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西是南方重点林业省份,全省林业用地面积1.59亿亩,有林地面积1.31亿亩,活立木蓄积量3.5亿m^3,森林覆盖率60.05%。林业对保护江西青山绿水、推进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2004年起,我省开展了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
产权是资产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众多经济权力。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明确产权主体,体现产权利益,直接关系到经济活动的效益。长期以来林业产权作为一种特殊的产权形态,其意义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产权概念模糊,严重影响了营造林效益、资源管理与保护以及农民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制约了林业的发展与改革的深入。 近年来在江苏一些地方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积极大胆地探索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将林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在保持林地国家和集体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使用权交给那些能够和善于经营的主体,调动其积极性,促进了林业资源的…  相似文献   

3.
光山县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光山县是半山区县,全县共有林业用地92.5万亩。近年来,光山县抓住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实施的政策机遇,从改革林业产权制度入手,大胆尝试,对集体管理不好的林场、山林和无力绿化的“四荒”,采取拍卖、承包、租赁、转让等多种形式的开发经营方式,明晰林业产权,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投入林业开发,鼓励个体承包退耕地和荒山荒坡造林,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相似文献   

4.
我省从2004年9月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综合配套"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前主体改革已基本完成,林权证发证率达到96%,分山到户率达到82.5%.为进一步巩固主体改革成果,加快建立林业发展和林农增收长效机制,我省积极开展了以"六大体系、一个中心"为主要内容的配套改革,并将建立新型林业投融资体系,拓宽林业融资领域作为深化配套改革的核心内容来抓,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为推进现代林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王敏 《绿色财会》2005,(11):27-28
2004年8月27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以赣发[2004]19号文下发了<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并确定在崇义、铜鼓、遂川、武宁、德兴、浮梁和黎川等七个具有代表性的县先行开展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相似文献   

6.
我省从2004年9月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综合配套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前主体改革  相似文献   

7.
对南平市杨厝村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调查结果与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认为福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实施私有林补贴制度,政府在私有林补贴制度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私有林补贴政策的有效实施将推动产权制度改革总体收益的提高,同时进一步规范产权界定、推动产权保护、完善产权流动机制、完善和规范林地产权交易市场是福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自2005年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以来,全面推进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全省主体改革完成确权面积7871万亩,参改农户434万户,涉及参改人数1523万人,林权制度改革是继我国农村土地改革后的又一重要改革。林地作为生产资料分到广大农户手中后,农民有迫  相似文献   

9.
在2004年的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省林业厅提出了“1268”的工作思路。2005年又提出了“12345678”的工作思路,“1”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即围绕加快林业发展这个中心。“2”就是突出两大主题: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林业发展方向。“3”就是抓好三件大事:科教兴林、人才强林和依法治林。“4”是抓好四项改革: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林业投资体制改革、综合执法改革、国有林场(圃)改革。  相似文献   

10.
建立现代林业企业制度是建设林业两大体系,尤其是林业产业体系的基础工作,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建立现代林业企业制度的基本前提。本文对目前林业企业产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此提出了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林业发展的新形势对林业投融资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林业发展和所需的资金矛盾愈加突出,林业固有的周期长、资产不易变现、产权流动困难、生态公益功能等问题,给融资带来不利的影响。为适应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要求,推进林业融资体系建设,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直正达到林改的初衷和目的,拟构建林业融资平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江西崇义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做法与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崇义县在全国森林分类改革及定向培育示范县的基础上,2004年8月以来进行了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同时进行了构建新型林业产业体系和林业投融资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的配套改革,实现了林业经营模式的重大转变及林业部门职能的转换,调整了林业经营利益格局,调动了林农经营林业的积极性。文章介绍了其林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与规模、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及配套改革情况,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林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乡村社会林业的发展与产权制度的改革──林业产权研究之五张春霞近二十年来,社会林业业起了世界的广泛重视,而乡村林业则是社会林业的发源地和最主要的类型。中国作为一个尚处在发展过程中的农业国,发展乡村林业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重要性,尤其是在南方集体林区。在南...  相似文献   

14.
江西遂川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参与式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江西省遂川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参与式方法的运用进行了初步总结。在产权制度改革中,广大林农参与了改革诊断、学习、决策、实施和监评的全过程。分析了参与式方法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认为林业改革与发展必须尊重林农主体地位和注重林农的广泛参与;同时,相关各政府部门的积极参与是赋权、还利、机制促进、公共服务供给等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到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湖南省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几个错误和片面的认识进行分析,指出在现行体制下,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并不会造成严重的森林乱砍盗伐及林农收入低下,而应该是现阶段我国南方集体林业产权明晰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民自主经营型"林业合作组织是促进南方集体林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亚洲林业产权文献的回顾,对亚洲林业现状、林业产权的基本概念及亚洲林业产权进展情况进行了梳理与评述,在此基础上,从不同产权类型对森林资源的影响、产权的制约因素和产权制度变迁三个方面探讨了亚洲林业产权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最后,建议我国今后在实施林权制度改革时应注意:加强授予权利的支持力度;加强林主的能力建设;提供充足的机构支持;分步实施改革。  相似文献   

17.
深化林业融资改革切实服务广大林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省份,优势在山,潜力在林。为切实解决长期以来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集体林产权不清,经营主体缺位等问题,2003年5月福建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全面推进以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逐步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与此同时,针对林改后出现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问题,我省又适时推出了林业融资改革等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开展了以林业小额贷款为核心的林权抵押贷款和森林保险金融服务创新。  相似文献   

18.
从林业资源的多效用性、生长周期与经营风险、稀缺性、外部性四个方面分析林业资源的特征。引入产权制度与交易费用理论,论述林业产权制度的重要作用。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和产权学理论对个人林业产权、国有林业产权和集体林业产权三种林业产权形式进行解析。在分析林业产权制度安排的费用与效率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中国目前还处于经济发展转轨时期,林业产权制度的安排首先要服从于国家的战略需要,中国林业产权的改革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林业产权制度将会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9.
试论林业产权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林业产权是产权经济学在林业领域里运用所建立的一个特殊范畴,其主体多元性、结构复杂性、交易困难性、自然增殖性、以及政府约束性等特征是由林业的经营对象──森林资源的特点及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但又受制于产权本身内涵的规定性。文章提出解决林业产权“先天不足”的最好出路是进行林业产权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林地产权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地资源资产的产权管理和产权制度改革在林地资源资产化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没有明确的产权主体和明晰的产权关系,林地资源资产化管理就没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就根本无法进行。而明确的产权主体和明晰的产权关系必须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来实现。产权制度如果存在缺陷必然影响到经济组织的形式、技术进步的速度和经济绩效。因此现实迫切要求加强对林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一、产权及产权制度德姆塞茨认为:“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在于事实上它能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的合理预期”;“产权包括一个人或者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