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福建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泉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6):63-65
本文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人类自身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出发,论述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必然性,阐明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福建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适应生态文明的要求,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文章概述了生态文明观的内涵,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3.
4.
十七大报告首次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培育和建设生态文明,树立人与自然同存共荣的自然观,发展生态经济,实施生态工程,积极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6.
生态环境问题实质是人在向自然界获取利益过程中,生产和生活方式欠缺生态化的问题。因此,不断提高人的生态环境意识,使之形成生态化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形态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和内在要求,唯有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的各项具体内容和要求才能真正变成现实。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8.
9.
林业资源是我国自然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它对维护生态平衡,促进自然环境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了解和重视也越来越高,因此,必须要加强林业资源的生态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分析了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中共十八大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在广西努力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建设美丽广西的大背景下,文章在分析广西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完善政策法规,强化科技支撑,加大执法力度,加强交流合作,统筹城乡环保等措施,进一步推进广西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我国环境重大事故频发,环保科技越来越受到重视。2006年6月,国家环保部出台《关于增强环境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环发[2006]97号》认为,环境科技是环保工作的基础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要以科技进步带动环保事业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是宁波六个加快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对当今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并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话题,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当今社会,培养成熟的生态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自然地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辩证统一关系,为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并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生态文明建设对延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不仅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更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延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高生态保护意识;确立环保目标,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保护治理;确立循环经济理念,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走出一条适合地区发展特点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全新的文明,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而达到的一种全新的文明建设形式,更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本文通过对公民生态文明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我国、亚洲乃至北半球的气候变化,本文从生态文明的内涵和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入手,对如何大力推进西藏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对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结和升华。建设生态文对传统工业文明的科学扬弃,是对我国发展困境的重大突破,是对群众生态诉求的积极回应,是对国际形势变化的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新内容、新目标是适应化解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各方面因素的相互配合。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资源配置作为保障因素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体制配置、制度配置、机会配置和机制配置四个方面论述社会资源配置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前,由于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为了解决传统城镇化造成的一系列环境、生态和资源问题,就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文明理念促进新型城镇化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