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不少县级物资企业都在响应国务院提出的“1991年质量、品种、效益年”的号召,重视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但在费用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拟就费用管理中要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各国在质量管理工作中,都创造了不少好的方法,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本文就其中的“四S原则”作简要介绍和分析。1.客户所要求的质量要素的确认阶段:as”S”olidaspossible在此阶段,企业的业务部门处于主导地位。应尽可能地确认客户的要求,愈确切可靠(Solid)愈好,不可一厢情愿地认定,以免徒生误会,造成要付出代价的后遗症c建立书面的确认文件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如认可书、合约、规格表、产品代号等等,务必使客户所要求的质量要素能化为有形的。实体可见的文件,这对尔后制造出客户满意的产品质量大有助益。2.产品制造前质量转…  相似文献   

3.
当前,不少企业在改进和强化质量管理上做出了很大努力.然而,由于荐在着重扬名投入,轻装备更新;重质量稳定,轻质量创新;重商店质量,轻服务质量等诸多误区,其结果并不理想——当前,广大在业都在认真落实“质量振兴纲要”,注重以产吕质巨管理为筝剧8牌的基础,H目在改进和强化质亟管理上花了不少橘力,做出了很大努力,有许多企业也因此取得了很大成效。然而,令人运憾的是,仍有为数不少的企业,在实施8牌战略中往往存在抓不全、抓不严、抓得标准任、抓的效果差的问题,使企业的质量管理走入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五重五经’:误…  相似文献   

4.
论质量方针与经营战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从存在的问题说起 对方针目标管理,大多数中国企业并不陌生。从 20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不少企业都开展过方针目标管理。申请国家质量奖 (包括产品质量奖和质量管理奖 ),申办生产许可证、出口许可证之类,都要求企业开展目标管理。但是,取得成效的企业并不多。其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方针目标,没有将其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结合。    在推行 ISO 9000标准中,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成为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但不少企业依然沿袭过去的做法,编几句诸如“信誉第一,顾客至上,百分之百合格”之类“放之四海而皆准…  相似文献   

5.
世界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但其中微妙的对立统一关系往往不易觉察。爱因斯坦从这种对立关系中悟出了“相对论”。马克思从这种对立关系中悟出了“辩证法”。如果我们站在对立统一的高度去领悟企业管理。同样可以得到不少启发。比如说。如果我们把“哲学和数学”,“能力和执行力”、“技能和艺术”这几对词儿对立统一起来。就可以得到不少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现代质量管理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所选择的管理模式和体系结构不尽相同,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特点。但是,质量管理运行机制就其科学性和规范化来说,应该符合以下共性特征。质量目标多元化传统企业的质量目标,其“质量”含义仅限于工业产品的性能方面,把是否达到技术指标和符合既定的产品标准作为衡量“质量”好坏的唯一尺度,把提高“产品合格率”作为质量管理的唯一目标,企业质量管理的目的是确保产品生产的质量符合技术标准,追求的是名目繁多的质量金奖、银奖、铜奖,忽视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样就出现不少合格品、一等品到了市场上却成…  相似文献   

7.
荣翔 《企业活力》1995,(4):19-20
质量认证:市场“通行证”荣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企业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为使产品顺利地进入国际市场,不少精明的企业家在导入CI策划之后,又纷纷把目光注向了质量认证,想早日获得一纸商品“通行证”,以便在激烈的市...  相似文献   

8.
1994年,朱基副总理深刻指出,“‘牌子’就是企业信用,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竞争能力的综合表现。可惜我们现在不少企业不重视自己的信用,不怕倒牌子,只顾暂时的经济利益,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创建名牌是《质量振兴纲要》的重要内容,是实行“两个转变”,实现“两个提高”,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历史选择。名牌价值无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已成为企业参与竞争所必须遵循的客观法则,谁在竞争中树立起优势,谁就获得了长久发展壮大的权力.谁就可以更多地拥有资金、技术、人才、市场,获得…  相似文献   

9.
王越 《监督与选择》2009,(10):74-79
到底是“辟邪剑谱”厉害还是“葵花宝典”更甚一筹?对于不少的金庸迷来说,这是个争论已久的问题。和这个争论有些相似,到底是全面质量管理(TQM)厉害还是六西格玛厉害?亦或者其他?对于不少的企业管理者来说,这也是个争持不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施瑜 《浙江审计》2004,(6):29-31
一、确定质量管理的目标。充分认识审计目标和审计成果 审计质量管理的目标是创建“高质量”的项目,那么,“高质量”是个什么概念,一直以来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产品质量是指满足客户的程度,则审计质量应是满足人们对审计结果运用需要的程度。目前,不少人认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60σ管理法”越来越“吃香”,翻开相关的报刊,都可以见到这方面的论文、经验、材料。甚至有人认为,企业只要推行了“60σ管理法”就可以改变产品质量状况,就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这种状况,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们引进日本的TQC很相似。那时,不少人也以为,只要职工掌握了所谓的“三图一表”(即因果图、排列图、控制图  相似文献   

