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一代网络的商业模式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社会能够实时应用通信、计算机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使得人们对下一代通信网络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总体上看,这是信息社会作为整体提出的进一步发展需求,分开来看,这些需求来自社会的不同利益群体。需求群体可简单地分为四类: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在北京举行。占据了显著位置的信息技术领域展区成为最引人注目的热点,以智能计算机系统、光电子元器件与系统集成技术、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通信技术和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展览吸引了大量观众,充分显示出信息技术在工业化中的带动作用。盘点"863",中国在通信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863计划"通信主题专家组首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评价到,通信主题自1992年立项以来的8年间,在网络与交换、光纤通信、个人通信等关键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由8年前的十年左右缩短到两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发展数据通信及电信增值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利用率低,计算机终端封闭运营较普遍,联网通信和网络用户普及较难。其重要制约因素就是网络资源贫乏,数据库服务业落后,用户能够共享的联机数据库甚少,计算机通信的先进功能及网络效益难以发挥。加快我国数据通信网络的建设,适应国家经济信息网络及计算机网络用户需求,尽快发展我国的联机数据库产业是当务之急。 我国经济信息网由信息资源网和信息通信网组成。信息资源网是指各相关经济信息提供部门和使用部门建立的各种数据库、信息中心和信息应用系统;信息通信网则是在国家公用电话网基础上通过  相似文献   

4.
高星忠 《中国电信建设》1998,10(10):44-46,48,50
ATM技术是近十年来通信领域的一个热点,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下一代通信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基础.由于ATM既可以支持很高的传输速率.又具备统计复用动态分配带宽的极大灵活性.非常适合于高速数据、动态图像和话音传输,因而在计算机通信、电信和图像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20世纪以计算机为主导的信息技术,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世纪之交,回首本世纪的关键技术,不难看出是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信息分发。在本世纪的最后10年中,我们惊喜地发现计算机、电信、电视以及无线电、卫星等领域正在迅速地融合,信息的获取、传送、存储和处理之间的孤岛现象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逐渐消失了,曾经独立发展的电信网、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络将合而为一,新的信息产业正以强劲的势头迅速崛起。 就计算机网络而言,开始时它是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计算机应用发生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11月28日上午,山东省政府在青岛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山东公用EDI网络系统平台正式建成投产。据悉,这是当前我国国内公用网上首套能与国际EDI网络相联接并投入商用的EDI网络系统平台。其装备技术水平和功能,在国际上均属领先地位。省政府有关领导及青岛市有关部门、有关行业和各大用户代表150余人参加了开通仪式,并饶有兴致地观看了业务演示和机房设备。 EDI是计算机、现代通信和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今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种新颖的电子化贸易工具。由于它能将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涉及面广、影响大、效果好的现代化信息处理、管理和通信手段,将商贸领域的订货、生产和销售过程贯穿起来,具有较强的综合统一能力和安全保密性能,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金队工业制造、商业零售、医疗保健等多种领域,能够引起这些领域的结构性变革,因而被公认为是世界贸易信息传递和经商的唯一途径,是经济走向世界的通行证,是一种全球性的具有战略意义和商业价值的贸易手段。例如,将EDI应用于国际贸易运输领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将生产厂家、贸易  相似文献   

7.
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要求通信服务迅速向信息服务领域扩展,使其成为通信业的新增长点。为了顺应这一趋势,我国邮电部门于80年代后期不失时机地发展通信信息服务产业,短短的几年时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我国通信信息服务主要分为电信信息服务和邮政信息服务两个业务领域。  相似文献   

8.
2月2日-5日,’99全国(区、市)信息办主任会议在广州召开。国家信息产业部、国家计委等相关领导共聚一堂,交流各省、区、市信息化进程的情况。会后,代表们参观了’99广东省信息化成果展览,展览内容为涉及通信、计算机、信息网等多个领域的产品设备,此次参展的厂商有华为、金鹏、联想等一些知名的国内通信及计算机产品制造商。与会代表们对广东信息产业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9.
阿杜视点     
《中国电信业》2010,(9):8-9
8月30日,信息通信领域“第15届全球标准合作大会”首次在中国召开,标志着中国在国际信息通信标准化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信建设》1999,11(4):68-69
中国的敷据通信有惊人的发展,到去年年底中国的因特网上网计算机达74.7万台,上网用户达到210万。困特网的快速延伸,加上多媒体通信网的建设,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综合数据通信平台,可在各种领域开展快速有效的信息服务。由于因特网的迅速推广和信息社会的到来,社会对数据通信和增值业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用户已开始由传统的语音业务,向多种数据业务并由窄带向宽带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应用渗透到了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加快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引发了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未来几年,将是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数字化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促进了电视、计算机、通信的逐步融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和因特网业务的发展,社会对以计算机数据通信新业务为主的信息通信需求迅速增长。ISDN就是适应信息通信和满足因特网用户需求而向社会推出的一项电信新业务。ISDN是在公共电话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提供各种应用的综合业务数字网,尤其在提供高速上网、会议电视、可视电话、局域网互联、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多种应用中展示诱人的发展前景,已构筑成二十一世纪信息高速公路的关健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信业》2009,(4):82-82
欧盟委员会3月13日提出了有关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研究创新的新战略,要求欧盟及其成员国增加投入、集中资源、加强合作,以使欧盟在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和水平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而信息的加工、综合、传送需要一种能将传统的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新的通信手段,这便是数据通信。目前,数据通信的发展状况已成为衡量一个  相似文献   

15.
传真是人们利用传真设备传送图像信息的一种通信业务,三类传真机的问世,使人们借助普通电话线通过电话网就可方便地使用传真业务,但在电话网上传送传真信息效率偏低,保密性相对较差,已不能适应那些传真业务量大、保密性强、技术要求高的用户使用要求。传真存储转发数据通信新业务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高速  相似文献   

16.
“2005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是中国信息通信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展览会,并发展成为亚洲和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之一,也是唯一经全球展览业协会(UFI)认证的中国信息通信展会。本刊记者经过展前的统计调查,组织策划通信展的擂台热身赛,特向读者和观众推荐。  相似文献   

17.
日本邮政省于1994年6月10日公布了《关于平城6年(1994)通信现状报告》。这本通信白皮书共三章。第一章“平城5年(1993)信息通信的现状”,介绍了相关信息通信业务、信息通信经济和信息化动向;第二章“信息通信政策的动向”,介绍了信息通信政策实施现状;第三章“开拓多媒体信息通信的新世界”,作为特集就有关信息通信领域中,以多媒体动态的多焦点,论述了对未来多媒体发展的展望、动向、课题、措施等。资料篇中提供了有关信息通信的最新统计资料: 一、平城5年(1993)信息通信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世界电信日的主题是“信息通信技术为全人类服务:帮助人们跨越数字鸿沟”,这表明,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飞速发展而出现的数字鸿沟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众所周知,信息通信技术是人类在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创造之一,也是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当今世界,借助于电话、互联网和计算机等信息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随着现代化通信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计算机和电视网络正在走向合一。这样接入网除承担现有的业务外,还应能接纳一些新的宽带业务。具体地说,这些业务有视频点播、准视像点播信息服务、家庭购物、可视电话会议、交互游戏业务、远程教学、通信及混合业务接入、家庭办公、因特网服务、Java应用、以太网电话、家庭能源管理、告警及安全监控  相似文献   

20.
<正>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中国移动江苏公司(以下简称“江苏移动”)推动信息通信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通过360度心级服务,丰富百姓数字生活、赋能政企数字应用、做好信息通信保障,绘就了“数智为民”新画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