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电位测井作为九种常规测井方式之一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井下环境很难在地上进行复制,所以在学生教学中大部分采取模拟实验的方式来对自然电位测井的原理进行模拟。实验的效果好坏与各个方面的控制因素息息相关,相差毫厘结果往往会谬以千里。文章对一种自然电位测井的实验室模拟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汝西 《活力》2014,(12):65-65
1引言 油气是储存于地下深处的储层中,在油田勘探和开发阶段,测井资料解释已成为正确认识和掌握油田地质情况的有效手段。而自然伽玛曲线、自然电位曲线、微电极曲线是测井资料解释图中最常用的曲线,下面我们来介绍这三种曲线。  相似文献   

3.
马金艳 《活力》2013,(12):50-50
校深工作是射孔施工方案设计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校正值取得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射孔施工方案设计的准确,对射孔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主要对侧向测井曲线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说明了侧向测井曲线在渗透性地层有明显的显示,同其他测井曲线一样有较好的分层能力,由于侧向测井曲线与自然伽马曲线的形态大体相似只是方向相反,所以某些疑难井当测井解释成果图上没有自然伽马曲线,而且自然电位曲线在渗透层处显示又不好时,我们便可以参考侧向测井曲线,把它作为校深的依据来完成放射性校深工作。  相似文献   

4.
自然伽马测井技术在矿产的开采、开发,古地理和气候环境的研究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油气田企业中,自然伽马测井技术主要用于对井与井之间的地质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井下油气的存储量进行估算,确定岩土和沉积物的属性,对火成岩石的缝隙等进行分析。在实际的测井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从各个环节的多个方面采取性质有效的方法,才能保证测井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微电极测井是在普通电阻率测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测井方法,它采用特制的微电极测量井壁附近地层的电阻率。自然伽马测井测量的是地层总的自然伽马放射性,是套管井测井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本文就将两种测井技术作为水淹层测井评价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它们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阐述,对于实际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分析各个钻孔测井资料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推断煤层和地层,研究煤层在平面上的变化规律,推断钻孔间的地质构造。文章选择常规数字测井中采用的三侧向电祖率(LL3)、人工伽玛(GGL)、自然伽玛(GR)3种曲线,进行大河宣威组11层主采煤层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测井曲线的异常幅度、形态及特殊标志进行煤层对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陈华强 《企业技术开发》2010,29(1):140-142,145
选择常规数字测井中采用的三侧向视电阻率、伽玛伽玛放射性、自然放射性三种测井曲线,进行贵州谷里矿区龙潭组4、9、13、14及15等5层煤层进行对比。总结了4个较稳定、特性明显的标志层,为矿区煤系地层的岩、煤对比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煤田测井是煤矿地质勘探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勘探技术手段。地质勘探人员通过各种测井技术和对测井曲线的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快速地判断煤层的空间位置和厚度,探明地质环境中的水文、煤层气以及断层、缝隙等地质构造情况,解释煤岩层岩体力学性质和评价其稳定性状况。近年来,随着煤田测井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多的、更为先进的数字化、自动化测井新技术、新工艺在煤田测井中不断得到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煤田地质勘探的水平,为煤田地质构造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有效促进了煤矿资源的合理开采和利用。本文主要对煤田测井技术原理及其应用进行了探讨,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了煤炭资源勘查的合理开发,本文采用浓缩伽玛曲线法对黄庄煤田勘探区的十个钻孔的各地质分层的沉积特点进行分析对比,寻找出曲线形态和组合模式所反映的水平方向的相变规律和垂直方向的沉积旋回规律。寻找这些规律,利用测井曲线和沉积规律准确对本地区地层进行划分。其中传统的自然伽玛测井曲线在沉积旋回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显示,但是人工特殊处理后的"浓缩伽玛"测井曲线使这些沉积特征更加显著和易于识别。  相似文献   

10.
<正>测井曲线的形态、幅度不仅能区分岩性,而且与环境能量有较密切的关系。由于测井曲线可以反映这些特征沿钻孔剖面的变化情况,因此测井曲线可以提供沉积环境方面的重要信息。本文利用测井曲线,对宣3煤田的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一、地质概况本井田地处宣化—下花园煤田的西北部,主要含煤地层属侏罗系下—中统下花园组,是一套陆相断陷盆地中沉积的含煤建造。所含Ⅲ3和Ⅴ2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其他煤层  相似文献   

