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民生”成了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从总理报告到职能部门的政策安排,再到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无不为与百姓休戚相关的民生大事全力以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2.
姚曦  马蓉 《中国经贸》2012,(4):56-56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对于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把重民生、促和谐作为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9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紧扣群众关切进一步保障好基本民生;决定出台城乡居民医保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报销政策,减轻数亿患者负担;部署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和养老需求。会议指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把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破解群众急难忧愁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当前形势下,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突出保障好基本民生,民生基础夯实了才能夯实发展基础。要  相似文献   

4.
马光明 《发展》2008,(12):25-26
甘肃省嘉峪关市地处戈壁腹地,自然条件严酷、经济结构单一、远离中心市场、资源市场两头在外,诸多因素决定了嘉峪关市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更为艰巨,更加紧迫。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下功夫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我们浙江作为沿海发达省份,这些年来在改善民生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赵洪山 《浙江经济》2007,(12):31-31
对民生问题的更多关注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体现重视民生,改善民生的重大工,刚刚闭幕的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围绕“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这一主线。更加突出体现“民生”内容,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充分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将以更大的决心,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新区》2006,(1):F0002-F0002
1月9日~11日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新的科技动员令,由此,中国将更加响亮地奏起自主创新的时代强音,新世纪的科学春天将更加绚烂多彩。  相似文献   

8.
视角:自上而下关注民生 今年的"两会"给人感受最深的是,社会保障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3月5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九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作"十五"计划报告时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人民生活有较大改善,逐步迈向小康生活,是今后5年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报告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中央政府关注民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整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决心.  相似文献   

9.
来自农业战线的长春皓月公司董事长丛连彪代表说,总理报告求真务实,亲民爱民。我国有9亿多农民,民生民意就应从“三农”问题入手。党中央、国务院连续三年1号文件中,“三农”始终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张道航 《北方经济》2008,(11):13-15
和谐,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民生是和谐之本。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报告也提出了全面改善民生的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11.
张利娟 《中国报道》2022,(10):43-45
<正>就业、社会保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党中央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补齐民生短板,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分、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相似文献   

12.
老区建设是我国实现四化的一项伟大工程,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和关怀。在革命老根据地战斗、生活过的老同志,对老区人民怀有深厚的革命情谊,他们不顾年老体弱,不怕路途遥远,深入群众,深入老区,调查研究,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这里发表的是中顾委委员旷伏兆同志对山西、河北等地的三篇调查报告。报告对优惠政策、扶贫工作、发展乡镇企业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等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对老区建设具有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第2期《卷首语》提出"老促会不是非得有级别",我很赞同文章的观点。老区建设促进会是政治性很强的社会组织,担负着协助党委、政府促进老区建设发展的历史使命。老促会成立以来的工作和形象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及广大老区群众的充分认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加重视老区和老促会工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老促会调研报告的批  相似文献   

14.
《浙江经济》2007,(20):3-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所作的报告给出许多重要论述,其中改善民生被民众寄予厚望。报告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要闻     
以人为本 民生为先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赢得代表和委员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报告指出,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经济增长连续四年达到或略高于10%,没有出现明显通货膨胀。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多次提到“民生”这个词。他指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必须把握好“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这一政策原则。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不低于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在3%以内;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充分表明中央把民生问题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其目的是让全体人民普遍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实现民安、民富、民享。因此.当前在贯彻十七大精神,推进科学发展中尽快建立民生指数.并重视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则是我们必须加以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要闻     
以人为本 民生为先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赢得代表和委员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报告指出,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经济增长连续四年达到或略高于10%,没有出现明显通货膨胀。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多次提到“民生”这个词。他指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必须把握好“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这一政策原则。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不低于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在3%以内;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八大于11月8日在北京隆重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不公是阻碍大多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最主要障碍。”这表明党中央已经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公平公正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而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9.
我们国家已进入一个需要以民生为本并全面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发展升级的新时代。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能够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充分地表明了我们国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步入理性、约束、文明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巫彤 《魅力中国》2010,(16):112-113
在金融危机当中,大型企业依靠自身雄厚的实力克服了困难,但中小企业当中也不乏那种依靠自身的体制和机制创新,化解危机的典型。所以,我们关注到,在今年“两会”上,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很大一些篇幅谈到了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小企业的重视、对广大民营企业的重视、对企业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