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于2007年去过美国,对美国有些初步认识,没想到2009年能幸运地在美国学习培训半年。这半年里,我们参观了大大小小很多企业,接触了各行各业的企业家,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我在企业工作了二十年,对企业有很深的感情,对中国企业运作比较熟悉,所以,在这半年时间里,我常常思考的是我们向美国企业家学习什么?  相似文献   

2.
李靖 《中外管理》2014,(2):120-120
大量企业家对儒家文化在企业中的推广,是非常感兴趣,而不是一般的感兴趣。摄用儒家文化滋养企业般的,这在中国企业中是一个趋势。2008年以来,方太一直在把儒家文化引入企业管理。现在,到方太来取经的企业家越来越多,热情也越来越高。大量企业家对儒家文化在企业中的推广,是非常感兴趣,而不是一感兴趣。儒家文化为企业"定心"为什么中国企业家有这样的兴趣?因为儒家文化以仁爱为核心,从人性出发给企业注入灵魂。而前提就是企业家首先要有灵魂,把儒家文化当成自己的信仰。我反对把儒家思想当做一个管理工具拿到企业里,只是觉得它管用,  相似文献   

3.
我们应当面对一个基本的现实,这就是中国的优秀企业与世界级企业存在的差距,不仅是战略层面的,而是整体性的。不知道中国的企业家有没有清醒地意识到,WTO真正的挑战在于“国际化规则与世界级水平的运营”——这种挑战才是致命的。我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学习的时候,参加了全球12个国家的上百家跨国公司竞争力研究。研究借鉴了美国国家企业质量奖的标准,从六个方面建  相似文献   

4.
我们生活在越来越艰难的时代,我的生命里还从未有过那么多动荡不安。可对于企业家来说,这应该是完美时刻吧!然而我担心除了拥有企业家精神外一无所有。人们多半都会对信誉高、品牌好的大公司更充满信心---但就是这样的公司却让我们今天陷入困境。怎么办?  相似文献   

5.
企业家要自觉,主要是强调企业要兼顾企业利益、用户利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企业家要自律,是提醒企业家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企业家要创新,因为失创新能力的企业家注定销声企业家要学习,因为成功的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企业象要为觉什么是自觉)就是企业家要认识国内爿、形势的发展。并且能适应这个发展。国内形势大家比较清楚正在从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应当肯定成绩是主要的。当然,在前进中也了出现7一些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我常与国外朋友们讲虽然我们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因为我们…  相似文献   

6.
中国物流企业家年会这一品牌活动拥有的持续生命力一直跟随着中物联这十年发展的脚步,今后并将继续坚持梦想,踏浪而行。第八届中国物流企业家论坛暨2010中国物流企业年会于11月3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顺利闭幕了。通过持续半年的努力工作,我们如期给与会的物流企业家们呈现了一场充满智慧  相似文献   

7.
20年与60年     
半年来,我着迷于寻找中国企业家中的“知日派”,开始只是为了准备一期中日企业家比较的报道。半年过去了,对日本企业的了解没有加深多少,但却由此感觉到了一种由企业年岁长短所致的可怕差距。 国内一位著名企业家曾经说,日本企业领导人普遍年纪大、决策慢、思维保守,也不那么勤奋,嗜爱高尔夫和酒。我想他这么说,肯定有自己的道理——在整个90年代,家电业都在中国  相似文献   

8.
郑岩 《东方企业家》2005,(5):146-146
“据美国官员称,中国的制假者已对美国品牌造成伤害,并导致每年数十亿美元的损失。”这是我在4月份的《东方企业家》的文章《知识产权剑指东方》里看到的一句话。我不知道这句话带给别人什么样的感觉,也许会有国内的企业经营者会为此感到些许自豪,毕竟造假行为给中国企业的竞争对手造成了破坏;但我也相信,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家会为此担忧,因为他们苦心树立的企业形象,一到国外,就被他人种下的恶果所毁损。  相似文献   

9.
第三期《上海企业家》里一篇对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石磊教授的访谈把我深深的吸引了。科班毕业从事法律工作至今12年.虽然总是与企业.企业家打交道.虽然订阅的《世界经理人》期期都看,也读过不少国内外大企业和他们父母官的成长书籍.却始终对中国的企业、企业家有着雾里看花的朦胧。此番石磊教授的分析犹如一语惊醒梦中人,也让我对企业维权和企业家维权有了更深一层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一一群人,他们是企业的背后高手。这些年来,他们深入企业,和企业家一道带领企业前行。他们帮助案例当中的企业取得的成绩足以彪炳后世,而且,这本书对当今中国管理思想的贡献更甚于帮助这些企业成功。  相似文献   