12.
史化 《价值工程》1995,(4):47-47
“质量”──企业和员工的“品质”史化一、“质量”即“品质”在一些介绍国内外质量管理方面的文章中,用“品质”取代“质量”一词常有所见。一般传统习惯,往往以“质量”用来指物,“品质”用来指人。而以“品质”用来指物,反映了人们实践和认识的深化,因为在物的“...  相似文献   

13.
上海工业锅炉厂始建于1931年,是工业锅炉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工厂持有C级锅炉制造许可证、美国ASME规范制造许可证及“S”和“PP”钢印、ISO-9001质量认证证书和一、二类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企业所生产的“奇奇”牌工业锅炉是上海市名牌产品,不少品种曾多次获得国家经委、  相似文献   

14.
隋珂 《上海质量》2009,(12):15-19
一年多来,金融危机让不少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年初上海市质量协会组织的企业座谈会上,企业们大多谈的是信心,是策略;而年终岁末,市质协在12月2日、9日、11日,连续举办“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三资企业”三次座谈会,邀请沪上48家企业参加,企业带来的则是一年努力的成果。与读者分享这三次会议的内容,或可愈发坚定我们对质量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探寻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一大批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进入企业,为企业提供直接管理服务。也有不少从事管理研究的学者,为企业提供咨询、策划之类的间接管理服务。但在这过程中,成效并不理想,引起不少企业家发出诸如“管理学的教授不懂管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不会管理”之类的言论,从而引起大家对管理的科学性及其有效性的怀疑。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短缺经济的环境下,处于原始积累阶段的温州个体私营企业,利用简陋的设备,生产销售了不少质低价廉的商品,使温州产品一度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温州的形象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为此,温州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狠下决心,一手抓解放思想,立足区域发展,一手抓整顿秩序,规范质量管理。1993年温州率先提出了质量立市的发展战略,制定了《温州市质量立市实施办法》。1996年,温州在进一步深化对质量工作认识的基础上,又提出名牌兴业的方针,把质量和名牌紧紧联系在一起,按当时的话说“市场是海…  相似文献   

17.
关于质量方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不少搞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并取得认证的组织,在质量方针方面的实施存在明显不足,有些组织的质量方针往往是一些无针对性的口号。如:“质量领先”、“质量第一”、“顾客至上”、“质量是生命”以及“科技是动力”等类似的话。这些话语与组织的宗旨没有明显的联系,在指导组织进行质量改进提高上更缺乏针对性。连针对性都不具备,当然很难说具有适宜性,按标准对照,  相似文献   

18.
王瑞良 《四川会计》1997,(10):31-32
谈企业讨债方略四川省达川地区渠江钢铁厂王瑞良当前不少企业受资金短缺的困扰,其中有部分企业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资金被人长期拖欠。我国市场经济尚处于发育阶段,在经济运行中企业相互间“三角债”“连环债”“欠帐不还”“欠帐有理”等风盛行,严重干扰正常的经...  相似文献   

19.
李贵清 《公司》2001,(2):27-2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对我国产品质量的法制化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但是这部法律没有对“质量”术语进行正式定义。 ISO9000族标准则对“质量”术语提出了规范而统一的定义。该文认为,质量管理是有高度依赖性的组织行为,即“质量”是社会技术进步和社会观念进步的结果。企业在追求产品和服务的卓越质量时,必需弄清楚“质量”的标准内涵是什么。由于在供给——需求交互互动的结构变迁过程中,质量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变迁,我们的质量观念因此也必需随时更新、改造。希望此文能引起更多的人对质量观念的初始关注。现…  相似文献   

20.
《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第五十六条列举了“无效投标”的认定依据和情形,明确规定,投标人如果应交未交投标保证金、不具备招标文件规定的资格要求,或未按招标文件要求密封标书等,招标无效。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少采购代理机构在对标书进行资格性、符合性检查时,却“小题大作”,一概地将那些没有按照招标文件规定要求去响应的标书,全部作为无效标书处理。对此,不少投标人都提出异议,大家都认为,无论招标文件是否“有言有先”,各种“非实质性”的要求和规定都不能成为“无效投标”的认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