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人民币汇率币值的定价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之一。美国政府始终认为,人民币汇率与其对华贸易逆差存在着强烈的负相关关系,通过人民币升值,是可以缓解中美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进一步消除中美贸易摩擦。中国政府则认为,中美贸易巨额顺差是美国自身经济内部失衡和对华歧视性贸易政策的结果,与人民币汇率币值所谓低估无关。  相似文献   

2.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是两国近年来双边贸易争端的核心。造成两国贸易失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回归分析发现,FDI、中国加工贸易份额不断提高、FDI流入以及中国与东亚日韩,台湾地区的产品内分工等因素对中美贸易失衡都有正向的影响。调整两国贸易差额需要多种手段,单纯依靠人民币升值很难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主要是由中美等国在世界分工中所处的不同地位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陈灵伟 《价值工程》2010,29(34):136-137
近十年,尤其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汇率一直是中美经贸摩擦的焦点之一。进入2010年以来,美方更是一直在喋喋不休,督促人民币升值。美国为何一直抓住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放?人民币汇率真的是影响中美双边贸易的核心问题吗?本文通过研究中美人民币汇率之争,探寻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真实原因,分析人民币汇率改革对中美经济贸易的影响,建议中美双方理性认识人民币汇改与中美贸易关系问题,积极推进中美经贸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主席的访美,使中美两国关系稍有转机,但人民币汇率问题、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根源尚未解决,未来仍充满变数。文章从重商主义视角,运用经济学基本理论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两国贸易保护政策和人民币汇率问题是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而分析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关系,得出人民币汇率解决不了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陈东琪 《经济界》2007,(4):16-18
中美贸易现状是多种因素的结果。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实际效果甚微。为促进中美贸易相对平衡,美方应控制过度进口,实现自由出口;中方应适当扩大进口,合理控制出口。  相似文献   

6.
在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美国给中国带来了一个坏消息:宣布对中国主要输美产品征收惩罚性高额关税。作为回报,中国被迫宣布了拟对美制裁的清单。 中美贸易关系生此剧变的直接原因是去年中美最后一轮知识产权谈判的破裂。中美之间在知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汇率并不是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关键因素,中国将继续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以互利共赢为基础的合作应该始终是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主基调,对于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应全面客观地理性分析,以建设性的态度继续推动中美经贸合作健康发展,避免把两国经贸关系政治化,实事求是地分析中美贸易不平衡,平等磋商,妥善解决分歧和实际问题,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将是非常广阔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构造中美出口和进口贸易模型,通过 VAR 模型和 VEC 模型分析人民币实际汇率及其波动对中美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表明: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对进口的促进作用大于出口,长期内升值有利于中国对美出口而不利于进口;汇率波动短期内对出口的冲击大于进口,长期内有助于中国对美出口,对进口无影响.中美两国要调整各自贸易结构,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防止汇率大幅波动,才能最终解决中美贸易失衡.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货币主义汇率决定理论基础上引入贸易净出口构建一国汇率决定模型。利用中美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脉冲响应显示短期内来自中美GDP和货物净出口之差的冲击使人民币升值,而利率、M2和CPI之差的冲击使人民币贬值;方差分解表明目前人民币汇率波动主要由其自身变动所致。中美利差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解释程度较大,其余因素较小;VEC模型显示长期内,中美M2和货物净出口之差与人民币汇率成正比,利率、GDP和CPI之差与人民币汇率成反比。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逐渐加剧,美国政客职责人民币的低估导致了中美贸易逆差的出现,进而严重影响了其就业和经济复苏,针对"人民币汇率是否导致中美贸易失衡"这一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1993年至2010年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年度数据、中美贸易差额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来探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化对中美贸易差额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介绍了中美汇率大战过程及中美贸易关系的基础上,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走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许芳 《企业导报》2010,(7):25-25
进入21世纪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两国对贸易顺差的统计存在越来越大的争议,中美贸易之间的摩擦不断加深,这不利于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从五个主要方面讨论了中美贸易统计差异形成的原因,如果消除这些因素,两国贸易统计差异将会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3.
作为影响国际交换能否发生的重要因素,贸易成本已成为国际贸易研究的重要领域。在采用Novy模型就1995年至2012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成本进行有效测度的基础上,对影响贸易成本变动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对美国贸易成本总体上呈现波浪式下降趋势;人民币过快升值会对贸易成本的降低产生不利影响;中国商业环境改善、进口关税水平降低等因素有助于降低贸易成本;原油价格变动对贸易成本的影响不大;FDI、美国进口关税水平与中美贸易成本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基于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对美国贸易成本还有下降的空间,中国应充分挖掘贸易成本下降的途径,以进一步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1994‐2011年我国贸易收支月度数据以及美元兑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首先对样本数据做平稳性检验以及协整分析,然后通过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来探究当前我国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贸易收支之间是否存在确定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不是影响我国贸易收支顺差的决定性因素,而贸易收支顺差却是导致人民币有实际效汇率升值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卢雅君 《新远见》2012,(4):49-55
自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正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中美之间的贸易开始全面快速的发展。中美之间的贸易依存度也越来越大,目前,中国已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美之间的贸易量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中美贸易摩擦:历史、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经济存在着巨大的互补性,中美贸易关系总能够不断往前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竞争因素和政治因素在中美贸易关系中交替出现,又使中美贸易摩擦和争端总是伴随着中美贸易的发展而发展。在中美贸易的摩擦和争端问题上,美国起着主导作用。商业竞争因素、政治因素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等各种因素都可能干扰和制约中美贸易关系的正常进行。要解决好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最重要的是需要双方政府建立一种常规化的交流、磋商机制;企业要提高国际营销观念,建立公平贸易的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出现双顺差的局面,中美之间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对外贸易主体和贸易合作伙伴,同时中国正处于人口年龄结构转变时期,中美贸易差额逐年增加。本文用人口红利说等理论探讨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机制,同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中美两国贸易收支与人口年龄结构的关系,结果肯定了人口年龄结构、汇率以及工业增加值等因素对于中美双边贸易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具体阐述人口年龄结构影响中美贸易失衡的现状。其次,全面分析中美人口年龄结构和贸易的现状。最后,根据前文的理论基础和中美人口年龄结构和贸易现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中美两国贸易收支与人口年龄结构的关系,结果肯定了人口年龄结构、GDP、工业增加值和汇率等因素对于中美双边贸易不同程度的影响。中美贸易差额变动与中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有反向变动关系,即随着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增大,中美贸易差额将会缩小。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分析,为完善人口年龄结构,协调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美国长期以来都是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的重要合作伙伴,对中国贸易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首先对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中美高技术贸易所具有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构成不平衡和我国贸易竞争力薄弱的特点;再通过对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影响因素的分析,从技术创新角度找到影响高技术产品贸易的主要因素;最后为促进两国贸易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总会计师》2012,(2):17-17
2月14日,陪同习近平副主席访美的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华盛顿表示,希望美国国会认识到,在中美贸易互利共赢的大背景下,单方面对人民币采取任何立法行动只会造成中美两败俱伤。朱光耀当晚举行记者会,介绍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经济对话框架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中美钢铁产业频发的贸易制裁案中,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不仅是这些案件的发起者,也是推动者。特别是美国金融危机后,政治因素越来越上升成为影响中美钢铁贸易摩擦的重要因素。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之所以能够对中美贸易产生影响的重要原因,跟这一时期的特殊背景有非常大的关系。本文从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对中美钢铁贸易摩擦的影响作用出发,探究政治因素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