11.
李立冬 《价值工程》2024,(10):137-141
致密气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中矿物类型多、岩性变化快,常规的测井法以及岩心鉴定法无法有效地进行全井段矿物含量计算,进而影响储层岩性识别、压裂方式优选和压裂液体系优化。利用测井参数结合岩心鉴定结果,建立各种矿物含量的深度学习计算模型,通过不同测井曲线组合方式,进行学习和验证,最终优选出不同矿物含量的计算参数为:黏土含量和伊蒙混层采用伽马、密度、中子、声波曲线、光电界面指数模型计算;石英含量采用自然伽马、中子、密度、声波、电阻、光电截面指数模型计算;方解石含量采用密度、中子、声波、电阻率模型计算;通过对53口井的验证,最终准确率为90%,可以为致密气储层矿物含量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长输管道外检测中阴极保护有效性检测是重要环节,而密间隔电位检测技术(CIPS)是此环节中主要的检测手段,其对管道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意义。由于CIPS检测的局限性,对于某敷设地形环境复杂的管道,利用局部两段管道的CIPS检测数据和测试桩直测值来修正该管道全线阴极保护电位,可快速准确判定管道阴极保护电位有效性,不仅大幅提高了检验效率还能够满足此类管道的定期检验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一、套前资料存在的问题 我们射孔方案没计应用的套前资料主要是测井综合解释成果图(俗称蓝图),在生产中我们发现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套前自然伽玛曲线与其他曲线存在深度差值.这个问题是多年来一直存在且测井公司方面很难彻底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自然伽马测井仪是放射性注入剖面测井中的核心部分,文章根据自然伽马测井仪的电路设计、光电倍增管及晶体性能,结合对现用九方仪器伽马短接性能测试的资料,对影响其稳定性的诸多因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找出影响仪器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而提高自然伽马仪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白鸽  于传武 《科技与企业》2014,(16):340-341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油行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不断地探索变化中,石油行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石油测井仪器在石油行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测井仪器使用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石油行业的发展步伐。石油测井仪器在测井行业中应用广泛,为了保证油井的勘测结果,石油行业必须高度重视石油测井仪器刻度的标准化。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从测井仪器刻度标准化工作原理和标准化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对建立测井仪器刻度体系的方法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6.
根据现代建筑对电气安全和人身安全的要求,应考虑防雷击及电子设备抗干扰保护,针对各种情况和要求,采取相应的接地保护和等电位保护,满足建筑工程的安全功能要求,将建筑物电气装置内外露的可导电部分,电气装置外的可导电部分,人工或自然接地体用导体连接起来,以达到减少电位差成为等电位联结。  相似文献   

17.
坚守辽东湾     
日前,驻扎在辽东湾海上平台的中油测井"深蓝水师突击队"在风雪中坚守62 天,高效完成产出剖面、氧活化吸水剖面等各项测井任务 12 井次,高效助力辽东湾油气开发. 辽东湾油气资源丰富,拥有石油探明地质储量约7亿吨,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约630亿立方米,但地质条件复杂,且多为稠油,开采难度极大.岁末年初之际,中油测井克服十级海风、零下20摄氏度的极低气温等恶劣环境,持续强化涉海管理,升级海上测井、射孔技术服务,完成海上平台、人工岛测井、射孔任务41井次,海上测井资料优质品率超过99%,射孔一次成功率100%,高质量完成海上各项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18.
<正>一、钻井技术的主要进展1.随钻井下测量与评价技术。定向井中使用的MWD与近钻头测斜器(MNB)配合使用,可以随钻测得井斜角和方位角,求出井眼实时偏差矢量,实现几何导向。随钻测井(LWD)可进行地层电阻率、体积密度、中子孔隙度和自然伽马测井,已成为标准的LWD,可进行实时地面传输和井下仪器芯片内储2种记录。随钻地震(SWD)是利用钻井期间旋转钻头的振动作为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冶炼铜500万吨/年,每年还呈现递增趋势,含碲物料丰富.本文开发一种环保节能型工艺,浸出、除铜、富集、控电位还原,回收其中铜、硒、碲,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20.
存量工业用地更新是现阶段我国沿海发达城市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现行制度下为了将大量土地自然增值还原给社会,工业用地规划的调整必须通过政府土地收储再重新招拍挂的方式进行,但该机制存在较大交易成本,在实施中遇到阻碍。各地新出台的工业用地更新政策都在寻找一种替代性的机制,在实现城市规划利益还原的同时尽可能降低交易成本。通过分析各地政策,识别工业用地更新过程中利益还原的具体机制,发现利益捕获与利益限制两类主要机制。接着,以上海和深圳的工业用地更新政策为例,对比不同利益还原模式的机制特征及其实施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