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王桂英  陈宗敏 《金卡工程》2008,12(10):35-36
"除行政赔偿诉讼案件以外的行政诉讼案件不适用调解"是行政诉讼中的法定规则,而在现实的审判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协调和解"现象.近年来行政诉讼中可以有限地适用"协调和解"已为我国最高法院及部分省高院所认可.但"协调和解"是游离于<行政诉讼法>外的一种变通方式.协调和解制度与调解制度相比较而言,调解制度更符合行政诉讼的目的.笔者认为应当从立法上确认"调解"的法律地位,并在行政诉讼制度中构建有限的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2.
余小为 《金卡工程》2009,13(8):78-78
《行政诉讼法》明文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实践中的高撤诉率却从另一种意义上规避了这一法律规定。要更好地解决这种矛盾冲突,需要在法律上设计一种行政诉讼和解制度弥补无依据的实践。本文从理论和现实进行分析,以期构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诉讼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3.
尚江涛 《金卡工程》2010,14(2):62-63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对于诉讼和解方面的立法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较为落后,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对诉讼和解合同进行简要论述探讨,希望能对我国关于诉讼和解的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外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进展良好,而我国还未建立这种制度。刑事和解制度对于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建议从修改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和扩大检察机关适用不起诉的方式处理案件的范围两个方面着手,积极构建我国的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5.
王倩 《金卡工程》2010,14(11):208-209
当前,刑事和解制度因契合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而倍受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制度主要是在审查批准逮捕和审查起诉环节。本文从刑事和解的内涵和价值出发,通过阐述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分析我国在审查起诉阶段适用刑事和解制度的可行性,对比国外先进经验,针对自身制度设计缺陷提出完善构想,以期对刑事和解制度研究起到推动作用,对深化检察机关刑事和解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常洁琨 《金卡工程》2009,13(11):120-120
刑事和解制度作为一种全新的刑事纠纷解决机制,不仅可以提高诉讼效率,还能在兼顾被害人与加害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达到和解息诉的目的。为了使刑事和解制度能在我国有效运作,作者提出了构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安娜  王智宇 《金卡工程》2010,14(2):169-169
本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下从刑事和解的价值理念、引进的必要性和构建机制入手,分析了刑事和解制度作为解决刑事纠纷的机制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彭波  张长江 《金卡工程》2010,14(3):84-85
本文从基层检察机关的实际办理的案件为出发点,在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9.
刘煜 《金卡工程》2010,14(3):21-22
作为与这项司法改革密切联系的制度,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蕴涵与我国当前所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不谋而合。但是,我国并没有将这项制度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法院尚无具体操作标准。因此,笔者就我国法院适用刑事和解制度的基础、存在的困境以及如何构建一个比较符合我国法院的刑事和解制度加以探讨,以期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探索有益的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10.
秦波  严雪梅 《金卡工程》2010,14(8):135-135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建立刑事和解制度是践行"三个至上"指导思想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法院刑事审判工作水平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司法实践反映的问题出发,对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现实性和可行性作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税收法治建设的持续推进,税法的理念和制度不断创新,税收行政权力逐步从强制性、管理性向契约性、服务性转型。税务和解作为典型的契约型税收治理方式,在确定课税事实、平衡征纳利益、解决涉税争议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检视我国税务和解实践,制度供给与现实需求并不匹配,和解的构建与运用面临多重困境。对此,基于法治理念,可从优化税务和解的规范文本、廓清和解范围、明确协议要件、强化程序保障等多个维度着手,构建契合实践需要的和解制度,实现税务和解的“良法善治”。  相似文献   

12.
我国行政协议诉讼制度确立后,面临着解决行政协议内在的“双向”结构冲突与融合的问题。部分学者主张借鉴德式经验,构建整体双向诉讼制度,但这种诉讼结构与我国目前的行政诉讼结构存在冲突。从行政协议制度创设的路径模式上看,德国倾向于主观模式,法国则倾向于客观模式,主张借鉴德式经验实际也会与我国大量借鉴法国行政协议进行制度创设的事实相冲突。同时双向诉讼制度还会与我国行政诉讼的客观诉讼定位有所抵牾,以及存在“外源制约”等四个方面的困境。基于此,暂不宜将双向诉讼制度直接移植入法。可取的路径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单向行政协议诉讼制度。我国已有的制度具有兼容性,能够对行政协议的合约审查和强制执行机制进行吸收与调试,利用行政协议判例的累积构建公法合同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目前的"能动司法"的大环境下",调解之风盛行"作为"能动司法"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热烈探讨和争议。而最新颁行的民诉法修正案中"先行调解"入法也标志着我国立法对能动司法的肯定。结合我国司法的实际情况,借鉴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诉讼和解制度,切实贯彻自愿原则、合理界定调解的适用范围、细化瑕疵调解的救济情形,为法院调解活动设定必要的限度,才能建立民主、公正和富有效率的合意解决纠纷机制,这也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能动司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4.
曹素馨 《金卡工程》2009,13(8):127-127
刑事和解在当下是个相当热门的话题,学者们都已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研究了刑事和解的可行性和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甚至还建设性的提出了我国建立刑事和解的模式.成果不可谓是不丰富,笔者拟另辟蹊径,揭示用博弃论研究刑事和解制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马翠 《中国外资》2011,(24):120-120
在案件激增、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刑事和解制度的出现为提高司法机关工作效率,同时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本文从刑事和解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建立刑事和解制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最后对我国建立刑事和解制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的刑事司法是以国家起诉和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为主要模式的,并深受”探知真理”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影响,程序的设计完全以管制思想、权力支配观念为基础,在实践中也具有被害人被忽略、犯罪改造不理想、社会关系不利于修复、案件积压、司法成本高、浪费了司法资源等传统刑事司法制度所具有的弊端。刑事和解制度作为一种新兴的犯罪处理模式,创生了一种新的利益争端解决方式,具有诉讼分流、满足不同主体利益、化解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矛盾和冲突等司法功能。文章认为在现行刑事诉讼制度中引入刑事和解制度进行改革十分必要,可以弥补正义的不足,进而完善我国刑事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7.
罗东升 《金卡工程》2010,14(1):83-8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妥善解决社会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刑事和解制度作为解决刑事纠纷的机制可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法制建设带来一条新思路。所以,本文主要分析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刘术永 《金卡工程》2009,13(12):53-54
对民事附带行政诉讼制度的构建,学界存在质疑之声,文章从司法权与行政权关系范畴上探讨了构建民事附带行政诉讼制度的理论依据,从《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相关条文及立法目的角度探讨了构建民事附带行政诉讼制度的法律依据,最后认为,民事附带行政诉讼属应然之举,唯有如此,才能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秩序和正义,从而彰显法治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9.
罗安武 《金卡工程》2010,14(9):79-80
目前,我国大多数学者对轻罪案件和青少年犯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基本上持肯定的态度,对于"重罪"案件是否适用刑事和解制度?争议比较大。本文着重从理论上论述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的可行性,破除人们对重罪和解的误解,为重罪案件刑事和解的适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蒋美琪 《金卡工程》2009,13(5):26-27
刑事和解,是西方社会孕育的恢复性司考理念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刑事犯罪解决的方式。随着我国司法实践中刑事和解的一次次的引入和实施,尤其是在我国刑事诉讼改革进程进入瓶颈期的此时,是否该制度的引入会使得我国刑事法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些都是我国现在面对的挑战与抉择。而本文拟将刑事和解制度对中国的传统、现存法律制度及司法实践操作中的挑战来进行分析。最后,笔者由此入手来理性分析刑事和解制度在中国的命运该如何抉择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