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刑法总则中的明知和分则中的明知含义不尽相同,因此检察人员对于"明知"的具体解释和适用在司法实务中难以把握。本文以一个个案为切入点从犯罪的主观方面、注意规定和刑事推定的适用三方面分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中的犯罪的主观方面的"明知"。  相似文献   

2.
齐皇 《黑河学刊》2012,(1):100-101
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依据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笔者认为:本罪的犯罪客体是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本罪的客观方面是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醉酒驾驶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已满16周岁的人;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追逐竞驶和醉酒驾驶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朱晓征 《魅力中国》2010,(32):124-124
要求一般赃物犯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对物品赃物性质须是“明知”,是古今中外的立法通例。根据我国刑法第312条的规定。该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即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人主观上不知是犯罪所得或其收益,即使客观上实施了上述行为,也不能成立该罪。这是我国刑法界的通说,对此没有争议。对于“明知”的理解和认定,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笔者对“明知”的内容加以全面论述论述。  相似文献   

4.
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中,对刑事诉讼活动中刑事辩护做了进一步修改,使其更加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切实加强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权利的保护加强刑事诉讼中的辩护制度其主要目的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权利的保护,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受到强制措施和受到追诉时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1.《刑诉法》规定了犯罪嫌疑人在被侦察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告、控告。受…  相似文献   

5.
我国修改后的刑诉法取消了检察机关免诉权,同时考虑到把免诉范围的案件全部诉至法院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即对犯罪轻微及不需判处刑罚的人公开进行审判,会把这些人特别是青年人推向更不利的地位,不利于他们的改造。为此修改后的刑诉法扩大了不起诉案件的范围。根据新刑诉法的规定,不起诉案件的范围由原来的一个方面扩大至三个方面:第一,根据刑诉法第十五条、第一百四十二条一款规定,作绝对不起诉;第二,刑诉法一百四十条四款规定作存凝不起诉;第三,刑诉法一百四十二条二款规定作相对不起诉。由此可见,随着不起诉案件范围的扩大,其…  相似文献   

6.
王铮 《上海国资》2010,(6):52-55
5月18日,黄光裕案一审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宣判,黄光裕因犯内幕交易罪、非法经营罪、单位行贿罪获刑14年,罚没个人财产8亿元。同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规定,明确股票内幕交易的追诉标准  相似文献   

7.
胡正凤 《魅力中国》2008,(25):77-77
一、"两高"的有关规定是对刑诉法的补充我国1996年刑诉法修正时取消了1979年刑诉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不需要判刑的,可以要求人民检察  相似文献   

8.
蔡文铭 《魅力中国》2013,(19):312-312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已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对证人作证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刑诉法第60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刑诉法第187条规定了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  相似文献   

9.
一、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概念及构成特征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灭或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也可以这样说,它是指故意地非法地毁灭或损坏公共财物或公民私人所有的财物.使某项财物的价值与效用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的行为。此罪的构成特征是:一是主体方面特征,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是达到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刑事被追诉人享有和行使辩护权的权利,这是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核心任务。但是直至今天,被追诉人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依然没有完善,对于被追诉人和法律援助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极容易被忽视。本文将就我国被追诉人法律援助制度中的存在的不足展开讨论,进一步研究如何构建和完善我国被追诉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行政裁判文书,不能仅仅叙述事实,然后依据诉讼法,下达判决就了事,这样会使当事人对裁判结果不了解。应当援引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然后简洁叙述主要事实,形成三段论推理。要让当事人了解法律是怎么规定的,法官依据什么事实作出的裁判,从而使赢的人知道自己赢在何处、输的人明白自己输在哪里。  相似文献   

12.
我国保险受益人丧失受益权规定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保险法》第六十五条与第六十四条相矛盾 我国《保险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或伤残的,或者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未遂的,丧失受益权。”可见,受益人丧失受益权的法定情形是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或者伤残的.或者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未遂的。即使受益人不是出于获得保险金的目的,只要他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或者伤残的,或者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未遂的,受益人都丧失受益权。然而,根据《保险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被保险人死亡后,  相似文献   

