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文摘     
中国“九五”将实 行新工资体制 劳动部部长李伯勇最近在谈到“九五”(一九九六到二○○○年(期间中国工资改革的思路时说,工资改革总目标是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市场机制决定,企业自主分配,政府监督调控』的工资收入分配制。 李伯勇指出,在工资决定机制的改革中,对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政府放开对其工资总额的行政控制,由企业运用包括集体协商谈判在内的各种方式,自主决定工资水平和分配方式;对暂不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继续实行各种形式的工效挂钩办法,并创造条件向新机制过渡;非国有企业要力争普及实现自主决定工资水平和分配方式;到『九  相似文献   

2.
张华山 《经济论坛》2002,(11):58-59
一、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纵观我国国企工资改革的过程,在调整工资、建立奖励制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它暴露的问题也十分突出。第一,企业工资改革目标的最核心的内容是企业自主分配,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核心来展开或补充的。这里所说的企业自主的分配权,是完全意义上的自主分配,即不但企业内部工资由企业决定,而且工资总额也由企业决定。而在我国工资总额还是国家控制企业的一种方式,这种政府对企业工资总额的行政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现代企业工资制度的建立。由于企业的经营活…  相似文献   

3.
<正> 工资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所有制企业(以下简称全民企业)的工资改革,是我国企业工资改革的核心。为了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由旧体制向新体制转换,加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必要深入探讨并逐步确立全民企业工资改革的目标模式。围绕全民企业工资改革的目标模式,近年来国内已展开了讨论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先对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略作评述,然后阐述我对全民企业工资改革目标模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根据国有企业改革进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抓大放小”的方针和政策,把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一、深刻理呼“抓大放小”的战略意义“抓大放小”是一个高度概括的提法。所谓“抓大”,就是国家近期应集中力量抓好关键的大型企业。根据1994年对15万户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的数据,按总资产排序的1000户大型骨干企业,占国有资产总额的40%,抓住抓好这批大型企业,就牵住了国民经济的“牛鼻子”。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骨干和主导力量。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杨宜勇 《经济师》1995,(5):9-10
<正>目前,国家对国有企业的工资分配从两个层次进行调控:一个层次是中央对地方采用弹性工资计划控制工资总量(即地方企业工资总额与地方的非农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税率、资金利税率、劳动生产率挂钩浮动).另一个层次是对企业和行业、部门实行“工效挂钩”等三种办法约束工资总量:一是工效挂钩办法.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目前是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确定和调控国有企业工资总量的主要形式.这个办法目前已在全国10万户企业、4100万职工中推行,占国有企业职工总数的60%.二是工资总额包干管理办法.适用于占全部企业30%以上的亏损企业.现在正在试验用减亏挂钩的办法来代替.三是“两个低于”的办法.即在工资总额增长低于经济效益增长、人均工资水平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前提下,由企业自主确定工资总量.这种办法还处于试点阶段.以上两部分结合在一起简称“弹挂一体”体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采取因企制宜的方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实行股份经营 长期以来,我市国有企业产权单一,是纯粹的国有国营;国家对企业债务承担了无限责任,造成权责不明,政企不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从1994年开始,我们对国有企业开始实行股份制改造,组建了5家股份有限公司,其中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有福临、泰丰、天鹤、天勤4家企业。 1997年,又组建了湖北金天贸工农股份有限公司等股份制企业,这些股份制企业抓住时机,大力推进资本营运。如金天公司联…  相似文献   

7.
一、国家把六百多亿贷款改为投资为了降低国有企业目前过高的资产负债率,提高国企的运行效率和效益,国务院已经确定,把1984年至1988年国家贷款给国有企业的660亿元人民币全部改为国家对企业的投资。也就是说,企业不用再归还这些贷款。为帮助国有企业逐步解决债务负担过重问题,国务院已明确规定将“拔改贷”改为“贷改投”,即“拨改贷”资金本息余额转为国家资本金。这项政  相似文献   

8.
<正> 什么是财政?这样一个基本的问题却是几十年来我国财政理论界争论的焦点;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甚至成为财政学派划分的标志。教科书上写道: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其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这是居于主流地位的“国家分配论”对财政的解释。也有不少人从其他角度理解财政范畴,提出了“再生产决定论”、“剩余产品决定论”、“社会共同需要论”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企业界,有一种很生动的说法:人们往往把“个大体壮”的国有企业比喻为“老虎”,而把“轻小灵便”的乡镇企业称为“猴子”。在过去的十多年的改革中,无论“老虎”还是“猴子”,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今天,我愿意从一位乡镇企业管理者的角度,谈谈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在管理上的差异以及一些共性的问题。国有企业是我们国家的经济支柱,过去是支柱,以后还将是支柱,但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是一批有“保姆”的企业,它们的“保姆”就是政府,从原料供应到资金落实、从生产经营到产品销售,到企业员工的生老病死、…  相似文献   

