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民市民化,就是让生活在农村的大部分农民,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向城市市民转化,以完成城市文明的社会变迁过程。农民市民化发展不仅可以推进城乡产业的融合和升级,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开放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带动农村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使农民真正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二元户籍制度在一定历史时期有积极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形成、推进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维持了城乡社会稳定等。但户籍制度带来农民被边缘化,阻碍了农民市民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违背了公民迁徙自由等基本权利、农民身份遭歧视、削弱了农民的进城积累、抑制了农民需求条件的进一步提升等方面。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成为农民市民化之必须,改革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相应的配套服务的展开、城市和谐共生和完善法律制度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战略高度认识农民市民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问题依然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转移农民,实现农民市民化。农民市民化对促进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加强社会稳定,实现我国新世纪的发展目标都将产生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影响和作用。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这一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积极推进农民市民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已成为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之一,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当前城市化大力推进,园区工业日益成为工业经济发展主流的政策背景下,零星散落在近郊农村的众多个私中小企业正逐步走向边缘化境地,它们将何去何从、如何发展?本文试图从宁波近郊个案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解读,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刘文 《老区建设》2013,(18):10-12
作为城市化的核心,人口城市化(即农民市民化)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城市化的质量。从农民市民化的三条主要途径入手,分析我国农民市民化的速度和质量,以此评判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6.
7.
李哲 《中国经贸》2014,(23):45-45
本文根据河南省荥阳市农民进城变市民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当前影响农民市民化的突出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快农民市民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市民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在未来几十年中,要使我国由一个农民为主体的社会,变成一个市民为主体的社会,从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9.
绍兴市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兵 《乡镇经济》2006,(5):39-42,52
农民市民化是农民获得同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相同权利的过程。绍兴作为一个经济强市,正处在由小康社会向中等发达社会的转变过程中,但由于种种原因,绍兴的农民市民化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诸如获得合理土地补偿难、社会保障难、实现再就业难、居住方式转变难和文化融合难等问题,这也是中国不少和绍兴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城市共同面临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使农民市民化能健康、顺利地进行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农民工和失地农民为代表的城市新市民在市民化过程中,将会实现从乡村文明向城市文明的整体转变。面对规模巨大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如何破解广大农民市民化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课题。文章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民市民化的内涵和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认为在农民市民化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点在于完善包括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等在内的制度安排,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提高新市民素质和大力发展休闲产业。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火如荼的农民市民化“运动”如影随形,然而农民市民化远非户籍城镇化一转了之,市民化农民需要的是权益共享,否则市民化后的农民就有被社会边缘化的危险——既不像市民,又不像农民,既有的权益已经失落,期待的保障却不能兑现。一言一蔽之,市民化后的农民需要的并不是简单的身份认证,而是身份背后的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0%,人们的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将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但由于法律制度安排,导致了“半城市化”问题,损害了城市化中农民的合法权益.权利正义论为分析我国农民市民化的制度障碍和路径选择,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工具.赋予农民平等参与城市化的各项权利,是城市化科学发展,实现农民市民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就业问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即农民市民化问题。农民市民化是在我国城市加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转移、失地农民问题日益突出,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实现背景下的重要课题。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入,对加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城市化进程,实现社会和谐发展至为关键。  相似文献   

14.
农民市民化的实现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的现实模式主要有3种:小城镇发展模式、“城中村”发展模式、农民工市民化模式。世界上则以英国为代表的强制性非农化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迁移的非农化转移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跳跃式转移”和“农村非农化转移”相结合的非农化模式,最有代表性。21世纪,中国农民市民化的最佳模式应该是城乡一体化发展,这既是一个城乡融合的理想模式,也是社会———自然———经济复合生态系统演替的顶级状态。  相似文献   

15.
农民市民化是我国城市化的大趋势,深圳需要率先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应强化常住人口概念,逐步完善居住证动态管理制度,统筹制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员工培训,帮助来深建设者适应深圳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需要;通过城中村、旧小区为来深建设者提供廉价住房,大力发展社区及各类社会组织,帮助来深建设者融入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农民市民化是受阻农民突破环境障碍取得平等地位的过程,是传统农民脱胎换骨成为现代市民的过程,是主体农民创造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过程.主体性是与主体地位紧密联系的一个概念,农民的主体性需要得到尊重.主体素质与主体性具有必然的联系,优化素质结构对于农民的主体作用意义重大.当前市民化的最大难点不是外界的责任担当,而是农民自身素质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民占吉林省人口比例的一半以上,其农民市民化的程度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吉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文章从吉林省本身特点出发,分析吉林省农民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探讨推动农民市民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关键是农民市民化。北京城镇化总体水平已经很高,但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城镇化水平不高,对于今后北京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本文分析了北京农民市民化现状,找出了影响农民市民化的影响因素,最后确定农民市民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李璐  冯宏良 《黑河学刊》2008,(2):128-129
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民问题的根本解决,在某种程度上,是伴随着农民实现非农化转移,实现身份和职业上的转变,即通过农民向市民转变的市民化进程来实现的。在中国社会加速转型的历史场景下,和谐转移构成了农民市民化进程的内在要求和路径选择。这可以从社会转型的逻辑走向、新型现代性的理论诉求、现存利益分配机制的改革需求、以及“新三农问题”的现实呼唤等方面进行理论解读。  相似文献   

20.
农民市民化是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成本约束又是当前市民化的最大障碍。尽管农民工市民化是当前市民化的主要方式,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决定了农民市民化路径应该也能够多样化。不同群体农民的市民化成本构成不尽相同,分担主体各异,资金来源有别。在进行农民市民化成本分担制度顶层设计时,需遵循"中央主导,地方主体"、"注重公平,务实求效"、"承认差异,分类改革"、"整体谋划,渐次推进"的原则,做到责任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样化、筹资途径常态化,以实现农民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的农民市民化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