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率市场化的浪潮日益临近,中外银行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未来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利润贡献将越来越大,而个人银行业务特别是贵宾理财业务,正是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是银行拓展个人客户、实现盈利目标的重要业务领域,个人理财业务对银行未来的发展极为重要.不论国内金融机构还是外资金融机构,纷纷瞄准个人理财这一极具市场空间的业务领域,华夏银行总行营业部个人理财中心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个人理财业务目前已成为国内众多金融机构争夺的重点。本文阐述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并提出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个人理财业务已经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但无论从客户需求的角度,还是银行理财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说,个人理财业务的服务水平和产品组合创新能力,都与国际通行的理财业务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国内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不能照搬或模仿国外理财业务中一些表现性的服务,而是应该消化吸收国外同类业务中本质性、精髓性、核心性的理念,并结合当地经济环境的特点和自身金融机构的优势,走开拓创新之路。就中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来看,排除政策性因素的影响,我认为个人理财业务应该突破以下三个“瓶颈”的束缚。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桂林各金融机构对个人的金融服务仅仅局限于储蓄、代收代付等简单的业务。在2005年以后才开始大规模开拓个人理财业务市场。经过近3年来的发展,桂林辖区金融机构的个人理财业务逐步规范化和专业化,个人理财业务已基本进入稳步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一、基层金融机构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个人理财业务重要性的认识。目前许多基层金融机构的员工包括一些领导,对当前稳健货币政策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判断,仍以传统的存贷业务作为业务拓展的重点,对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视程度不够,错误地认为个人理财业务是副业,对经营收入影响有限,不会大有作为,甚至担心理财产品业务会分流存款,不利于主营业务发展,开展个人理财业务仅为完成上级行任务而已,未能从长远角度和全局立场考虑理财业务拓展问题,这一思维,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国内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先后提出了发展个人理财服务的计划,部分银行已经投入实际行动.与其它金融机构相比,银行做理财业务的优势在于良好的信誉、安全性以及服务的规范性,但现实是所有银行理财服务包括理财师都远没有完全到位,而且我国的银行业由于客观的诸多原因,个人理财业务的利润增值与其它一些利润空间较大的理财行业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增长、居民财富的积累,个人理财逐渐成为银行、居民、媒体等关注的话题,中高收入家庭的理财需求呈现出较为旺盛的成长势头。国内各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等,都相继推出了各自的理财工具和理财产品,一些地方性金融机构受地域和业务限制,虽然无法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个人理财业务,但也紧紧围绕“个人理财”这一理念大做章。个人理财业务将成为各家金融机构争夺中高端个人客户、  相似文献   

8.
国内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先后提出了发展个人理财服务的计划,部分银行已经投入实际行动.与其它金融机构相比,银行做理财业务的优势在于良好的信誉、安全性以及服务的规范性,但现实是所有银行理财服务包括理财师都远没有完全到位,而且我国的银行业由于客观的诸多原因,个人理财业务的利润增值与其它一些利润空间较大的理财行业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9.
个人理财业务在国外已有多年发展历史.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个人理财业务在时代的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成为国外金融机构重点发展的业务领域.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推动之下,近年来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与此同时,行业发展不成熟,监管滞后等原因造成我国理财市场也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在此背景下,研究和梳理国内外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历程,对比两者之间存在的异同,借鉴国外经验,有助于促进我国个人理财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增长、居民财富的积累,个人理财逐渐成为银行、居民、媒体关注的话题,中高收入家庭的理财需求呈现出较为旺盛的成长势头。国内各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等,都相继推出了各自的理财工具和理财产品,一些地方性金融机构受地域和业务限制,虽然无法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个人理财业务,但也紧紧围绕“个人理财”这一概念大做章。个人理财业务成为各家金融机构争夺中高端个人客户、扩大个人金融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我国持续高速发展的经济和不断增加的居民收入,个人理财业务成为银行中间业务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国内银在个人银行业务方向的开拓和投入明显增多,推出了许多差异化的个人理财产品与服务,在个人高端客户市场和理财产品创新上的投入和竞争尤其激烈.本文以招商银行作为研究对象,阐发了招商银行个人理财在我国理财业的发展现状及竞争态势,具体分析了该行理财业务的劣势和优势,以及今后拓展个人理财业务所面临的机缘与挑战.最后,针对现状和不足,对招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了具体探讨,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个人理财业务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第三方理财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商业银行才率先开展这项业务。1997年,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成为首家成立私人银行部的国内银行,并推出了国内首例个人理财业务,客户只要在这里保持最低10万元的存款,就可以享受到该行提供的个人财产保值升值方面的咨询服务。随后,各类金融机构纷纷跟进,个人理财这一业务逐步得到重视,并逐渐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入手,递推分析了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其各阶段的发展特点,并就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系统建设可采取的几种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现阶段个人理财业务系统建设应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史虽然短暂,却是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最快的创新业务之一。根据银监会统计,2008年国内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募集的资金总额高达3.7万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幅超过300%。开展理财业务的中外资银行就有83家,理财业务方兴末艾,其发展的潜力十分巨大,已成为中外金融机构竞争的焦点。那么,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今天,就农业  相似文献   

15.
个人财富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快速增长,由于居民收入的大幅增加,其可支配的比例越来越大,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呈现多样的态势,个人理财业务将是银行业广阔的市场。中国金融市场随改革而逐步开放,国外金融机构大量进入,使得金融竞争激烈而趋于白热化,国内金融机构必须转变服务观念、拓宽服务范围,寻求成长与稳定兼备的市场。金融机构的最佳选择将是个人理财市场,竞争的焦点已从网点布局扩展到人才、技术,服务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6.
李芷语 《云南金融》2011,(4X):77-77
个人财富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快速增长,由于居民收入的大幅增加,其可支配的比例越来越大,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呈现多样的态势,个人理财业务将是银行业广阔的市场。中国金融市场随改革而逐步开放,国外金融机构大量进入,使得金融竞争激烈而趋于白热化,国内金融机构必须转变服务观念、拓宽服务范围,寻求成长与稳定兼备的市场。金融机构的最佳选择将是个人理财市场,竞争的焦点已从网点布局扩展到人才、技术,服务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7.
段蕊 《海南金融》2004,(11):50-51
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理财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已是商业银行的经济增长点。本文分析了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内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家金融机构都把个人业务作为加快业务转型、增强竞争能力的重中之重,而个人理财业务更成为各商业银行挖抢优质客户的关键手段和新的效果增长点。然而,基层农行理财业务的现状究竟如何?与同业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带着这些疑问,近日,笔者对农行连云港分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9.
正经济的稳步复苏以及金融体系的不断创新与改革支撑着中国国内金融工具与服务不断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开始给客户提供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服务以满足随着居民收入增长而不断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个人理财业务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近10年来,个人理财业务趋于成熟,发展迅速。与此同时,高净值人群迅速增加。目前为止,银监会颁布的法规中仅对"私人银行客户"和"高净值客户"做出了相应的定义,而对于"贵宾客户"的界定监管层并没有予以明确。国内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是近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中被持续探讨的个热点问题,伴随国内经济结构的加速转型、资本市场的发展、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和个人财富的迅速增长,给商业银行带来丰厚收益的个人理财业务逐渐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个人理财业务呈现出极大的发展空间,在银行业务中的战略地位日趋显现,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应用生活形态营销理念,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营销中的问题,明确生活形态营销在个人理财业务中的意义,以促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