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无被害人犯罪与其他国家相比,在刑法中规定的较少,但随着法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成熟和现实考察的不断深入,社会的越轨行为呈现出多样化和新型化趋势,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无被害人犯罪"相关行为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广泛讨论。通过论证,得出处理"无被害人犯罪"问题应秉承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并在该政策的指导下,对我国有关"无被害人犯罪"问题所涉及的聚众淫乱罪和"高利贷"问题的刑事立法提出薄见,以期使其在刑法规制上更加富有弹性。  相似文献   

2.
郝玲 《时代经贸》2007,5(12Z):214-215
无被害人犯罪,是指没有具体的被害人,但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笔者拟从待犯罪化的犯罪与待非犯罪化的犯罪两个方面浅谈了对无被害人犯罪的规制,并主要针对待非犯罪化的犯罪,从刑法谦抑性的视角及自由主义的启示来论述其非犯罪化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是否应将“性贿赂”入罪,纳入到刑法的调整范围内是存在争议的。准确定义性贿赂的概念,把握其表现形式,以此为基础,从性贿赂的危害性、调查取证方面的特殊性等方面探讨性贿赂是否应当犯罪化,有助于该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4.
中国刑法对犯罪既遂的概念及判断标准未作出明文规定,刑法第23条关于犯罪未遂的规定,就成为理论界解释犯罪既遂在逻辑上的法律依据。由于对"未得逞"存在不同理解,因此围绕犯罪既遂的概念及其判断标准就产生了诸多主张。通过对现有犯罪既遂标准的分析论证,得出应当以体现对刑法所保护的法益造成实际侵害的犯罪结果作为犯罪既遂标准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是指14-18周岁的我国公民的行为触犯了国家刑法的犯罪行为。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呈低龄化、暴力化、严重化的倾向,未成年人杀人、抢劫、伤害、吸毒案件逐步增加。未成年人犯罪逐年增加,究其原因既有未成年人自身特殊的原因,同时也有社会因素。因此,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强化家庭预防犯罪的功能,抓好对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校预防犯罪的作用,提高教育改造质量,认真落实帮教安置工作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较为有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八届第五次会议修订了1979年《刑法》,确立了单位犯罪,新刑法总结改革开放20多年来法学理论界关于单位犯罪的研究成果和1988年以来关于单位犯罪立法的基础上,对单位犯罪作了明确的规定,这是新中国刑法史上第一次以法典形式对单位犯罪加以明确.为惩处单位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综观1997年刑法对单位犯罪的规定.单位犯罪在刑事立法上.  相似文献   

7.
杨行 《时代经贸》2012,(2):20-21
单位犯罪是一个独特的名词,于1997年在修订后的刑法中出现,但刑法中并未就其概念明确定义,一般理解为经过一定的程序设立或成立的一个组织或团体,包括法人组织和不具备法人资格(非法人)的组织的犯罪行为。而在具体的量刑处罚上,单位犯罪的量刑等级,要明显低于自然人的量刑等级。笔者认为,这不利于有效打击犯罪,只有对单位犯罪的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加重处罚,才能有效遏制犯罪、震慑犯罪。  相似文献   

8.
我国会计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  徐融 《财经科学》2002,(5):90-93
会计犯罪是我国当前经济犯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刑法尚没有将此罪纳入其中。针对这种情况,本从犯罪学的角度研究了当前我国会计犯罪的动因及现状,对会计犯罪的概念、特征、内涵及外延进行了界定,并针对我国会计犯罪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驾行为纳入犯罪行列,醉驾不但要受到行政法和民法的调整,还会受到刑法的制裁。这就提高了醉驾的犯罪成本,作为一个理性的犯罪人来说,即使不是很明确地计算出犯罪成本,也会在潜意识里有所权衡和比较而不贸然醉酒驾车。进一步理性分析会更明确醉驾的犯罪成本高在何处,我们如何利用提高此行为的犯罪成本来遏制醉驾行为,虽然醉驾入刑以来,醉驾情况以及由于醉驾引发的其他犯罪有所减少,但仍可从犯罪成本角度来进一步遏制醉驾犯罪。  相似文献   

