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产负债表与资金平衡表项目排列之对比弓锋伟建国四十多年来,我国财务会计一直沿用由资金平衡表、成本费用表和利润表构成的报表体系,这样的一整套报表体系由于与国际惯例存在重大差异,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改革开放形势之需要,从1993年7月1日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现金等价物”的核算 现金流量表采用差额平衡原理,即动态的流量之差等于静态的存量之差。用账户结构表述,就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发生额之差等于余额之差。用报表指标表述,就是现金流量表的净流量等于资产负债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余额之差。然而,《会计企业制度》(简称《制度》)所规范的资产负债表却不单列“现金等价物”项目,而是江入“短期投资”项目中列报,从而不能提供计算余额之差的准确数据,割断了“两表”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存在现金等价物的情况下,差额平衡原理显得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3.
中外合资经营工业企业的“财务状况变动表”,是一张用以反映企业在年度内流动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情况的报表。编制这张表,主要是为了揭示生产经营活动对流动资金的影响,为企业管理部门控制财务收支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信息。在西方会计中,此表连同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作为企业向外公布的基本财务报表,被称为“第三报表”,它对于管理当局有效地筹措资金,供外界人士全面了解企业的财源变化和偿债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融资租赁作为现代租赁中影响最大的一种租赁形式,奠定了目前公认的租赁业务分类方法的基础。然而这种分类方法,使得租赁业务衍生出“表外融资”的功能,并被很多企业作为粉饰会计报表和经营业绩的重要工具。一、表外融资概述1.表外融资的概念。按照融资与会计报表之间的关系,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可分为两种:表内融资和表外融资。表内融资是指企业以发行股票和债券、银行借款、短期经营性融资(如应付项目)等形式来筹集资金,所筹集的资金一方面在资产负债表上列为资产,另一方面对这些资产的要求权和利益分享权以负债或股东权益的形式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这样可能导致企业特别是那些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的流动性、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等指标受到一些负面影响。相比较而言,表外融资具有它独特的优势。表外融资是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以反映的融资行为,即该项融资在资产负债表中既不反映为资产的增加,也不反映为负债的增加。其实质是,在现有的会计惯例下,企业通过协议等方式控制、使用了某项资产,或者与某项资产继续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又不将相关的负债反映于资产负债表上。通过这种融资方式,企业不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融资所带来的资产和负债,而因融资产生的费用和盈亏则在利润表中反...  相似文献   

5.
西方经济学界有句名言:利润只是一种观念,只有现金才是实在的东西。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少西方企业,尽管经济效益不错,利润数字不小,但因资产流动性差而造成破产倒闭,这使西方企业管理当局十分关注未来经营过程中资金的流动性,并将创造有利的营运资金流动能力贯穿于决策过程的始终。为此,1971年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会计原则委员会发表了第19号意见书《报告财务状况变动》,使企业财务状况变动表成为继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后的第三报表。1987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又发布了第95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现金流量表》,建议用现金流量为基础编制的现金流动表代替以营运资金为基础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并要求从1988年7月15日以后的会计年度正式编报该表。我国财政部最近制定的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中,就有一项“现金流量表”的征求意见稿,这说明我国从此也开始注重企业现金流量会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财务状况变动表又称资金来源和运用表或资金表,是一张说明财务动态的会计报表。它是据资产负债表、收益表及其他有关资料综合分析编制而成的。其主要内容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资金来源和运用变动情况,主要作用是揭示经营活动对资金流动的影响,提供财务状况变动及其原因的信息。该表于20年代以前就出现于美国,1971年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会计原则委员会第19号意见书建议把该表与收益表和资产负债表一起,作为企业对外公布的基本  相似文献   

7.
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对年末银行已收、企业未收和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经济业务,企业不得根据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相应的记账凭证。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这三个账户的期末账面余额之和填列。众所周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调节后的余额是指企业真正可以动用的存款余额,而存在未达账项时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并不是企业真正所拥有的存款数。在人们日益重视现金流量指标的情况下,这种填列方法对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将会产生误导。至12月31日止所发生的银行已收、企业未收和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未达账项,其业务发生期是在12月,只不过由于凭证传递的原因使得企业在第二年才收到这一类业务的原始凭证,在第二年1月份确认并记录在银行存款日记账上。因此,笔者认为,这种经济业务实质上也是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在处理时具体而言,上年末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项目应为“现金”、“其他货币资金”、“银行存款”这三个账户的期末余额之和加上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数减去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数,同时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额。例:A公司12月31日现金账户的余额为1200元,其他货币资金账户的余额为17600元,银...  相似文献   

8.
一、会计报表编报期的表述不符合习惯今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将月份和半年度报告均称为中期报告。会计报表的编报期分为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笔者认为,月报、中期报告和年报的表述与时期划分一致,才更直观且易于接受。按习惯中期指会计期间的正中间,将一年一分为二即上半年和下半年,上半年结束就是一年的正中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应交增值税明细表都是月份报表,将1~11月份的报表统称为中期报告不符合我们长期形成的习惯。二、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通过资产负债表附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单独反映有利有弊新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损失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并明确提出企业必须计提八项准备。除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中直接列示外,其余七项减值准备都作为相关项目的抵减因素被扣除后,在资产负债表中直接列示各相关项目的净额,即这七项减值准备及其相应项目的原始成本在资产负债表中均不反映,而集中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一张表中反映。这样便于详细了解企业本年度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数、转回数及年末余额,同时可以减少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行次。但是这样处理有以下三点不利:1.资产负债表上资产按扣除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反映...  相似文献   