13.
顾威 《魅力中国》2010,(20):107-107
放行偷越国(边)境人员罪,是指边防、海关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明知是偷越国(边)境的人员,而予以放行的行为。本罪侵害复合法益出入境管理机关的正常活动和国家出入境管理制度.本罪危害行为——“放行”必须是行为人在履行职务的过程中所实施。本罪犯罪主体仅限于边防、海关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本罪犯罪故意的类型应为直接故意。  相似文献   

14.
孙晓凤 《魅力中国》2014,(1):339-339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许多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对于推进职务犯罪侦查、及时发现职务犯罪和加大职务犯罪惩治力度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新刑诉法既有助于加大职务犯罪查办工作力度,也有利于充分发挥法律监督和惩治贪污腐败的职能,在打击犯罪、保护人权方面具有重大突破,对于预防职务犯罪也发挥很大作用。本文对新刑事诉讼法对预防职务犯罪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技术侦查措施是公安机关常用的一种侦查手段和措施,在打击犯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技术侦查措施的运用往往涉及到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相关权利的问题,虽然1993年颁布的《国家安全法》和1995年颁布的《人民警察法》对此有相关规定,但刑诉法对此并无规定,因而公安机关在运用技术侦查措施时陷入尴尬境地,一方面可以使用技术侦查措施,另外一方面所获取的资料信息很难作为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新刑诉法将技术侦查措施纳入其中,并明文加以规定,本文将解读新刑诉法关于技术侦查的相关规定,并思考对公安机关运用技术侦查措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审判人员枉法调解能否构成民事枉法裁判罪,理论界和司法界均存在较大争议,一部分人持否定观点,主要理由是:1.法院的裁判不能包括调解书。法院调解不同于民事审判程序,调解书不同于判决书和裁定书。调解是在  相似文献   

17.
由于商业贿赂犯罪的特殊性,决定了按照传统的刑事原则和制度无法顺利完成追究犯罪、惩治贿赂的任务。结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规定,在商业贿赂犯罪追诉中构建污点证人制度、推定规则等,可以适应对商业贿赂犯罪追诉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刘天龙 《老区建设》2014,(18):17-20
本次刑诉法的修改,是我国推进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新刑诉法在辩护制度、证据制度、强制措施、侦查措施、审判程序、执行规定及特别程序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调整,尤其是在律师辩护方面,律师会见权、阅卷权、调查取证权得以完善和强化。新刑诉法的实施,给检察机关的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给检察机关探索如何保障律师权利,构建新型检律关系带来契机。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技术的迭代发展建构起了一个与现实物理空间完全不同的空间——虚拟互联网空间,此空间内的帮助行为因互联网的特殊属性而发生了异化,呈现出帮助对象不固定、帮助者与受助者意思联络趋弱或无意思联络、帮助行为独立化程度高等特点。面对这一变化,以共犯从属性说为根基的“量刑规则说”或“帮助行为正犯化说”均难以对网络帮助行为的可罚性作出合理解释,只有坚持共犯独立性说,对行为人的犯罪情节进行独立的刑法评价,并将行为人对自身行为效果的认知作为认定主观故意的唯一根据,再通过制定具体的推定规则以审查意思联络较弱时的“明知”,才能解决司法实践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北京第14例甲型流感患者出了状况.某何姓留美学生在美国密切接触了甲型流感病人之后,回国出现症状亦并未消停,而是与社会友人进行大量"互动".到确诊之时,已经坐过出租、地铁,并与友人聚餐多次.而北京市曾经用"政府建议"的方式提醒过从国外回来的人士应该自我禁闭数日,但此建议并没有法律的强制效力.相关的<传染病防治法>也只能惩罚明知自己生病还要参与公共活动的人,要是不知道或者他说他自己不知道的话,该法就无法进行有效惩罚.而证明某事是故意为之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