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配股、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定向增发新股融资引入了机构投资者,可以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从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并且,相对于配股、公开增发新股而言,定向增发新股融资的手续更简单,门槛更低,因此,定向增发新股融资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最佳选择。运用中国证券市场的数据,对配股、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要好于配股、公开增发新股。  相似文献   

2.
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是上市公司增发新股融资的两种方式。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公开增发新股后1~3年股东获得的长期超额收益率均为负,而定向增发新股后两年股东获得的长期超额收益率均为正,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宣告公开增发新股股东获得负的股东财富效应,而宣告定向增发新股股东能获得正的股东财富效应。从保护投资者长期利益的视角看,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证券管理部门推出的定向增发新股融资方式和上市公司青睐定向增发新股融资方式具备其适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定向增发作为现阶段中国A股市场的主要融资方式,推进了我国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重的增加及其市场化进程。本文通过研究2011年A股实施定向增发的149家的上市公司案例,根据法律对限售期规定类型的不同,对定向增发的市场绩效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与非关联方认购新股相比,大股东等关联方认购新股的定向增发对公司长期市场绩效的影响要优于非关联方认购,随着时间的推移,显著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融资与可转换债券融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2005年5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证券市场发生的218个定向增发新股或可转换债券事件为样本,运用标准的事件研究法实证检验了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与可转换债券的短期市场绩效的差异性。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定向增发新股的短期市场绩效显著好于可转换债券。这说明,监管当局在制定相关融资政策时,应当充分考虑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意愿,为上市公司进行定向增发新股创造一个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5.
以2006~2012年A股成功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取每股盈余、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为长期绩效指标,探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后的长期业绩表现。结果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长期绩效显著正相关,大股东认购起到了较好的支持作用;机构投资者认购与长期绩效显著正相关,说明机构投资者在定向增发中发挥了很好的监督职能,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后的长期业绩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6年1月1日到2007年12月31日有定向增发新股预案且成功实施的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财务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首先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前后共三年的经营绩效的变化作比较分析,发现定向增发前后三年间公司整体经营绩效呈不断上升趋势;其次,在提出三大假设的基础上,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定向增发后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上市公司未来整体经营绩效与公司定向增发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注入资产类型、募资用途、发行前资产负债率、公司成长性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最后,采用了新的关于衡量经营绩效的替代指标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数据显示在所有重要方面均和回归结果一致,表明了本研究的严谨性及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7年沪深两市预案公告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股价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增发新股引起的是正的超额收益率,对定向增发而言,这一结论尤为显著。此外,对于公开发行信息的影响在公告日前就已经明显表露,对于定向增发,信息似乎泄露得更早。  相似文献   

8.
政府补助效果是学者高度重视的焦点话题。本文以政府补助为切入点,从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分别考察定向增发新股的定价效率以及定向增发收益背后的经济逻辑,并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2007—2017年间获得政府补助且实施定向增发新股的沪深A 股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定向增发新股发行存在溢价现象,新股上市后也存在溢价现象,政府补助加剧了溢价程度,进而导致定价效率降低,且在国有企业中更严重;发行定价泡沫越严重,定向增发收益越高,同时政府补助对定向增发收益能产生积极影响,且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路径检验结果发现:政府补助作用于定向增发收益可能依赖盈余管理、自主创新以及个股成长这三条路径。上述结果表明,政府补助可能被异化为操纵股价的隐形工具,导致政府补助效果“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对股东权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对各类股东权益的影响,发现增发新股将导致股东权益的转移;非流通股股东因增发新股而获益,倾向于增发新股及提高增发股票价格和规模。  相似文献   

10.
定向增发、盈余管理与股票流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定向增发盈余管理问题和盈余管理对股票流动性影响进行研究。笔者运用修正Jones模型计算可操纵应计利润,对2006—2012年定向增发公司和与之相对应配对样本可操纵应计利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非定向增发公司相比,定向增发公司在增发前一年和当年向上的盈余操纵力度更大;对盈余管理与增发后第一年股票流动性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与非定向增发公司相比,定向增发公司股票流动性更好;盈余管理导致股票流动性下降;定向增发加大了盈余管理对股票流动性下降幅度。该研究弥补了定向增发股票流动性研究的不足,为政策监管部门加强对盈余管理监管及制定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融资偏好,与梅耶斯(Myers,1984)提出的优序融资理论不符。国内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各自的解释模型,但相关的模型无法完全解释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本文从优序融资理论的基本假设入手,运用中国A股样本公司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行为的信号传递和市场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虽然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行为确实影响了公司的价值,传递了一种不利的信号,但这种信号传递并没有在市场中得到完全的反应。当市场处于"牛市"时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行为的负面反应较弱,正是因为中国证券市场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因此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不符合优序融资理论。  相似文献   

12.
国债的流通性与增发空间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回顾了我国国债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促进了国债金融工具功能的发挥 ,并逐渐成为金融调控的重要工具的发展历程。论述了由于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 ,国债流通性不断提高 ,拓展了国债发行空间。分析了目前我国国债市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高度流通性的国债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张军华 《技术经济》2012,31(8):128-132
以2006—2010年间实施新股增发的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分析师关注度对增发折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度较高的上市公司具有较低的投资者间估值分歧和增发折价;分析师能力和盈余预测分歧对增发折价没有显著影响;分析师关注度的提高给分析师能力强的公司带来的增发折价降低幅度大于给分析师能力不强的公司带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鞠娟 《技术经济》2015,34(4):81-88
采用2005—2014年中国A股有增发股份记录的上市公司的市场数据,检验了被广泛讨论的"市值管理"现象。结果表明:所有权性质、增发目的、增发对象、经营状况以及市值存在差异的上市公司,在其增发股份前后及期间的超额收益率和股价信息含量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与不同公司进行增发的诉求一致。这说明,中国A股市场广泛存在服务于公司控制人的市值管理行为。由于这些市值管理行为可能包括控制股价和侵害其他投资人,因此监管层应制定更为严格的法规来规范市值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5.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announcement effect of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 document an average two-day common stock abnormal return of approximately −3%. The overall results from these studies suggest that capital structure hypothesis, information hypothesis, and/or price-pressure hypothesis offers a potential explanation for the abnormal reaction around the announcement date. This paper controls for capital structure related effects by examining the announcement effect of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 made by all-equity firm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two-day common stock abnormal return is −0.82% (significant at 5% level).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capital structure related effects constitute a major portion of the announcement effect of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 studied in the previous literature. Furthermore, the negative abnormal returns following equity issues cannot be attributed entirely to capital structure related effects. Our cross-sectional tests indicate that the information hypothesis is significant in explaining the abnormal reaction. While our results do not support the price-pressure hypothesis, we find that the negative reaction around the announcement date is significantly mitigated if a firm has issued stock more frequently during our sample period.  相似文献   

16.
17.
预算软约束、过度投资与股权再融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研究预算软约束环境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之间的关系.首先,根据DM动态模型,构建了企业股权再融资决策模型;进而以2008~2009年我国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在控制相关变量的影响后,研究发现:预算软约束将会导致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现象,而且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倾向比民营企业更为强烈;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与过度投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论灾害损失的经济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灾害的经济损失的构成及其界定入手,对我国现行灾害经济补偿的几种形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保险对灾害经济补偿具有特殊意义、财政后备不能满足对巨大灾害损失进行经济补偿的要求、自保补偿形式无法进行风险转嫁。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我国现阶段以保险为主体的新型的灾害经济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