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际金融市场中,CDS和其他信用衍生品不仅催生了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与理念,也带来了丰富的前沿投资策略,在这两个领域释放的巨大能量,是信用衍生品市场在新世纪高歌猛进的原动力。“中国版CDS”己于2010年开始交易,国际金融市场中的信用交易策略对于中国机构投资者的借鉴价值,将随着中国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而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2.
《财经界(学术)》2011,(7):68-69
未来金融市场,也就是2011~2013年的焦点在欧洲,而非北美。但美元依然是全球金融市场的风向标。所有市场价格指标的参数将取决于美元汇率的走向。综合分析预期,2011年国际金融市场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日元的贬值幅度超乎预期,不仅创出24年的新低,而且成为最为疲弱的发达经济体货币。导致日元贬值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央行货币政策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完全相左,其背后隐含着的是日本政府希望借助宽松货币政策有效提振经济与压低国债收益率的重大诉求,但同时因为日美国债收益率的走阔,导致了沽空日元的市场力量加速集结与不断扩容,从而进一步对日元形成压制。日元的贬值无疑刺激了日本的出口,并巩固了日本全球最大债权国的地位,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引致了消费市场的改善,但不断放大的贸易赤字也说明,日元贬值对出口的推动作用其实较为有限,而且更重要的是贬值导致了通货膨胀的上升,这会削弱企业投资动能与居民消费能量,进而掣肘经济复苏的脚步,另外,日元贬值所溢出的加剧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以及衍生债务危机与贸易“挤出效应”等外部风险同样需要警惕。  相似文献   

4.
张艳辉  余丽鹏 《商业研究》2005,(13):158-161
当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与一国利率存在差距时,国际资本便会流入或流出,随之又会影响其他国家的资本供给和利率。由于利差的经常存在,国际游资数额巨大,利率差的传导渠道不容低估。从利率的流动性效应着手,运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传导的基本原理及利率、汇率和通胀率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国际金融市场利率传导机制的表现,得出来自利率汇率平价机制的市场性传导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有力地影响着各国的利率水平,并且通过实际利率的变化影响经济运行步伐。  相似文献   

5.
谭雅玲 《国际贸易》2001,(11):52-55
当前国际金融发展趋势明显处于较大波动与相对调整阶段,尤其是美国"9·11"事件后,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金融环境进一步恶化,使得国际金融市场状况受到较大制约与冲击,经济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加大国际金融动荡与风险的可能.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和国际金融主导的重要市场,其经济明显下挫和金融不稳定性的表现,对全球金融影响和牵制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从2003年3月20日开战到2003年4月中旬,萨达姆政权瓦解,美伊战争迅速走向终结,事实证明这是一场缺乏悬念的短期局部战争。然而,在世界经济领域,美伊战争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短期而言,战争结局对世界经济的动态影响有限,不会改变各主要经济体  相似文献   

7.
一、2012年第一季度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状况2012年第一季度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状况突出表现为美元贬值、股市高涨、黄金盘整、石油上行、利率徘徊。由于市场结构、节奏和周期因素的多重作用,市场判断和控制出现错觉和错位,复杂和混乱  相似文献   

8.
鄂志寰 《国际贸易》2001,(10):47-49
资本流量重新配置 9·11事件发生后,美元汇率迅速转弱,显示有资金正在撤离美元资产.但是,对于具体撤离的数量及这种撤离的持续时间长短,目前还很难判断.综合考虑事件发生前国际资本流动的调整过程和方向,以及该事件本身对于美元避难所地位的影响,可以看出,决定国际资本进退去留的主导因素正在发生明显变化,来自美国市场自身的对于资本外流的驱动力正在上升.在事件发生前,国际资本流动的主导因素即处在调整当中,表现为流入美国的资本仍然在增加,但增速已经开始下降.2001年9月18日公布的世界投资报告披露,2000年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国,但是,当年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了23%,而美国的直接投资流入额却较上年下降了5%,表明美国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大不如前.  相似文献   

9.
张美玉 《商业科技》2014,(23):189-190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力度加大,我国经济已经和国际经济紧密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经济一体化中一个国家出现金融危机,势必会威胁到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本文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角度出发,讨论国际金融市场可能出现的风险危机及其特点,并针对此提出解决措施,随后根据目前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展望未来,探讨未来一段时间内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可能会出现的金融困境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金融市场的特点总结2012年第二季度的国际金融市场处于经济向好和价格混乱状态中,两者之间的不对称性矛盾凸显,进而市场特点突出表现为舆论化、焦点化和炒作性,价格实质的影响并未出现,相反价格基础因素利好面凸起,但是价格表面化的紧  相似文献   

