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媒看点     
《纽约时报》:中国学生如何支付美国学费?中国的高中生极力争取到美国大学读书。令我们不解的是这些学生和他们的家人如何筹措在美读书的费用。美国学生可以借债,但助学贷款在中国鲜有耳闻。"中国父母对高昂学费的漠然总令我惊  相似文献   

2.
1、高中生留学美国有哪些条件是必须具备的?事实上,对于高中生想要留学美国只有一个必须的条件:取得高中毕业证。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必不可少的要求。没有TOEFL成绩或没有足够的TOEFL成绩,可以通过获得语言和学位双录取的方式;没有足够的资金,可以选择费用较低的学校或争取奖学金。因此,只要取得高中毕业证就能够留学美国。  相似文献   

3.
《沪港经济》2014,(7):60-61
正5月13日晚,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正式公布了2014财年联邦财政预算案。预算案显示,从2016年1月1日起,高校可以自由制定学费标准,同时助学贷款的利率将上调至6%。这一举措,在海内外留学市场掀起轩然大波。5月21日,墨尔本和悉尼的部分大学生进行了游行,抗议政府此举,因为一旦政府放宽政策之后,没有人知道学费究竟会如何上涨。澳洲高等教育贷款机制(HECS)的负责人指出,澳洲高等教育贷款若实施解制式收费体系,攻读大学学位的费用将比原来高三倍,毕业生负债将飙升至12万以上。  相似文献   

4.
留学资讯     
《西部人》2004,(11):66-67
签证容易学费低:北欧四国四选一留学法 据了解,北欧留学签证容易,学费低,要求低,教学质量高,十分适合中国留学生。北欧留学有五大优势:  相似文献   

5.
从新中国成立到1988年,中国高等教育一直都是计划经济下“免费的午餐”,直到1989年,国家才对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初级阶段的高等教育收费为200元;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学费一下子涨过了2000元,1997年全面并轨后学费一直徘徊在3000元左右;2000年收费标准猛涨,学费超过4000元,而当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仅为6316元,农村人均收入为2253元。如何解决贫困学生高等教育费用、  相似文献   

6.
据悉,今年北京地区的高校学费上调20%,学费标准从4200元到6000元,按照一般院校与重点院校及专业不同分为6个档次。北大.清华.人大等全国重点高校学费也比去年上涨了1500元以上。这次学费上调可谓是历年来幅度最大的一次。这意味着什么呢?不妨从这样一组数据看看,有统计数字表明,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5854元,而农村居民收入仅为2210元,也就是说,不考虑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费用和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分布等因素,一个城镇居民一年的收入只够一个学生一年的学费,农村居民则要2—8人的年收入才够。高校收费涨了,学生还上得起吗?开学在即,请听各方人士的评说: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2011,(18):13-13
西藏自治区日前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政策。新政策实施后,西藏高中41181名学生将免除学费、住宿费、教科书费及杂费等一切费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老区建设》2005,(5):24-24
《广州日报》报道,南昌大学教授甘筱青教授等指出,全国高校生均学费已经从1995年800元左右上涨到了2004年的5000元左右,进入新校区的学生的学费则在6000元左右,住宿费从1995年的270元左右,上涨到了2004年1000-1200元;再加上吃饭、穿衣等,平均每个大学生每年费用在万元左右,4年大学需要4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9.
走遍全球,出境深造,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已经不是梦,但迈出国门,准备为先,了解留学的学校、费用等相关信息是出国留学的第一课。近日,中国著名的留学咨询专家、苏州市因私出国服务中的主任张来成向本刊记者畅谈了自己的感想,提出了“优化留学”是首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来来往往     
(新西部)编辑: 看了关于“上学”的话题,我很难过,西部的孩子真要上不起学了?!现在学费太高,不光是大学,老百姓承受不起,后果不堪设想!! 在国外,教育收费是和社会人均收入相适应的。美国学费最高,大学是2万美元,加上生活差不多 3万,因为美国人均收入25598美元(1997)。在日本学费加生活费是美国的60%,可人家毕业挣的也多,本科毕业生试用期月工资就八、九百美元,大专生也750美元以上,高中毕业试用期是700美元以上。德国的学费比日本低30%,澳大利亚比德国还要低。我们人均收入城市里不到600…  相似文献   

11.
陆愚 《中国西部》2013,(15):70-72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了新的留学潮。在过去的30年中,数以百万的留学生到美国留学,从最早的进修生,到后来的研究生。从2005年左右,中国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到美国读大学和中学。中国学生升学,需要有中考、高考和研  相似文献   