11.
首先我想谈一谈外部经济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些影响。2011年我去了四次美国,包括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活动,我们大概有20多位会员在美国访问了将近两周,还去了3趟欧洲,为什么今年跑得特别多呢?  相似文献   

12.
"没有和沃尔玛打过至少五年交道的企业,根本不可能理解买下沃尔玛对中国制造的意义!"金王集团董事长陈索斌对《中国企业家》杂志表示。"我是对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的人!""我们终于找到你了"1998年,创立5年的青岛金王集团首次进入沃尔玛全球采购系统。这一年,陈索斌在金王青岛总部的办公室里会见了来自美国阿肯色州本顿维尔的沃尔玛高级买手(全球采购员)。见面伊始,后者喜出望外地表示,"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相似文献   

13.
自序     
宋志平 《国企》2020,(4):85-85
到2019年9月份,我做企业刚好40年。这40年里,从车间技术员、工厂销售员到大型央企的董事长,我始终与这个时代、与我所在的企业紧紧拴在一起,可以说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这些年,我常受邀到高校介绍企业实践和感悟。北大陈春花教授曾评价我的讲课风格是以事说理。我说,我一直在企业一线工作,知道企业里真实发生的故事和背后的逻辑,知道企业家在临场应变时经历了什么,把这些实践性的东西讲透,也算是一种独特价值吧。  相似文献   

14.
<正>企业如何定位,如何发展,如何竞争?这是古今中外的企业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十九世纪中叶后,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渐兴起,比起西方企业健全的管理体制,我们在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模式上落后了许多,所以这100多年来,中国企业家大多在效仿和学习美国与日本的先进管理模式。管理的价值之所以得到认可,  相似文献   

15.
一个小老板酒足饭饱之后对我发表过一番宏论:在当今社会中,无毒不丈夫,经营企业更是这样,你不骗他,他就骗你。而且很坦率地告诉我,他的成功就是靠骗银行和其他有业务关系的企业得来的。当然我没有必要和他争论,但这番话的确引发了我的一些联想。大凡成功的企业家都懂得这样一个道理:经营企业与经营人生是一个道理。这不仅在于成功的企业家总是与成功的企业结伴而行,成功的企业离不开成功的企业家,而且在于企业经营中的许多道理与一个人的生涯规划和人生业绩具有很大的同一性。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然能够以经营人生的严肃态度和追求…  相似文献   

16.
钟伟 《英才》2005,(8):70-70
我认为企业家形象与企业形象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这么四类: 第一类,企业家个人形象超越企业形象,甚至让人觉得企业不再需要这样的企业家。像王石,个人形象非常的鲜明。但是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记住了企业家的光辉形象,忘记了企业。第二类,企业家过度曝光,使得商业味道过浓。这类企业家形象与企业结合得很紧密,企业的知名度也因企业家的高出镜率而水涨船高,但是否美誊度会增加,就很难说了。潘石屹就是一位很会利用媒体的企业家。他每次在媒体上露面部很明  相似文献   

17.
《上海企业》2012,(9):12-13
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前面我给大家已经解读了两个重要问题,一个是中国的宏观经济问题,一个是上海经济未来发展的问题。接下来谈第三个问题:上海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这应该也是我们的企业家们最关心的。在座的都是上海200强的企业,当然也是优秀的企业。我在平时的工作和研究中,经常会接触各类的企业家,包括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也包括大企业、中企业、小企业,他们问我最多的是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企业家高峰论坛”,这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还是第一家,是很有创意、很有影响的一件事。我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这次盛会。我衷心祝贺“首届山东企业家高峰论坛”圆满成功,祝贺山东省的企业和企业家在新的一年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杂志社把最近一次“企业家月度沙龙”开到上海,在准备上虽然没下多少额外的功夫,额外的收获却不少。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发现上海的政企关系有很大的自己的特点。 沙龙尚未开始,全国著名企业家、上海光明乳业集团总裁王佳芬就对我说:这次活动没有真正进入上海企业家的主流。我问为什么,她说你看宝钢、上汽等那么多大企业的领导人都没来,这能算进入了主流吗?听了这话,我当时只是觉得这位大姐很直率,对她的观点我并未在心底里表示赞同。因为《中国企业家》杂  相似文献   

20.
秦朔 《东方企业家》2005,(10):126-126
1998年,我在《南风窗》上转载了任正非的一篇文章《我们向美国人民学习什么》。文章是从我到深圳华为公关部时,他们给我的《华为人报》上发现的。这篇文章后来又被《读者》转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直到2003年底的《中国企业家》杂志,还在转载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