11.
徐艳  余丽鹏 《北方经贸》2004,(10):79-81
当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与一国利率存在差距时 ,国际资本便会流入或流出 ,随之又会影响其他国家的资本供给和利率。由于利差的经常存在 ,国际游资数额巨大 ,利率差的传导渠道不容低估。本文从利率的流动性效应着手 ,运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传导的基本原理及利率、汇率和通胀率之间的关联性 ,分析国际金融市场利率传导机制的表现 ,得出来自利率、汇率平价机制的市场性传导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有力地影响着各国的利率水平 ,并且通过实际利率的变化影响经济运行步伐。  相似文献   

12.
受在岸与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差影响,人民币跨境套利比较兴盛;同时又由于在岸和离岸市场间存在人民币利差,在海外获得人民币资金后,只要取得相关批文,就可进入境内市场套取利差。  相似文献   

13.
14.
一、碳交易市场简介 碳交易的市场机制是以国际条件下,低碳经济市场的构建为基本框架的。以此为契机,欧洲联盟于2005年开启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即碳交易排放体系。其基本内容为排放数额由政府设置并在所管制企业之间进行分配,受管制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发展的需要,对配额进行买卖。而对受管制企业超出的排放额进行处罚。以此为框架,欧盟的碳交易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传统宏观经济理论强调利息率在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转化中的关联作用,试图通过利息率升降变动调节货币在两个市场之间的流动。因为传统理论没有考虑两个市场各自交易费用的差别,所以根据传统理论制订的利率调节杠杆在实施中的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一、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变动情况(一)全球股票市场市值大幅缩水,市场活跃程度大幅降低1、全球主要股市市值缩水幅度高达20—40%以上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全球股市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一直到2011年5月初逐渐呈现震荡回暖态势(日本股市因3.11大地震影响除外),美国股市表现较为强劲,1—5月底,道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市场2010年尽管面临世界经济焦点迭起和恐慌扩散的不确定和不稳定环境,但依然相对稳定,平稳渡过。然而,未来国际金融却充满不确定风险压力,金融危机担忧将会再次成为现实,金融危机冲击将在所难免,个别地区和国家将会出现金融危机的严重局面。  相似文献   

18.
证券市场的流动性与交易制度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本文区分了不同类型的交易机制,并分别讨论了不同的交易机制对流动性的影响。在对国内外介绍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认为我国二板市场应引入做市商制度,并独立发挥作用,与委托驱动机制共同构成我国二板市场的交易机制,保证市场流动性。  相似文献   

19.
《新财富》2013,(6):10-10
进入2013年,中国经济延续疲态,消费和出口的增长势头均有所减弱,去年年底至今的信贷急速扩张也没有如预期般拉动投资增长。在实体经济隐忧连连的同时,人民币汇率却逆势不断走高。期间,全球各国量化宽松政策大行其道,最为典型的,在“安倍经济学”的推动下,宽松货币政策导致日元对包括人民币在内的货币不断贬值,这令中国经济雪上加霜。经济疲软的同时,房地产价格升势不减,资本市场持续低迷。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在极度宽松宏观经济政策刺激下,全球经济逐步走出衰退,主要发达经济体从第三季度起缓慢走向复苏,新兴市场经济体率先反弹.发达经济体就业形势严峻、信贷持续收缩以及财政赤字日益扩大,个别国家主权信用风险凸显,构成经济稳定复苏和长期增长的不利因素.预计2010年世界经济将延续2009年的复苏势头,但是由于扩张性政策退出、部分国家主权债务风险加大,仍不能完全排除复苏进程出现反复的可能性.2009年,危机救援活动取得积极成效.主要发达经济体继续主导国际金融市场格局,新兴市场经济体所占市场份额继续有所上升,全球金融市场信心逐步恢复,国际金融市场回暖.主要股指、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和黄金价格等大幅回升;主要货币短期利率显著下降,主要国家中长期国债收益率上升;受避险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美元除在年初走强外持续走弱.2010年国际金融市场走势将受到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和主要经济体扩张性政策退出等因素的影响.2009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政府果断应对,继续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金融合作.在外资继续积极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同时,中资也继续积极审慎地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今后,中国将适当扩大境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全面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协调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