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澜 《商业研究》2006,(20):136-13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性化消费时代已经来临。人们的消费心理呈现出浓烈的突出个性、突出自我的特征。分析消费者的这一心理特点,提醒企业很好地把握人们的消费心理,做好灵活、准确的市场应对。  相似文献   

2.
"礼仪"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情消费也成为人们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消费多样化,物化转化为货币化,礼品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频率越来越高,消费的功利色彩显著,面子工程、攀比跟风的心理效应越来越明显,使人情消费异化甚至扭曲,破坏社会风气。文章对当前农村人口消费异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其原因,以有效遏制农村社会的不良风气,为农村人情消费回归理性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消费心理是目前一项比较重要的研究课题,它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学科的知识,所以必须在总结学们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消费主体新论和消费客体新论进行研究,以期为人们研究消费心理提供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4.
体育消费主要是属于人类需求的第二个层次及发展与享受层次的消费,是一种精神消费。但作为精神消费层次的体育消费也是以物质为载体的消费领域。在消费社会的环境下,随着体育消费逐渐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一部分,体育消费与其他消费项目和领域的心理界限模糊起来。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奢侈品消费也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消费者通常出于自我实现、炫耀、从众消费或情绪性消费的心理追求奢侈品消费,过于感性盲目。对于中国消费者的这种消费心理,应注重培养品牌知名度,注重奢侈品的定价策略,将中国特色与国际时尚相融合,引导奢侈品消费向奢侈生活方式消费转变,促进中国奢侈品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网络营销模式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然而我国网络营销制度不健全,形势过于单一,人们仍无法摒弃传统购物观念。文章从消费心理的视角出发,探究了消费心理对网络营销的影响并分析了在网络营销下消费心理的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王乐忠 《消费经济》2000,16(3):54-56
家庭是购物活动的基本单位,沿袭宗亲文化,崇尚亲情,讲求伦理,使家庭本位成为中国社会特色之一,丰人们的消费心理和购物行为。我国家庭仍存有若干不科学、不文明的消费方式,应当大力开展家庭消费教育,将其作为国民经济消费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区分不同情况,制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式,有目的、有组织、有地对性地进行。此举不仅可以提高思民生产质量,且有利于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8.
闫华 《中国市场》2022,(11):130-13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青年群体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在新时代背景下,青年群体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等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企业必须深入分析新时期青年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特征,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在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曾说:“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只是两个字的改动,却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内容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目的、战略、途径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同时转变消费方式,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消费需求、消费结构、消费规模、消费习惯。在现实生活中,以侈奢、摆阔为特点的消费,心理、消费方式普遍存在着。富有的人缺乏消费能力与智慧,不够富有的人趋于过度消费。这种心理和消费方式,不仅会使资源无节制消耗而且背离了人们追求发展的初衷。因此培养形成文明、理性的奢侈品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是国家富强、城市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苗广娜 《致富时代》2010,(12):208-208
设计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需求,包装设计亦是“以人为本”的设计,人们的消费心理正是影响包装设计的关键,无论是从包装的功能还是从包装的基本要素——色彩、图形、文字上分析,包装设计的核心都是“以人为本”,都需要充分了解到人们的消费心理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研究从消费方式到生活方式的变化、消费方式对价值观念的渗透和消费方式决定消费心理,从心理需要层次的变化,揭示了消费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消费心理的变化的内在联系,阐述了消费符号和符号消费的变化的心理依据,进而阐释了价值观念在消费文化中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胡智 《消费经济》2001,17(3):26-28
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必然走向对消费质量的追求。这是人类消费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消费走向成熟的表现。消费质量是人们消费时对消费资料进行的最佳效果配置。衡量消费质量的好坏、优差状况,是由多种要素资源共同反映的结果,体现在消费对象本身的质量,消费环境和条件的好坏,消费者自身的消费心理变化及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等综合指标上,或者说消费质量是多要素的函数,单一要素是不能反映消费质量的好坏的,只有多种因素配置的最优状态,才能达到消费质量最佳,传统的消费观念下,人们不大讲究消费质量,只是吃饮穿暖有房住即可。追求量的积累,而质的飞跃,特别对消费环境和消费条件的改善,物质产品丰富,收入水平提高,是发展消费、提高消费质量的先决条件,但不能说消费对象实现了,消费需要满足了消费质量就提高了。这是一种误区,对消费量的追求,是消费发展的低级阶段,只有走向对消费质的追求,才是消费发展的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13.
大学校园作为特殊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年纪相仿的年轻群体,使得大学生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具有与其他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和特殊的消费心理,大学是一个从校园到社会的转型体,也是大多青少年迈入社会的大门,因此引发出的问题也更具有客观性,突出性与可研究性。  相似文献   

14.
心理契约阐述了人们在心理上的期待、愿望、义务,是一种无形协议,缔结了成员在心理上的期望。经济契约并不能完全预测和规定消费活动中的所有事项,消费过程中存在许多经济合同外的心理期待和愿望即心理契约。消费者满意度不仅仅受经济契约的履行程度的影响,还受制于心理契约的满足。论文分析了消费活动中心理契约的特征、作用及其管理。  相似文献   

15.
宠物消费已成为现代休闲消费的一种趋势,但消费者购买宠物的心理动机有很大差异。本文基于零点调查公司的调查结果,对宠物消费心理进行了分类,具体包括情感寄托、富有爱心、追求童趣、树立社会形象和满足支配欲五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富豪、丁克家庭、单身小资、空巢家庭、青少年五类宠物消费人群的消费特征。  相似文献   

16.
浅析服务消费中的心理契约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契约阐述了人们在心理上的期待、愿望、义务,是一种无形协议,缔结了成员在心理上的期望.经济契约并不能完全预测和规定消费活动中的所有事项,消费过程中存在许多经济合同外的心理期待和愿望即心理契约.消费者满意度不仅仅受经济契约的履行程度的影响,还受制于心理契约的满足.论文分析了消费活动中心理契约的特征、作用及其管理.  相似文献   

17.
徐瑞芬 《市场研究》2004,(11):40-40
今年“十一”黄金周,在安阳市的旅游市场,客源并不像人们所预料的那么旺。但是,平时所谓的淡季也并不清淡。人们的消费心理正在趋向成熟,变得理智起来。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消费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特殊的消费心理。旺盛的消费需求、超前的消费观念与经济的非独立性两方面的矛盾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9.
自从美国的制造体系确立以来,标准化的理念占据着全球经济市场的半壁江山,但是随着人们消费心理的不断变化,产品创新的心理需求在消费者人群中高速蔓延,消费者对新产品有着较高的兴趣追求度,而新的产品又反过来引领着人们消费心理的趋向,因此了解产品创新和消费心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抢占市场先机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满足消费安全的需要是人们消费的基本需要人们消费是要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促进体力和智力的发展。体力的恢复和发展、身体健康,是衡量消费需要满足程度的重要方面。而身体健康、体力的恢复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就是消费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