10.
何文婷 《时代经贸》2011,(22):43-44
刑法具有相对稳定性,而刑事政策能够随着社会治安形势与同犯罪作斗争的需要而变化,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当前食品安全犯罪频频发生,已严重威胁公民的健康生命的权利,相对过去的食品安全影响的仅仅是市场经济秩序来说,当前的食品安全犯罪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刑法已显示其缺陷与不足,因而需要刑事政策给以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以指导予以补救,使刑法在刑事政策的指导下最终将刑事政策具体化为刑法条文,对食品安全犯罪行为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11.
谭兰花 《时代经贸》2006,(11Z):98-98,100
最近几年以来,我国的犯罪呈现了多样化和新型化的趋势。这些新特点主要表现在:对犯罪时间选择的特定性;对犯罪空间选择的特定性;对被害人选择的特定性。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将为恐怖活动准备凶器,危险品等其他工具的行为、为恐怖活动组织培训以及与境外恐怖活动进行联络的行为确定为犯罪.明文将预备行为的处罚写入刑法,体现了一种法益保护早期化的要求.这种法益侵害早期化的刑法与刑法的谦抑原则有所冲突.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1997,(9):32-32,37
对防范金融诈骗犯罪的思考连云港农行依法治行课题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自1979年施行以来,对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我国...  相似文献   

14.
综观世界各国对专利犯罪的有关规定,关于立法模式,可分为附属刑法规定型和刑法典规定型两种类型;关于专利犯罪罪名设置,可分为立法侧重保护公共法益与国家法益、立法侧重保护个人法益、立法对两种保护并重3种基本类型;关于专利犯罪刑罚,各国立法皆重视罚金刑的运用,另有一些国家对专利犯罪规定适用资格刑;关于专利犯罪追诉方式,多数国家都实行自诉制度。我国应借鉴其它国家有关规定完善我国专利犯罪立法,立法模式应采取附属刑法规定和刑法典规定相结合;情节恶劣、危害严重的冒充专利行为和专利侵权行为应构成犯罪;扩大罚金刑的适用,适用资格刑;应在刑法或刑事诉讼法中将专利犯罪明文规定为告诉才处理之罪。  相似文献   

15.
国外关于行为在刑法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目前存在着争议:作为构成要件要素的行为还是作为犯罪成立第一要件的行为.我国刑法学界对于行为大多只是把它作为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要件的要素之一来讨论,而忽视行为本身所具有的独立地位以及本质的意义.行为应当是构建犯罪论体系的基础,是犯罪概念的基础要素,应当更倾向事实性行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在介绍我国现行刑法有关单位犯罪追诉时效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这一制度的不足,提出了自己设想,同时对这一领域的某些错误观点进行了批驳。  相似文献   

17.
后劳教时代,正处于风险社会的鼎盛期,后劳教时代社会冲突加剧,群体性事件增多,它是仇恨犯罪多发的时代,也是失范的时代。因而对危害社会的行为适时予以犯罪化处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后劳教时代,疏而多漏的刑事法网难以有效预防和制止越来越多的严重侵害社会的行为。迫切需要予以大力度的犯罪化处理,以有效保护法益、保护社会、保障人权、保障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金融犯罪是典型的市场经济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随着由法人参与的危害社会秩序行为日益增加,肯定法人犯罪主体性问题,由法律明确法人的范围及其应负的刑事责任范畴,完全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法人金融犯罪相对于自然人犯罪而言,其以法人的名义通过有组织的、大规模的进行,因而更容易得逞,也更具危害性。认真研究和分析法人金融犯罪的构成要件,有助于打击和预防这类犯罪,更好地维护国家金融秩序和保障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9,(12)
网络犯罪是在计算机犯罪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现在已经成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犯罪形式之一。加强对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势在必行。文章在介绍网络犯罪之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网络犯罪的立法现状和不足,进而提出了完善网络犯罪立法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影响我国发票犯罪立法的主要因素是发票的功能与发票管理制度以及发票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我国发票犯罪立法在我国税收刑法中的比重和地位过高,在立法理念上过于强调对发票管理秩序的保护,而忽视了税收利益;罪名设计上采取行为对象和行为方式的双重标准,某些罪名在入罪标准上采取"数额较大"和"情节严重"的双重标准。应调整发票犯罪的刑事政策,严格限制发票违法行为的犯罪化。在罪名设计上摒弃发票种类的标准,而以行为方式为单一的标准;在入罪标准上,摒弃"数额较大"的标准,而以"情节严重"为单一的标准,并同时调整发票犯罪的法定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