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涛  平泽 《中国企业家》2006,(21):36-53
2006年7月-8月发生在韩国平泽的双龙罢工事件,让上汽集团——这家在中国业务正如日中天的汽车公司陷入到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之中。这场危机最核心的关节点在于,双龙工会怀疑上汽只是把双龙作为一个技术输出的平台,而且这个双龙的大股东没有也不准备履行在收购之初承诺的不裁员、继续投资等条款。上汽集团与之前在韩国开展收购的京东方集团等中国企业一并成为韩国舆论质疑的对象,而最近海尔集团在收购韩国大宇电子公司的优先谈判竞争中落选,也源于韩国日益高涨的“反对技术外泄”的声浪。韩国国会甚至因此通过了《防止产业技术外流及保护产业技术法》。这对包括上汽集团在内,立志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是一场巨大的考验。上汽是中国汽车企业中,乃至整个中国本土公司中,最有资本和实力进行国际化业务尝试和拓展的企业之一。韩国双龙正是上汽选择国际化战略的一个起点,现在,双龙遭遇的危机为这家在国际化道路上高歌猛进的中国公司蒙上了一丝阴影。中国企业如何在收购国避免被扣上“技术窃取者”和“资源掠夺者”的怀疑帽子?上汽的跨国整合能力、执行力与成熟度能不能足以支撑其国际化战略构想?上汽有没有能力同时消化、运作罗孚双龙两个国际品牌?收购双龙是上汽国际化路径谋定而后动的产物吗?为了寻求答案,本刊派出记者前赴韩国首尔、平泽、中国上海,历时两个月,对曾经或者正在、直接或者间接参与上汽双龙并购案的20多位中韩人士及两国多位研究企业战略、劳资关系的专家进行了翔实专访。我们力求在还原这场被中韩两国高度关注的跨国收购案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的同时,能进一步探讨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折射出的多个层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企业“走出去”,急需“走出去”的文化支持上汽在韩国双龙工厂遇到了“玉碎罢工”,并不奇怪。韩国工人的“夏斗”闻名全球,整个韩国产业界都非常头痛。上汽在收购双龙前已有预料,在整个罢工过程中的应对措施还算得当——一家中国企业,在国内从来没有过处理罢工的经验,能在国外做到这个程度,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让我们不安的,是在罢工事件中韩国产业界乃至韩国社会体现出的对中国企业的不信任感:“中国  相似文献   

3.
《经营者》2005,(1):38-38
<正>入选理由上汽集团并购双龙、收购韩国双龙48.92%股权早已尘埃落定,上汽与双龙的债权委员会代表朝兴银行也签署了买卖合同,据悉,收购的金额约5亿美元,它是中国的汽车集团第一次以独立身份进行跨国并购,也是上海企业到目前最大的一次“走出去”行动。这笔交易还需要获得中国政府和韩国债权银行委员会的批准,但资本市场明显对此持乐观态度,签约后,双龙的股价上涨了0.44%。按照协议,上汽集团将获得双龙汽车48.92%的股权,并将保留双龙现有的管理层和员工,以及在韩国的工厂。上汽集团还承诺今后几年将对双龙投资不少于10亿美元,以扩展产品线;而双龙汽车也会把一些核心技术如发动机制造技术等转让给上汽集团。在上汽并购双龙的过程中,双龙的工会一度采取强硬的抵触态度,但现在这一问题在协议中已基本解决。另外,有关人士曾分析,上汽集团在未来还会通过其他形式,再获得部分双龙的股权,最终达到控股的目的。有专家分析,上汽集团在2003年以117.2亿美元的销售额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行列;并购双龙,尤其是实现控股,将使上汽不仅获得急需的技术和短缺产品,更将获得一块不小的销售增量,从而确保上汽长期跻身世界500强的排名中。收购双龙后,上汽集团将迅速引进或直接销售双龙的汽车产品,填补自己的市场空缺;而双龙也可以借助上汽的市场通道加速进入中国市场,实现互补式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柳柽 《经营者》2012,(24):96-101
<正>不再有惊世骇俗的设计,不再有古怪精灵的风格,回归传统和主流怀抱的柯兰多,代表了双龙的重生。纵观四代柯兰多超过38年的历史,几乎就是世界越野车历史的一个缩影。双龙?在接到试车邀请的那一刹我有点疑惑,因为我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这个韩国品牌的消息了。相比于现代,起亚的快速扩张,双龙这个原本并不强势的品牌在被上汽收购之后,似乎发展得更不顺利,官司缠身,麻烦不断,原有的产品陆续退市,替代车型却迟迟未能顺利推出。我承认,在我心目中,我已经悄悄把双龙跟Saab、Oldsmoble这些品牌归到了一类,但就在我几乎已经快忘记这个品牌的时候,竟然接到了柯兰多的试车邀请。好吧,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决定去看看。熟悉的陌生人做汽车记者这么多年.我总觉得.也常跟  相似文献   

5.
中国CEO新必修课:直面并购"残局" 中国企业在并购交易之后整合不利、投资受损的消息不时传来.2009年初"上汽"收购的韩国双龙汽车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外界估计"上汽"在此并购项目上的损失可能高达40亿元.甚至,曾经令国人骄傲的"联想"收购IBM PC业务,也曾遇到整合难题.  相似文献   

6.
"志真至纯,唯有双龙"。尽管这个口号并无太多吸引人之处,但是它为双龙在华重新树立形象开启了一条道路双龙目前在中国最大的问题是知名度和美誉度: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汽车品牌,知道的人中又有很多是从罢工事件知道的。2009年双龙进入破产保护,与上汽一刀两断。此后,双龙只要出现在国内媒体报道中,基本上是以反面教材身份,提醒后来者在跨国并购中要小心。2010年11月,印度马亨德拉集团以5225亿韩元(约合4.6亿美元)收购双龙70%股份,成为双龙新东家。次年3月,双龙摆脱破产保护,业务重新走上正轨。  相似文献   