12.
陈赢久 《东北之窗》2010,(18):52-54
如今.出国留学已经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工薪家庭子女逐渐变成留学的主流。近几年来.由于亚洲留学国家费用低廉、文化生活背景与中国相近.再加上留学不断趋于理性等原因.很多工薪家庭将亚洲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等作为首选的留学目的地国。但也有持不同意见者认为,到这些国家留学存在英语环境不理想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月薪2500元招聘普通软件工程师引来三个“海归”硕士中关村一家软件公司月薪2500元招聘软件工程师,没想到引来“海归”硕士的争相竞聘。留学两年花费20万换来月薪2500元这家企业在日前举行的招聘会上,以月薪2500元招聘普通的软件工程师,附加条件是“有留学背景者优先”。“原本是随便写的,却没想到真的有‘海归’来,还是硕士,还同时来了3个。”这家企业的负责人感慨万千,“在国外学习两年,吃苦不说,学费、生活费少说也要20万,总不会是为了回国打工挣这点钱吧?”高投入不能换来高产出,昔日“海归”的光环仿佛一下子就熄灭了,这让不少回国从业…  相似文献   

14.
吕术龙  王华 《东北之窗》2011,(Z2):65-67
姜晓彤的眼神清澈、灵动、纯真、淡定。这个年仅21岁,留学英国的大连女孩,两年内,写作、出版了3本书,并用稿费、打工挣的钱和父母给的学费做慈善,给西部贫困母亲建水窖。是什么样的经历让这个花季女孩有如此巨大的创作激情,写出了感人至深的作品?又是什么样的情怀使这个女孩有如此多的爱心?  相似文献   

15.
早在上个世纪初,当美国人从庚子赔款中,拿出一部分钱,作为中国公派留学生留学美国的费用时,以詹天佑等人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留学生,就开始了中国人在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涯;百年的风雨飘零过去了,留洋的学子们也归来了,带来的不仅仅是国外的先进知识、先进技术,同时也带来了国人探索外边世界的一种渴望和追求。在时光老人脚步的牵引下,出国留学的热潮也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中国,来到了这个古老文明的故乡……如今,出国留学不仅成为在校大学生们谈论的热门话题,而且也成为社会上的一种时髦和风尚,并且正逐步影响着未成年人,有着向…  相似文献   

16.
正2月25日,法国高等教育、研究及创新部部长弗雷德里克·维达尔来华访问,并会见了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双方就中法两国在未来几年内的学术合作,以及法国留学新政策进行了交流。法国预计今年秋季启动简化签证政策、增加法语语言培训课程和英文授课课程、创立欢迎外国学生来法国留学的认证等一系列措施,法国公立大学学费将面向非欧盟国家学生进行差异化收取。同时,法国政府提供的奖学金数量将大幅增加,用于奖励高质量的科研项目和优秀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梦想与追求     
1846年,容闳随着美国传教士勃朗先生赴美留学,成为中国留学史上第一人.多年后,又正是在容闳的倡议和推动下,清政府于1872首派30名中国幼童赴美留学,正式拉开了近代中国留学的序幕.自此而后,历朝历代都有中华学子走出国门,留学海外.在这些早期的留学队伍中,诞生了众多知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实业家、科学家及大师级的学者.尽管他们背景不一、经历各异,但却有着一个共同不变的梦想与追求:强国富民、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18.
孙立智 《魅力中国》2011,(17):278-278
清朝束年,中国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武装干涉入侵北京,并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西方列强对“庚子赔款”索要过巨,在中国方面的努力下,美国政府退季中国部分庚子赔款,并以此作为中国学生留学美国的费用,此项活动对中美两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对中国产生了积极影响。美国退还庚款是为保护它的自身利益,其退款兴学的深层原因是为增强其在中国影响力的“文化侵略”。  相似文献   

19.
董其奇是上海人,大学生活在合肥度过,1982年获中国科技大学地球物理学学士学位:84年后留学美国,1988年获美国贝勒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学业有成的董其奇,从1988年开始就在美国的企业供职,先后任NEC(美国)公司的总设计师、花旗集团的Citigroup的副总裁.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费问题涉及每一个大学生及其家庭,是一个敏感而又复杂的问题.过高的学费会使部分学生无力支付,过低的学费又使学校财力不足而无法保证质量.今年上半年,我区召开了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费标准调整听证会,拟将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费进行调整.我区公办普通本科高校现行的学费标准是2000年制定的,时隔十五年后,学费是否会调整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