%—60%,其它品种占40%—50%。其它品种主要指鲢、鳙、鲫、虹鳟、胭脂鱼、罗非鱼、青虾、河蟹等。 2、投饲 A、主养鲤鱼的水库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投喂时间为早上10点,下午17点,投喂量为鲤鱼体重的5%—8%,同时可投喂一定量的麦麸、米糠或菜叶、青草等饲料。  相似文献   

14.
兰州鲇是黄河水系特有鱼类,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都很高.2009~2011年,开展了兰州鲇鱼种、成鱼池塘主养和套养模式养殖试验.试验结果:兰州鲇鱼种主养模式净利润77189.55元/ha,鱼种套养模式48081.7元/ha,成鱼主养模式48033.67元/ha,成鱼套养模式73068.93元/ha.分析认为:兰州鲇自然资源减少,价格飞涨造成兰州鲇养殖效益比草鱼养殖效益高;在兰州鲇鱼种养殖中应该采用利润较高的主养模式;成鱼主养模式平均饵料系数较高是造成其产量高于套养模式,利润却低的主要因素.论文建议:通过有效的增殖放流,增加黄河中兰州鲇资源量来保护黄河水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提升苗种培育技术,建设稳定的苗种供应良种场,提高人工配合饲料水平,研究精确投喂技术来推动兰州鲇养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防治鱼病,综合措施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调整放养结构,提前放养池塘养鱼的主要特点是多品种、多规格混养、轮养,发病对象主要是草、鲢、青鱼等,发病期主要在成鱼阶段。因此应适当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利用杂食鱼清除残饵、肥水鱼净化水质的功能,调整草食鱼、杂食鱼和肥水鱼的放养比例;还应改放小规格鱼苗为大规格鱼苗,  相似文献   

16.
<正> 1、水位保持较高水位,提高水体载鱼量和减缓水温下降,延长摄食时间。根据水质变化和池水消耗情况,每10—20天加水一次,每次10—20厘米。 2、投饵秋季气候温和,水温的变化幅度在20℃—30℃之间,这是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主养草食或是吃食性鱼类的池塘,应先投喂青饲料或其他粗饲料,待其基本吃完,再投喂配合颗粒饲料或其他精饲料,日投二次,投喂量约占鱼体重的3%—6%。10月份以后温度渐低,投饵以精饲料为主,配合饲料以蛋白质含量高的原料为主,日投饵一次,投饵量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在大宗淡水鱼类养殖中,以草鱼为主的大宗淡水鱼类在其养殖方式上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绝大部分的养殖模式改用投喂配合饲料养殖,通过科学调整吃食性鱼(草鱼、青鱼、鲤鱼、团头舫等)和肥水性鱼(鲢鱼、鳙鱼等)混养比例是节省养殖成本、提高养殖  相似文献   

18.
<正>为提高池塘养殖产量,增加养殖收入,池塘养鱼改变了传统的以花白鲢为主的养殖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鲤、草、鲫、鳊、大口鲶、黄颡鱼、斑点叉尾鮰等吃食性优质鱼类的精养高产模式。养殖者采取投喂配合颗粒饲料,缩短鱼类养殖周期的增产增收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有些养殖户不知道投饵先要驯食,或驯食方法不当,造成饲料大量浪费,增加生产成本,减少收入。现简单介绍池塘养鱼驯食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投喂配合饲料:投喂配合饲料是降低养鱼饲料成本的重要途径。配合饲料适口性好,营养全面,不仅有利于扩大饲料来源、降低饵料系数和生产成本,而且能提高鱼类生长速度和增肉率,缩短鱼类养殖周期,减少鱼类疾病。  相似文献   

20.
池塘“80:20”主养湘云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池塘80:20养鱼技术是农业部“十五”重点推广水产技术项目,其核心内容是在淡水养鱼池塘中,80%的产量来自于某一种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杂食性鱼类;而另外20%的产量来自于一种或几种服务性鱼类。它与我国传统的肥水性池塘养殖鱼相比,具有能良好地控制养殖池塘水质,减少养殖污水的排放量和养殖水的用量;采用高质量的人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