9.
长期来会计上都以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为两大主要财务报表,直至本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所属会计原则委员会(APB)提出编制一张反映有关资金流转的报表,即“资金来源与运用表”(The statement of source aad application of funds)。由于该表以系统的方法,提供有关资金变动的完整资料,使各项资产和权益的增减变动情况以及对资金的影响作系统的表达,所以广泛地被企业管理者、现在或潜在的投资人及债权人  相似文献   

10.
新的形势对央行国库工作提出了的新的挑战和要求。借鉴国外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我国国库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要求全面经理国库:一是赋予国库财政管理的职能;二是赋予中央银行国库部门维护政府账户资金平衡的职能;三是强化国库统计分析职能,加强国库资金运行的分析和预测,提高国库资金流动性融资的准确性。同时,加快我国国库管理的制度建设和相关法律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分析国有工业企业的运行状况,重要的是看企业效率。企业效率评价指标有三个:市场占有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利润率。我国国有工业企业效率如何?怎样客观全面地评价国有工业企业效率?本文试图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来回答这些问题。(一)国有工业企业效率的纵向比较由于统计资料的局限性,这里只能选用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利税率两个相近的指标。表中按不变价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总体上是逐年上升的,“七五”时期比“六五”时期增长31.6%,1995年比1991年增长30.3%。资金利税率是不断递减的,“六五”时期平均为23.68%…  相似文献   

12.
戴志刚  张霞 《新智慧》2007,(3):27-28
财政部2006年2月发布的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利润分配表和合并利润分配表。传统的利润分配表,不论是作为独立的财务报表,还是作为利润表的附表,都起着沟通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的桥梁作用,即利润分配表一端连接利润表的净利润项目,另一端则连接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项目。利润分配表作为一张独立的财务报表,在我国已存在了几十年,为什么新会计准则要取消利润分配表?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3.
《小企业会计制度》取消了利润分配表,从而使调整报表时涉及损益和利润分配的对应项目“未分配利润”不复存在,这也使得利润表的调表分录无法编制。本文试提出几种解决方案,以供业内人士参考。一、相关规定《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以下简称《准则》)规定,企业会计政策变更按规定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企业在对涉及以前年度损益的重大会计差错进行更正时,应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年初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小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规定,本年度发生涉及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应设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核算,并将调整后的该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二、问题实际操作中,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时,均应调整本年度的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以下合称“利润及分配表”)“上年数”的各相关项目,而进行这一调整时应注意下面两个问题:第一,如果对利润及分配表单独进行调整(指不与资产负债表合并调整),编制调表分录时,凡涉及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的,都直接记入利润分配表的“未分配利润”项目(同时涉及资产负债表项目借方和贷方金额的,则用其差额记入“未分配利润”项...  相似文献   

14.
谭玉林 《新智慧》2008,(4):14-15
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核算企业所得税时,要重点考虑暂时性差异的问题。所得税的处理是处理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难点所在,基于此,笔者试图根据企业经常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进行分类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刘松义 《现代经济》2007,6(11):24-24,62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核算。其与以前使用的利润表债务法有何不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侧重于“暂时性差异”,而利润表债务法侧重于“时间性差异”;在核算对象、对收益的理解、对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对递延税款的理解和披露等方面他们均存在重大差异。正是这种差异,使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取代利润表债务法后更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会计信息,更有助于使用者的理解和决策。  相似文献   

16.
资产负债表之称谓未能准确、充分地表达出该表的性质和内容,应更为财务状况表较为合理。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排列不应片面地要求其整齐划一,而应建立在满足报表使用者对最关心的会计信息的需求和符合企业自身的经营和财务特征的基础之上。制表之格式应在充分考虑本国习惯及行业性质的基础上做到扬长避短,统一的制表格式不能较好地反映一些企业的独特性。资产负债表应随着财务理论的深入研究和经济发展实践而突破局限,增加新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7.
“入世”在即,我国的《资产负债表》怎么迎接挑战,与国际惯例接轨,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国际会计准则》为主要参考文件,并能充分体现“相关性”原则,对《资产负债表》中缺少的内容加以改造说明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施谦 《新智慧》2008,(11):30-31
自2007年我国企业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后,关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涉及报告年度所属期间的销售退回发生于企业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后所引起的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的争论,至今没有定论。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企业在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前,对所得税的核算采用的是利润表债务法。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企业所得税会计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纳税调整差异表现为当期差异和暂时性差异。准确理解当期差异和暂时性差异的区别是正确计算各期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委托贷款,又称“甲类信托贷款”或“特定资金贷款”,是委托者将其可以自主支配的资金委托金融信托机构按照指定的项目、对象和用途发放贷款,并监督资金使用,到期收回本息的委托业务。委托企业为了从借款企业分配到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利息,将贷款资金的使用权让渡给借款企业,同时获得返还本金和收取利息的请求权。所以,就其本质而言,委托贷款是委托企业的一项债权性投资业务。 我国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将委托贷款纳入规范体系,对其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作出了明确规定。本文对委托贷款的会计核算作以下探讨。 一、对委托贷款的核算规定 新制度对委托贷款的核算规定是:①设立“委托贷款”一级科目,下设“本金”“利息”、“减值准备”三个明细科目。②发生贷款业务时,按实际委托贷款金额人账,期末按规定利率计提应收利息,同时增加投资收益。若计提的利息到期不能收回,应停止计息,并冲回原已计的利息。③企业应定期对委托贷款本金进行全面检查,并按本金与可收回金额就低计量,当本金高于可收回金额,应计提相应减值准备。如已计提减值准备的价值又得以恢复,则应在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范围内转回。④在资产负债表上,一年内到期的委托贷款按本金和应计利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