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方式。本文围绕在性质上如何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说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重要实现形式;在数量上通过总量、结构等方面的分析,说明劳动收入在个人收入总量中的比例及其发展趋势不会危及社会主义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2.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源于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个人收入分配所取得的收入和各种渠道的转移性收入;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是激发市场主体的动力、充分利用资源的有效途径;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已成为宪法确认的一项基本人权——财产权。  相似文献   

3.
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趋势会恶化收入差距,扩大基尼系数。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本分配制度下,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有悖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本文梳理了收入分配的相关理论,与测算劳动收入份额的方法。综述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既有经济发展,全球化,产业结构变迁等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原因,也有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劳动力议价能力等微观因素,还有政府行为的影响。最后对现有研究作出了简要的评析,指出今后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分配理论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分配理论。这是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分配理论,是一种被写进宪法、具有合法性的分配理论。不过,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还需要通过对劳动价值理论的深化认识,说明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收入剪刀差概念,基于社会主义视角厘定中国目前存在的个人收入获得与实际付出存在背离的状况,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社会主义本质来考察中国当前存在着收入剪刀差。由于中国社会传统心理、行政方式导致的剪刀差历史和非经济因素等导致社会对收入剪刀差承受限度有限,因而必须进行预先压缩,这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构建和谐社会目标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观。  相似文献   

6.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全新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商品经济的存在、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等都使得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但也有内在的统一性。在实践中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与按劳分配有机结合,统一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必然引起和拉大个人收入差距,对现实的收入差距要有正确的认识,对过大的收入差距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调节。  相似文献   

7.
个人收入分配直接影响国家就业、投资、消费、储蓄、物价以及个人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是关系普通老百姓利益的重要问题。而今收入差距的逐步拉大使收入分配制度问题成了热点话题,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也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阐述了收入分配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体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根据马克思关于分配制度的一般理论,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以劳动者为利益主体,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因此,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应当是按劳分配。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尚未达到马克思设想的水平。在坚持一般理论和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应坚持劳动者利益为主体、非劳动者利益并存,对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应当勇于创新,理直气壮地提出按生产要素分配。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阐述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确立的理论和实践依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按劳分配”在理论与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即“各尽所能”遇到的困难;劳动力成为商品与按劳分配的冲突;“劳”的理解问题;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地区、城乡居民、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对按劳分配提出的挑战等,进而提出解决这些困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个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制度存在缺陷造成的。只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一趋势,最终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