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后WTO时期外资银行监管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磊 《现代财经》2007,27(9):14-16
后WTO时期银行业全面开放,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更加自由和便利,从而加大了金融风险,也给外资银行监管带来了严峻挑战。我国内外资银行有别的监管模式已不适应对外资银行有效监管的客观需要,宜通过制度创新来构建高效的外资银行监管机制。应以审慎性原则为核心,以风险控制为目标,以WTO规则为基准,完善外资银行监管模式;还需依据《巴塞尔协定》明确规定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框架。  相似文献   

2.
黄麟堡 《时代经贸》2007,5(11X):37-38
从2007年4月23日开始,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和东亚银行北京分行正式向本地居民开办人民币业,拉开了中国金融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的序幕。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年轻的中国银监会(CBRC)如何实现对本国银行业的有效地监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将主要从中国对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市场运营、市场退出监管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最终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刘伟  姜雪 《时代经贸》2009,(11):144-144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外资银行的地位和影响日益突出,而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问题,也引起世界各国的更多关注。本文探讨了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相关问题,并对完善我国的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法律制度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5.
 在全球反思金融监管的浪潮中,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将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已经成为国际组织和各国监管改革建议的核心内容。本文在对宏观审慎概念的起源、演变与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三大要素(即分析、监管和组织框架)的相关文献,厘清了宏观审慎政策与相关概念的关系,提出了对我国宏观审慎政策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麟堡 《时代经贸》2007,5(11):37-38
从2007年4月23日开始,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和东亚银行北京分行正式向本地居民开办人民币业,拉开了中国金融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的序幕.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年轻的中国银监会(CBRC)如何实现对本国银行业的有效地监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将主要从中国对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市场运营、市场退出监管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最终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倪武帆 《现代财经》2003,23(7):17-20
允许设立外资银行是我国入世后金融开放的重要内容,加强时外资银行的监管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结合时中国现行银行监管法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对中国加入WT0后完善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作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8.
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是2008年至今的全球经济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如何在传统微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基础上融入宏观审慎监管,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共识.对此,我国应在“巴塞尔Ⅲ”的基础上,加快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构建涵盖银行、证券、保险一体化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巩固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维持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守东  钱建军 《时代经贸》2007,5(7Z):158-159
本文通过对我国加入WTO以后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的介绍,分析了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且对如何完善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审慎监管局对金融集团的监管,是建立在反复征求业界意见和研究监管实践的基础之上。监管目标和监管对象明确,同时融合新巴塞尔协议、金融集团监管论坛关于对金融集团监管的原则,是对后续各种类金融集团进行审慎监管的积极尝试,对于正在探索金融集团监管的国家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华外资银行的发展现状及监管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最关键的贡献在于向中国银行业展示了现代银行特有的治理机制和先进的管理方式,促进了中国银行业服务水平的改进,加快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步伐.外资银行的监管是伴随外资银行的进入开始的.2006年,中国将应入世承诺全面开放金融业领域,更多外资银行业务将通过合法程序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因此当前全面分析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监管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曹昱 《经济与管理》2004,18(8):65-68
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越来越强调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本文以银行风险为线索。首先从商业银行发展的客观现实出发,探讨建立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并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建立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具体要求的启示中,得出建立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与监管当局的监管协调起来。提出在国际银行业管理强内控、弱监管的趋势下,在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备的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需加强监管,强化内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贤敏 《经济经纬》2006,19(5):158-160
随着金融的国际化以及我国加入WTO后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银行大量抢滩国内市场,这对我国金融乃至整个经济运行将产生深远影响,并使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显得尤为必要。为此,作者在分析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不足,借鉴国际经验,从监管目标入手,阐述了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中央银行的宏观监管职能:经济效果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跨国数据为基础,对中央银行是否应分离银行监管职能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央银行未分离或未完全分离银行监管职能的国家,其金融稳定性通常更高,经济增速更快,而且未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倾向"。这意味着金融监管的独立性并不是简单地将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的问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也并不必然排斥其继续实施金融监管职能。通过将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兼容性置于政治经济学框架下加以解读,文章发现真正影响金融监管实际独立性的并非监管主体的设置问题,而是更广泛地依赖于不同的政治制度条件。上述结论表明,如何在既定的政治制度和政策框架下切实加强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协调与配合才是问题的核心和关键。  相似文献   

15.
16.
Prior to the 2007–9 banking crisis, the UK 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presented itself as a ‘proportionate’ and ‘risk-based’ regulator, preferring firms to adhere to the spirit of high-level principles rather than the letter of detailed rules. Simultaneously, it developed a supervisory regime that was unprecedentedly complex, producing a ‘Handbook’ of intricate secondary legislation that ran to some 8000 pages. Explaining these contradictory aspects of the pre-crisis regime demands a reappraisal of the dominant explanations of the supervisory failures that contributed to the banking crisis. In contrast to accounts that focus on officials' uncritical adherence to efficient market thinking (regulatory groupthink) or the political clout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regulatory capture),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supervisory officials' actions can be understood only by reference to their institutional and structural contexts. Amid heightened public sensitivity to risk, officials developed an elaborate and transparent supervisory framework as a defence against potential political censure. At the same time, collegial firm–supervisor relationships were preserved as state-of-the-art risk-management ideas were recombined and repackaged in line with the institutional legacies of earlier ‘club-like’ modes of supervision. Together, these divergent tendencies contributed to overconfidence in the use of predictive risk assessment and neglect of banks' fundamental business risks.  相似文献   

17.
信息约束下的金融监管与银行声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约束条件下降低金融风险、提高监管绩效,是金融监管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信息结构对于监管的重要性,认为声誉机制的建立可以降低银行与监管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和风险发生的概率,并运用KMFW模型,分析了不对称信息下银行声誉机制减少违规动机的过程,指出应该注重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将外部监管与自律有机结合起来,促使银行自发选择接受监管且减少进行高风险投资的动机,这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提高监管效率的重要策略.结合我国实情,本文提出可通过银行风险评级、建立可置信的惩罚机制、完善银行内部治理机构、改进监管人员激励约束机制、构建和完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等措施,建立健全银行声誉机制,以进一步改善监管绩效.  相似文献   

18.
周力扬  武康平 《财经研究》2007,33(10):28-39
在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跨国银行的大量介入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跨国银行对母国和东道国银行业的影响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但现有文献多是定性讨论或运用计量经济的方法进行经验分析。而本文试图通过一个简洁的一般均衡模型加以探讨,并且利用数值模拟,使模型结果更显直观。从研究方法上讲,文章对跨国银行介入的规范分析做了一定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国际商业银行监管模式演进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静琦 《财经科学》2007,(11):26-32
随着世界银行业的变革和发展,银行规制理论和监管模式日趋完善.从世界银行业监管历史来看,国际商业银行监管模式渐渐由"刚性"、"半刚性"向"柔性"转化,先后经历了行政命令式、标准化方法、内部模型法、预先承诺法四个规制阶段.随着我国成功入世及银行业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现有银行监管模式将面临强有力的挑战.为此,加强银行规制理论研究,探索国际商业银行监管模式演进轨迹,对构建我国有效银行监管模式将起到重大启示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蕙 《财经研究》2006,32(11):76-87
随着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宏观系统性冲击造成了一系列银行危机。政府监管和市场约束作为银行外部监管体系的两个工具,其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分析了在发生系统性冲击时如何在二者之间进行权衡和选择,从而达到最优的监管组合的效果,并针对中国的现实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