10.
企业内部的工资分配,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看,都是一个重大问题。特别是在两种体制、两种机制并存、磨擦和矛盾较多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认真地研究并处理好这个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打破“大锅饭”、克服平均主义、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为主要目标的企业工资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但是,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根据目前的现实改革发展的需要,我认为有如下几方面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搞活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项改革,已经进行了15年。但是,我们不能不冷静地看到,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仍有三分之一的亏损,三分之一的潜亏,大多数企业步履维艰,“活”不起来,日子过得并不“流洒”,上述问题的症结在哪?笔者认为,国有企业“活”不起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的原因在干企业改革仅停留在浅层面上,未向深层次进军,没有从根本上改革传统的国有制企业体制与模式,特别是未能改革企业产权制度。产权制度是企业运行方式的基础。为了使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能够真正成为自主经…  相似文献   

12.
西方的“经理革命’,肇始于19世纪末期,完成于对世纪中后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要求国有企业必须采取“自主企业制度”,它意味着国有企业控制权,将从政府手中转移到企业的厂长(经理)手中。实现这一目标,其当务之急是造就一大批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队伍。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改革,实际上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经理革命”。亚西方的“经理革命”西方资本主义的“经理革命”,实际上是以现代资本主义企业制度取代早期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过程。1.1资本主义企业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两种…  相似文献   

13.
企业内部分配,是指企业根据每个劳动者在集体劳动贡献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在企业内部进行的再分配。企业的内部分配,尤其是工资问题是改制企业最敏感的问题,因为它与职工(股东)切身利益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合理的工资分配机制,能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因此,建立合理的企业工资分配机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目前,改制企业的工资改革,要在“市场决定工资,企业自主分配”的方针下,健全管理,尽快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仍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模糊工资”的问题。所谓模糊工资是指企业对职工工资收入的发放采用保密形式,如信用卡、工资卡、红包等。某个职工只知道自己当月的工资收入水平,可以对照本人以前月收入作纵向比较,  相似文献   

14.
一、国家把六百多亿贷款改为投资为了降低国有企业目前过高的资产负债率,提高国企的运行效率和效益,国务院已经确定,把1984年至1988年国家贷款给国有企业的660亿元人民币全部改为国家对企业的投资。也就是说,企业不用再归还这些贷款。为帮助国有企业逐步解决债务负担过重问题,国务院已明确规定将“拨改贷”改为“贷改投”,即“拨改贷”资金本息余额转为国家资本金。这项政策目前已首先在18个试点城市中的困难企业进行试点。  相似文献   

15.
王东京 《经济论坛》1995,(17):12-14
1995年是中国的“企业改革年”,如何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和经济理论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然而,企业改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工程,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本文将主要从政策角度就企业改革中的产权界定、利益分配以及流动资金短缺等问题做一些理论分析,并据此提出某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 随着按劳分配理论讨论的深入和工资改革实践的展开,人们在以下两个问题上意见已渐趋一致:其一,职工工资收入应与其劳动贡献相一致;其二,企业工资总额应随其经营成果而浮动。这两点是调动职工劳动热情,进而搞活企业的关键。但同时要看到,微观的放开必须有宏观的管住相配合。尤其是最近出现的消费基金膨胀态势要求我国的工资改革既要使工资与劳动贡献、经营成果相联系以搞活微观,又要协调好积累与消费的比例,防止消费基金膨胀,实现宏观平衡。为此,就需要首先对企业的分配行为和消费基金膨胀机制作些分析。一、企业行为与企业行为的改变企业行为是指企业在一定经济环境中因企业经营目的决定的规范性或经常性的行动。企业行为可分为生产行为、交换行为和分配行为。企业行为总是与企业目的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行为是企业目的的实现或贯彻过程。企业经营目的则取决于一定的经济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有企业的性质与改革逻辑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正>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大体上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同时起步的。十几年来,“搞活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一直是反复强调的改革主题。但是从结果看,与其他领域的改革相比,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展最为缓慢。对此,人们可以有许多理由提出批评或抱怨。然而,经济学的任务不仅仅在于提出“要改革”的问题,而且应对为什么“改不动”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才可能“改得动”的问题作出解释。从一定意义上说,后一方面的问题更为深刻,因而更具有挑战性。其实,国有企业改革中“努力”与“结果”的不对称现象本身具有很高的分析价值,这种分析不仅对真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可缺少,而且将有助于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推进方式有更为切合实际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正>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国有企业应“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尽快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法人企业,是现阶段深化企业改革的切实可行的选择。深化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以及不同改革方案的比较 8年多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今天的国有企业和1978年以前的国有企业相比较活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一方面,企业已经开始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关心自己所直接占有、使用  相似文献   

19.
<正> 从1978年10月开始的我国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经历了扩大自主权和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两个阶段。经过改革,国有企业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正在成为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但是,我国企业目前的状况离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主要问题是:目前有相当多的国有企业仍然依附国家,缺乏真正的自主经营权和能动性;国有企业还基本上无法做到自负盈亏,不少企业长期处于亏损之中;一些企业厂长、党委、工会三者关系尚未理顺,内耗严重;企业行为短期化倾向突出: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扬州市经济结构调整工作逐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是从面上的情况看,结构调整难度很大。难点集中表现为“三个不足”:一是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二是技改投入、引进外资等新的经济增长要素不足;三是企业在结构调整中的原动力不足。作为调整主体的企业,相当一部分还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行政推动尚未有效地转化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对这种现象,理论界称之为“调整主体缺位”。从实践来看.企业内在动力的问题不解决,结构调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