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均等化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提高财政支出具有牵引效应,对其差异的测度分析可为平衡区域间差距提供重要参考。借助于泰尔指数,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间及各区域内的公共医疗卫生支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三大区域间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差异呈递减趋势,均等化效果明显,但各区域内部差异增加,并对其原因进行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为考察对象,从地区与城乡双维度,运用泰尔指数分解法对2005—2010年公共卫生服务的收敛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2007年以来,公共卫生支出收敛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地区间的不均等,次要方面则是城乡间的非均等,而地区—城乡内部的非均等矛盾呈现上升之势。为此,应该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确定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并予以相应调整,对非均等性进行动态控制。  相似文献   

3.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在中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尤其是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公共卫生服务作为政府提供的主要公共物品,其能否满足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卫生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正是从这一视角出发,实证分析中国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在东、中、西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状况,结果表明地区间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差异近几年呈现缩小的态势。这为构建公共卫生支出资源在全社会的和谐分配、尽快实现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提供了一个理论和现实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5.
本文采用泰尔指数测算方法,分析2002—2013年间我国地方财政教育支出的区域差异,并对总体差异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方财政教育支出水平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在总体差异的贡献中,区域内差异贡献大于区域间的;区域内东部与西部差异贡献率变化趋势呈相反的趋势,而中部差异对总体差异贡献最小。  相似文献   

6.
田发  杨楠 《商业研究》2011,(10):24-28
以1995-2010年全国31个省级财政数据为样本,本文运用泰尔指数来估算区域财力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均等化水平。研究发现区域总体财力不均衡在区域财力初次分配中没有明显收敛,且区域间财力差异大于区域内差异;中央转移支付在区域财力再分配中改善了区域总体财力非均衡状态,但不能有效缩小区域内财力差异,东部、西部地区的财力差异构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因此,提升区域财力均等化水平既要改革现行转移支付结构及模式,构建横向均衡转移支付制度,又要加快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均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均等化的理论辨析与实证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内涵进行剖析的基础上,着重以浙江省为例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1)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均等化本身具有财政、经济与政治等多重属性。(2)从10项公共基础设施服务指标来看,浙江省大多数指标的绝对值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尽管变异系数显示各指标之间波动明显,但基尼系数较准确地刻画了各指标基本处于绝对均等或较为均等状态。(3)运用泰尔指数方法,则发现浙西南地区的非均等化现象较浙东北地区要严重。(4)尽管浙江省各地区之间的单项指标均等化程度较高,但综合起来,各地区基础设施服务能力的区域落差相当大。上述分析对地方政府实施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均等化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9.
本文运用变异系数与泰尔指数两种方法,全面测度2008—2017年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一市三省各市(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结果显示:安徽、浙江、江苏、上海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由低到高,区域内部均等化水平亟待提升.分解泰尔指数计算结果后发现,组间差距远超组内差距,即浙东浙西、皖南皖北之间基本公...  相似文献   

10.
李勇  魏婕  王满仓 《财贸研究》2012,23(2):83-91
构建公共支出内生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对影响公共支出差异的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收入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的差异是引起省际公共支出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其贡献率分别达到27.17%和26.18%;其后依次是公共服务环境、省际地理因素和公共部门的相对生产率。缩小收入差距、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和环境便成为实现财政均等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王珺红  张磊 《财贸研究》2013,24(4):100-109
通过选取公众偏好的部分潜在代理变量,分析公众偏好与社会保障支出之间的影响机制,并利用1998—2006年①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财政分权、公众偏好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结果显示:以不同指标衡量的财政分权与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显著相关且存在空间异质性,其中,财政收入分权、财政自给率与社会保障支出显著负相关,而财政支出分权与社会保障支出显著正相关;公众偏好的部分潜在代理变量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不甚显著,说明垂直供给型的社会保障支出机制尚未有效回应社会化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2.
采用边限检验对我国财政收支的长时间序列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952~1980年间我国财政收支存在双向因果的长期均衡关系;1981~1994年间财政收支关系难以判定;而1995~2009年间存在以收定支的长期均衡关系。短期来看,财政调控应着力控制财政收入过快增长,进行适度减税。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共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曹艳春 《财贸研究》2006,17(4):65-68,89
文章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本形式,推导出最优稳态经济增长率,并得出当政府设定的收入税税率等于政府财政支出带来的对市场生产的边际产出弹性时,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处于最佳状态。通过我国公共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公共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具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中国大陆1991-2010年的统计数据,在特定的政府公共支出的背景下,对农村居民的行为反应特征如何反映其受益情况和减贫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政府医疗卫生支出能有效增加农村居民支出,达到减贫目的;政府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支出的影响则相反;其他支出项目对农村居民支出的影响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5.
武佩霞  王亚芬 《北方经贸》2011,(1):29-30,33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表明,当只考虑宏观税负而不考虑财政支出时,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率负相关。为了全面考察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应该从财税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将宏观税负与生产性财政支出同时纳入到一个框架内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6.
曾淑婉 《财贸研究》2013,24(1):101-109
通过构建财政支出、空间溢出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析框架,采用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方法,考察1998—2010年中国大陆财政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率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分项财政支出中,教育、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就业支出与技术进步均具有正相关性,而农业支出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并不显著;一个地区的财政支出,尤其是教育和公共服务支出对相邻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会产生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林敏  余丽生 《财贸经济》2011,(8):13-20,136
在中国政治集权而经济分权的垂直控制体制下,如何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在政府公共支出中的比重,一直是政府治理的热点问题。参与式预算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责任机制,本文利用2002—2009年浙江省台州市72个乡镇的面板数据,首次实证检验了参与式预算与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参与式预算的实施显著提高了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教育、社会保障以及医疗卫生支出占预算内财政总支出的比重,降低了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预算内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了基层政府治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于市级层面,对土地财政成因说中的"财政分权"与"引资竞争"两种观点进行检验,本文的研究发现,土地财政的形成是以我国独特的土地制度为基础的"财政分权"与"政绩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进一步对土地财政影响预算内支出结构的研究发现,土地财政并没有减轻预算内投资建设的激励,这表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建立民生财政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田发  周琛影 《财贸研究》2013,24(1):70-77
财力均等化是各城市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障。以上海为例,利用泰尔指数测算区县财力均等化水平,结果表明区县财力初次分配差距没有明显收敛,而区县财力再分配均衡水平逐步提升,区县财力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由区域内转变为区域间与区域内财力差异共同构成,这说明转移支付有效提高了区县总体财力及区域内财力的均等化水平。通过构建区县财力标准人分配模型,度量三大区域内各区县的财力均等化缺口,发现中心城区、郊区各区的财力缺口较大,北三片的财力分配较均衡。改进财力均等化状况应围绕完善市对区县转移支付为核心的财政体制改革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