7.
贺大卓 《英才》2006,(10):76-77
上汽股份再平常不过的一次例会。在这个时段,总会有一些问题摆在管理者面前。但是,提及远在朝鲜半岛上的双龙汽车,整个会议室里却是很乐观的气氛,对于此事,大家心态轻松。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家》2010,(23):71-71
CE:中海油、上汽、联想的海外并购对你有启发吗? 李书福:我跟柳总他们有交流,但这些案例都不一样。你不能站在门外乱猜,要进了门去看,才知道里面摆了几张沙发。中海油并购为什么失败,通过报纸你就能看清楚吗?上汽并购双龙失败,原因很简单,但我不能给你讲。我学习很认真,天天看新闻联播,看奥巴马在说什么,天天看汽车工业到底怎么变。  相似文献   

9.
双龙用入华     
刘宝华 《经营者》2011,(13):58-65
与上汽有过不欢而散历史的韩国双龙,换上了印度新东家之后,携手庞大、中汽南方准备重新进入中国  相似文献   

10.
2009年2月,被中国上汽收购的韩国双龙公司请求破产保护.作为国内汽车业首个跨国并购案,"双龙事件"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是吸引了众多的目光,其对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产生的影响可能是我们不曾预料到的.  相似文献   

11.
畅青 《经营者》2011,(15):16-17
作为一个关注汽车行业的读者,在读到本文之前,对双龙的了解更多地停留在上汽收购的失败上。但看完本文之后才发现,一个充其曼只算得上二流品牌、并且具有单一产品线的汽车公司为何屡屡受到各大汽车集团的青睐?先是本国大宇、之后是国内排名第一的上汽、之后又是印度第一大汽车公司,答案显然是技术和产品。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家》2009,(2):16-16
2009年1月9日,韩国双龙汽车宣布,因财务状况恶化,公司将申请法院接管(即“回生”程序),以避免这一韩国第五大汽车制造商的破产。这是在1月8日晚间的公司董事会上所做出的决定。这意味着,之前由双龙汽车的借贷方、韩国政府以及巾方“家长”上汽之间协商的重组方案,遭遇流产。  相似文献   

13.
《经营者》2013,(1):154-155
当双龙和上汽的合作不欢而散后,这个麻烦不断,官司缠身的品牌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然而柯兰多的出现,反而说明了双龙携手庞大集团一起经营中国市场的决心,并将其定位为全新紧凑型SUV车型。这再一次印证了今年确实是紧凑型SUV元年。柯兰多已经经历了四代的变革,如今双龙彻底抛弃了所有硬派越野车的元素,使用了承载式车身、独立悬挂以及stand-by的  相似文献   

14.
夏惊鸣 《国企》2021,(3):52-55
什么是战略?各种定义都有,我用三句很常识的话来理解战略,即战略最主要是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的增长点在哪?战略首先是要实现增长。如果没明白增长点在哪里,就没有什么战略。人力配置、财务资源配置、技术、市场等等工作都没了方向,就如我们带着大部队往一个山头冲过去,结果没有敌人。  相似文献   

15.
崔勋 《中国企业家》2006,(21):56-56
上汽双龙汽车的罢工清楚地说明了一点,劳资关系是影响跨国经营效果的重要因素。同时,在跨国经营过程中还必须处理好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以及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上海汽车集团是资本投资者。因此,较之直接  相似文献   

16.
在所有影响海外并购的问题中,最容易操纵又最难以变革的是企业文化。中国文化与国外文化本有较大差异,在海外并购后,企业往往深受企业文化冲突困挠。此时,如若不能融合企业文化,无论企业怎样努力,海外并购都终将难遂人愿,甚至最终导致并购的失败。上汽并购韩国双龙汽车公司事件即是一很好的例子。因此,企业文化融合是并购成功唯一的也是最关键的有效途径,却又是最难突破的瓶颈。  相似文献   

17.
谚语有云:未学打人,先学挨打。当一盘充满梦想和勇气的并购大棋局变成一盘失败或中止的残局,CEO如何面对这种打击?中国CEO新必修课:直面并购残局中国企业在并购交易之后整合不利、投资受损的消息不时传来。2009年初上汽收购的韩国双龙汽车进入破产保护  相似文献   

18.
馨渝 《中外管理》2005,(9):107-108
也许是西方成熟的市场所形成的标准化的营销战略和理论遇到了所谓的水土不服的问题,也许是这些跨国大公司遇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转型和认识上的失误,中国这个市场一开始就给了伊莱克斯一个下马威,进入三年就先后亏损6000万元。到了2004年年底.就进入了一个不能容忍的阶段.伊莱克斯和有些国际品牌一样,认识到如果没有变革的理性思维将会在中国市场上遇到更深的伤害。我们对伊莱克斯在营销战略上所表现出的基本问题做以下几方面的梳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立足扎根理论,选取上汽并购双龙、明基并购西门子、TCL在法国实施并购等三个典型的并购案例,以相关报道为文本分析对象,研究分析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中人力资源整合行为,探寻影响海外并购活动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缺乏分析文化适应性是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20.
马海瑞 《经营者》2009,(3):76-77
金融危机导致的销量急剧下滑和国外特有的工会文化让双龙汽车危机全面爆发。这桩被视为国内车企海外跨国联姻的典范如今却成了反面教材。上汽投入的40亿资金和四年的苦心经营可能化为泡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