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辛耘 《开发研究》1987,(2):65-65
新疆是我国47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少数民族占全区总人口的60%。但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民族教育仍很落后。(一)文化水平低下。少数民族人口每千人中,大学文化程度的只有3人,高中文化程度38人,初中文化程度113人,小学文化程度334人,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0%、57%、64%、90%.全区少数民族12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半文盲达204万人,占全区12岁以上文盲、半文盲总数的73.9%.少数民族干部中大学文化程度的只占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10.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5%。  相似文献   

2.
岁时起源于古代历法及季节气候,是由年、月、日与气候变化相结合而排定的。与此同时,受农事生产及宗教祭祖等活动的影响,便渐渐形成了具有丰富民俗事象内涵的各种节日。古代东北地区各少数民族在他们的生产、生活中也都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岁时节日。同时,由于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汉民族的岁时节俗也不同程度地被一些少数民族所吸收、沿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少数民族在吸收和沿用汉民族的岁时节俗时,在内容及形式上并没有完全照搬,而是有所“改造”,甚至增加了一些与汉族节俗完全不同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活动内容。本文试就古代…  相似文献   

3.
融水是全国第一个成立、广西唯一的苗族自治县.地处广西北部,全县48.98万人口,有苗、瑶、侗、壮、汉、水、仫佬、土家八个世居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73.63%。融水各少数民族发展的历史悠久,即使是同一个少数民族,由于居住环境的迥异、社会历史等原因.派生出许多不同习俗的支系(如瑶族中盘瑶和红瑶支系,苗族中的白苗支系),“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  相似文献   

4.
李恂 《中国经贸》2010,(22):F0003-F0003
日前.云南省芒市傣族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子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不仅是对民间剪纸的保护.也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性的保护,同时对研究西南少数民族的文明史和民族文化形成、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广西是壮、瑶、苗、侗等11个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区,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被推向市场成为商品,对于广西民族旅游接待地产生了社会经济与文化方面的积极效应,同时由于人的因素也出现一些负面影响,但是这样的消极效应是可以控制的,不能因此将民族文化与商品化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6.
高丽 《理论观察》2008,(1):168-169
所谓饮食,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吃”。“吃”其实是我们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为什么要说这“饮食”有“文化”呢?这主要是因为,饮食在中国文化中确实有着极其特殊的、不可轻视的重要地位,饮食文化在中国和在西方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鲁大立 《魅力中国》2014,(17):55-56
近些年。西南地区在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少数民族文化流失的现象却日益明显。当前。加快建立健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机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董芳 《理论观察》2010,(1):104-105
语言与文化是互构互生的,不同语言文字的音、形、义、语法四要素诱导、建构着不同文化的形态.由于语言是民族文化中最鲜明的标志,这种文化形态上的差异也必然地会呈现在语言系统的不同层面上。言语交际中的“交际障碍”常常是由于忽视了词汇、句法以及语域层的文化差异所产生的.因此,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应兼顾语言与文化的3种关系:语用和语义中的文化:语言使用的宏观环境(即文化环境);文化作为外语教学篇章的主题内容,树立科学的“文化语言观”,将语言教学从文化的外显性转移到文化的内在性,使文化学习成为“建构过程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隆里古城     
这里是明代洪武年间屯兵形成的千户城,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古城的先辈都是来自中原的军士,后裔至今还固守着明清时期的汉文化,与周围集居的侗、苗、瑶等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了巨大反差,人称“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作为我国与挪威合建的生态博物馆之一,古城住民的生活习俗会让每一位远道而来的访客触摸到浓郁的远古气息。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据“五普”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少数民族人12为1.0643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1%。由于少数民族地区不同于汉族计划生育政策,因此,少数民族生育行为受生育文化的影响较大,尤其是人口数量较少的少数民族,其生育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本民族生育文化的影响,从而影响着少数民族的生育率。分析珞巴族妇女的年龄别生育率和总和生育率的变动情况,来反映珞巴族生育文化的特点,也为国家更好地制定对少少民族的人口政策提供依据,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