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健忠 《浙江经济》2010,(24):45-45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一种新的文明发展形态。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龙游县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战略导向,  相似文献   

2.
一、建设“绿色海西”的重大意义与指导思想 (一)建设“绿色海西”的重大意义 绿色发展是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尊重自然规律和保护自然为前提,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为主要内容,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的文明发展形态,绿色发展的实质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海西”,就是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郭宗友 《魅力中国》2010,(32):382-382
随着2009年12月7日--18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再一次将低碳问题推向了重中之重。2010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推进污染减排,践行绿色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刘玲 《魅力中国》2010,(30):30-30,32
21世纪,中国面临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实现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重任。绿色消费是一种科学、理性、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倡导绿色消费,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并明确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大力发展生态住宅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巫文化的精髓就是崇尚天人合一,表达对自然,人性和客观规律的尊重;和谐社会倡导的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重庆市巫溪县提出的“包容性治理”就是“传统文化、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在该县的落地创新。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这个命题,这是一种高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一切人类原有文明的形态,生态文明的提出,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靖安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生态优势明显,我们科学利用优势,强化“生态立县”定位,通过全面重视,全面发展,全面创新,努力将靖安打造成中国最璀璨的生态明珠。  相似文献   

8.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要立足中国现实、继承文化优秀传统 ,在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冲突中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 ,其中的“天下主义”与“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 ,则是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在生态危机与核战争威胁面前 ,弘扬“天下主义”与“天人合一”精神 ,有利于避免灾难 ,促进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相似文献   

9.
马勇 《中国报道》2010,(5):110-110
美国学者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观点后,西方论者无不将矛头指向所谓儒教和伊斯兰教这两种非西方的文明形态;东方论者则一面指责西方文明的好战性,一面论证自家文明热爱和平。很显然,东方论者陷入了西方论者的理论预设,是在东西文明必然冲突的前提下为自家文明辩护。  相似文献   

10.
正视城市化滞后的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理想场所,城市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城市化则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历史上,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城市化作为一种有力的杠杆,努力通过城市化来促进经济要素的地域集聚、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城市文明的地域扩散,从而使社会文明形态完成“惊险的一跃”。  相似文献   

11.
周洪军 《魅力中国》2010,(10):60-61
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审美观,通过剖析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天人合一”思想的关系,说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无论造型、艺术表现形式及处理手段等都和“天人合一”的审美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内在精神,同样也是现代建筑艺术发展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电子政府:网络时代的政府重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传统政府是工业文明的政府形态 ;电子政府则是网络文明的政府形态。不能把这种能够引起人类文明形态变革的信息网络化仅仅看成是一种“工具”、“手段” ,它更是一种孕育和敦促人类社会进入新文明形态的“方法论”。重塑政府首先是重塑它的核心价值观 ,从原来以权力为中心转变为“以公众为中心” ,“以需求为导向”。在这个核心价值观下 ,有效地进行政府工作方式、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乃至职能功能的转变与重塑。对电子政府本质的回避与漠视是当前发展完整的电子政府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自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后,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理念之一,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是古人在生产力极其低下情况下生存与发展的最高境界:而科学发展观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里人类由自然奴隶成为自然主人后的自我约束,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扬弃。“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近年来,随着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传统“天人合一”思想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韦晓宏 《发展》2008,(2):99-99
一、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重大进步。生态文明既是一种理想的境界,也是一个现实的目标。作为现实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并对其主要任务作出部署。在全党全国大力倡导生态文明观念,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爱护生态、崇尚自然,倡导适度消费、绿色?肖费,形成“节约、环保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的社会风尚,营造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使之成为全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和行动。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的背景、内涵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重大创新,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提出的更高要求。生态文明建立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基础上,是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一种新的文明,是人类迄今最高的文明形态。为了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第一,要树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文明观;第二,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三,要坚持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四,要建立健全生态法律制度体系;第五,要坚持国际合作的原则,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各级各类文明单位建设的深入开展,文明系统创建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地普遍开展起来。怎样正确认识文明系统创建活动这一新生事物?文明系统在创建中应采取些什么最佳形式?还应注重解决些什么问题?这不仅需要理论的回答,还须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本文仅就“条条”和“块块”互相配合,齐抓共建文明系统问题,谈点管窥之见,以求共鉴。一、“条块”在文明系统途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文明系统建设同文明单位建设一样,是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标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先进系统。要搞好文明系统创建活动,必须首先正确认识“条…  相似文献   

17.
杨鹏 《广西经济》2007,(6):22-23
节能减排是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加强能源节约和污染防治与治理,是实现广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也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和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陈利幸 《宁波通讯》2013,(23):31-33
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文明形态和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作出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战略部署。为贯彻落实浙江省委“坚持生态立省方略、加快建设生态浙江”和宁波市委“加快发展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宁波”的决策部署,立足北仑开发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相似文献   

19.
眼下,知识经济被炒得火热。谈起它,人们脑海中就浮现出电脑信息、互联网络、潮起潮落的高科技股市。然而,就是在美国除信息产业外,真正能够与汽车、钢铁、建筑等传统产业并驾齐驱的知识经济形态还没有形成,知识经济在普通人眼里就象一座海审蜃楼。而炒作的“知识经济”实际上只不过是依附在创新经济这块皮上的“知识泡沫”,有可能危害科教兴国大业,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一、知识经济与知识泡沫知识经济概念正式出现在1993年欧盟的文件中,其准确的定义是:人类正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迈进,人类智慧成为一种新的资本形态,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强调在2020年前“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十七大作出的重大决策,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