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金库”治理是一场持久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报道》2009,(7):92-93
6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2009年首先在全国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专项治理,事业单位中要以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为重点,然后再逐步扩展到社会团体、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此次专项治理工作,中央成立了由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指出了"小金库"主要的七种表现形式,计划分四个阶段治理,并在政策上体现出鼓励自查自纠、严惩顶风违纪和鼓励举报三个突出特点。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曾先后开展了两次"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小金库"问题得到了进一步治理。但广大老百姓仍心存疑问:"小金库"治理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是屡禁不止,甚至还有的地方反而越禁越多,越禁越大?治理"小金库"必然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又如何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针对以上疑问,本刊采访了几位专家和官员,将他们的看法一一陈列,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2009年4月,中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和审计署在全国范围内联合组织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截至2011年8月底,全国共发现“小金库”58225个,涉及金额266.54亿元。党中央对“小金库”的治理高度重视,如何预防“小金库”并形成长效机制,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基于财政监督工作实践,归纳了“小金库”的表现形式及危害,分析了“小金库”的形成原因,进而从财政监督的角度提出应构建“内控外管、疏堵结合、多方协调、群测群防”的“小金库”专项治理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小金库"现象由来已久,仅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集中开展的治理"小金库"活动就有10多次,但目前私设"小金库"的问题仍十分严重.2009年4月24日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国"小金库"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全国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全国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是中央针对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新任务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更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要想解决"小金库"的问题,只有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综合治理方针,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杜绝这一集体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4.
“小金库”治理,“治”是过程,“理”是目标,“治理”的关键在于能否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杜绝“小金库”现象.文章结合铁路工务段“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从规章制度与管理体制的视角出发,对“小金库”现象易发部门进行调研,探求从源头上铲除“小金库”滋生和蔓延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文章分析了“小金库”的形成及危害,提出了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的途径,对国有企业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6.
金燕玲 《中国经贸》2011,(20):135-135
国家三令五申严禁私设“小金库”,但“小金库”问题仍然屡禁屡犯,从近些午国家审计机关的相关结果来看,行政事业单位依旧是“小金库”治理的重要对象,也是当前我国“小金库”最聚集的部门。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我国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小金库”检查方法进行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7.
黄智刚 《中国经贸》2014,(19):257-257
行政性事业单位“小金库”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针对“小金库”的治理问题,本文将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对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的“小金库”的根本原因和相关的治理措施提出了几点措施,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玉芝 《理论观察》2011,(4):167-168
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治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小金库”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预防惩治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措。着力建立惩治和预防“小金库”长效机制。 一、创新工作理念。树立正确的“小金库”治理工作导向树立“小金库”治理由“阶段性工作”向“常态化工作”转变的工作导向,做到三个“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次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活动。“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查处了一批违法乱纪案件,遏制住了“小金库”的增长势头。但在历次检查中,“小金库”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从“小金库”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来探讨如何有效建立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杨杏嫦 《中国经贸》2012,(10):233-234
“小金库”问题由来已久,它的存在,不仅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诱发和滋生一系列腐败现象,严重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是妨碍经济健康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危害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毒瘤而且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文章以“小金库”的特征和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着重从新经济制度学的角度剖析“小金库”的形成原因,提出了基于制度非均衡的治理策略,为在新时期加强企业的腐败治理、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净化社会风气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剖析,也就是强调“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善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四部门最新通报的全国“小金库”治理情况显示,自2009年4月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率先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以来,全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共发现“小金库”逾4万个,涉及金额超过216亿元。数据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2.
一个应引起重视的问题——单位设立小金库现象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从查处的经济违纪案件的基本情况和具体表现看,在有的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设立“小金库”的现象比较严重。虽然中央、省及地方主管部门三令五申,明令禁止,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联合检查,遏制“小金库”的产生,但是有的单位仍在暗箱操作,“小金库”问题屡禁不止,所产生的后果也比较严重,应引起重视。一、“小金库”产生的特点1.“小金库”的主体具有群体性从查办的案件反映出,行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设立“小金库”具有严密的组织。有的单位主要领导、部门主管、会计、出纳等人共同参与的小群体,有组织、有领导、有分工、有…  相似文献   

13.
200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2009年-2010年,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联合部署,对国有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各地区及各相关单位经过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发现并处理了不少“小金库”案件。  相似文献   

14.
林珑珑 《中国经贸》2012,(6):133-134
“小金库”的存在,对我国社会产生极大的危害,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滋生腐败,而且严重损坏了党和政府形象,损害了干群关系,“小金库”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顽症”。本文从审计工作实践的角度就如何建立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闵兰 《中国经贸》2010,(12):91-91
近些年来,行政事业单位私设“小金库”的行为越来越严重,对于社会的影响也是十分大的,本文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的形成与治理做了一些探讨,希望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6.
"小金库"成为国有企业个别人腐败、谋利的温床,在国务院三令五申要求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的情况下,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构建预防杜绝"小金库"的长效治理机制,成为国有企业治理层、管理层的重要职责。本文从国有企业人员教育方面、企业的管理体制方面、内外部监督方面以及支出程序方面提出了加强"小金库"长效治理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7.
陈耘 《宁波经济》2014,(10):38-38
根据党中央要求,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审计署近日发出通知:从今年8月份起,在全国深入开展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此次专项治理的范围,包括纳入预算管理或有财政拨款的所有部门和单位,重点是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小金库”的主要表现形式、危害性、存在的原因、检查方法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翟宏 《中国经贸》2012,(18):131-132
“小金库”的设立及其资金去向可谓五花八门。但有一个共同点,凡正常开支所不允许或受到限制的款项,就从“小金库”中支出,用起来得心应手,方便异常。以下归纳的五种来源渠道、五种支出渠道以及五种管理动作方式是在近年来的案例中发现的“小金库”的普遍表现形式,三个需要注意把握的问题是查处“小金库”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小金库”的主要表现形式、危害性、存在的原因、检查方法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