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生产率是经济学界和统计学界经常重视研究的课题,也是长期以来有争论的问题。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涉及许多复杂的经济理论问题和统计方法问题。本文拟从统计学角度,讨论测定劳动生产率水平及其动态的若干方法论原则。一劳动生产力与劳动生产率有人说,劳动生产率与劳动生产力没有什么区别,“马克思所说的劳动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在内容上、在数量表现上是一样的”。我认为,劳动生产力与劳动生产率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并不表现在字面上,即劳动生产力指劳动的生产能力,劳动生产  相似文献   

2.
<正> 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包括生产性服务和非生产性服务)的区分问题,我国经济学界在六十年代初期讨论过一次,近几年来又持续进行讨论。最近报刊上宣传发展“第三产业”(服务行业)的文章中,又常涉及哪些服务是生产劳动,哪些服务是非生产劳动的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是人们各按所需、所爱来划定的,甚至以为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似乎也是这样作出来的。我认为,前一种情形,在有些著作中是存在的,至于马克思的理论,那是完全从客观实际出发,以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相似文献   

3.
经济效益指标是衡量生产者生产经营状况或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试图从分析传统经济效益的缺陷出发,阐述它对人类产生的巨大负面影响和严重后果,追究其根本原因,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重新定义经济效益的概念,希望对大家有所神益。1传统经济效益概念存在的缺陷所谓经济效益,按照传统的定义,它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者生产的有用劳动成果与同时期生产者的劳动消耗之比。用公式表示为:如果有用劳动成果是由生产者个体创造的,称为微观经济效益;如果有用劳动成果是国家或地区创造的,称为宏观经济效益。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  相似文献   

4.
<正> 如何正确区分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它不仅涉及到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关系到国民经济结构和社会产品、国民收入的科学范畴,而且直接关系计划、统计的指标体系的设置与改革。六十年代初,我国经济学界曾就这个问题展开过热烈的讨论。近年来,由于实践的需要,经济学界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正> 《学术月刊》近年来刊登了三篇文章,讨论精神生产力问题,我读后有启发,也有些不同的看法,特提出来共同讨论。一什么是精神生产力什么是精神生产力?晓亮同志说;“精神生产可以定义为生产各种观念形态的精神产品(科学技术知识、文学艺术作品、宗教观念、哲学观点等等),精神生产力就可以定义为生产精神产品的能力。”又说:“我这里说的精神生产,主要指科学、知识、文化、意识形态等等。这些东西,不管看起来多么玄妙,但都离不开物质,离不开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离不开人脑、人体。……精神生产不仅建立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上,而且精神生产力本身也是物质  相似文献   

6.
<正> 近来,经济学界和统计学界提出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应如何区分以及与此相关的国民收入应如何计算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不仅在经济工作方面和统计工作方面都有重大的意义,而且涉及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上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值得认真研究。一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区分问题于光远同志在《中国经济问题》1981年第1期上发表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一文,指出:“直到现在流行一种观点,认为只有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其它就不是,而且把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又狭窄地理解为直接处理劳动对象的劳动。这种在解放初期从苏联那里学米的错误理论……在实践上给我国经济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在关于按劳分配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中,在批判“四人帮”对按劳分配进行诋毁的过程中,常常涉及到如何看待劳动是谋生手段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直到目前为止,仍然流行着一种在我看来是欠妥的看法。现在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提出一点商榷性的意见,供讨论。有些同志把劳动是谋生手段同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旧分工还没有消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还存在等联系在一起,都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从而把劳  相似文献   

8.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划分问题的讨论,涉及到如何正确地理解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理论。由于对马克思的一些论述常常解释互异,各执一端,使问题得不出一个比较一致的认识,因此对于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进行一番深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要使这种研究卓见成效,首先必须解决一个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论荟萃     
应重新定义生产力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刘振英在《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说,自从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提出生产力是“人们同自然界作斗争以及利用自然界来生产物质资料”之后,我们对生产力的表述均由此而来。如,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跟生产资料 (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 )相结合而构成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人是生产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人类征服自然界的程度”。事实上,我们给生产力所下的定义,不仅不符合马克…  相似文献   

10.
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中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方式是一个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相并列的概念 ,其反映劳动过程技术条件的方面 ,即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和方法 ,可称为技术生产方式 ,反映劳动过程社会条件的方面 ,即劳动的社会组织形式 ,可称为社会生产方式。正是有了生产方式这个中介环节 ,才使得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一 问题的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家庭为劳动单位的农业生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新时期的生产形式,赋予农民以更大的生产自主权,大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由于农村第一步改革并没有解决土地所有制问题,因而出现了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其主要原因是:①、承包者对土地的超强度掠夺,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后劲不足,甚至丧失。现阶段,我国农村  相似文献   

12.
精神文化活动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同物质生产劳动一样,这种生产劳动也存在着一个生产力的问题,即精神文化生产力。精神文化生产力通常有三个意思:间接物质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就精神生产力而言,它包括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与提供精神文化服务的能力两个方面,其构成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工具等静态性要素和生产、流通、交换过程中的互动机制等动态性要素。  相似文献   

13.
张敏  柳亚 《当代经济》2007,(11):129-130
精神文化活动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同物质生产劳动一样,这种生产劳动也存在着一个生产力的问题,即精神文化生产力.精神文化生产力通常有三个意思:间接物质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就精神生产力而言,它包括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与提供精神文化服务的能力两个方面,其构成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工具等静态性要素和生产、流通、交换过程中的互动机制等动态性要素.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年来,我国学术界对生产力问题的讨论,仍有方兴未艾之势,除了继续讨论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的要素、生产力发展动力等问题外,很多同志还围绕着如何建立生产力经济学这门学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有益的探讨。现将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一什么是生产力许多同志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基本是相同的,但表述上不完全相同。例如有人说,生产力“是指人类社会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并在生产中积累起来的社会物质力量。作为一种社会物质力量,就只能是现实的,不应该是潜在的”;蔡钤说,生产力“实际上就是人们的劳动力和被人们认识、利用的自然物、自然力结合一起构成的一种物质力量”;晓亮说,生产力“指的是,在现实的社会生产中实际发生作用、能够生产出具有使用价值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劳动生产率指标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极重要的指标。怎样正确理解这个指标的含义?怎样正确计算这个指标?近年来苏联经济学界对这个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我国统计界对此也有过一些讨论。讨论的问题中涉及到劳动生产率指标所包含的对比关系的两个方面,即劳动消耗量方面和产品量方面。这篇介绍只限于前一方面的问题,就是在计算劳动生产率指标时,对劳动消耗量的范围应该如何理解和如何确定的问题。这一问题又可分为以下两个问题来叙述:(一)应该按全部劳动消耗(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还是应该只按活劳动消耗来计算劳动生产率?(二)在按活劳动计算劳动生产率时,应不应该把工人以外的其他类别的工作人员的劳动消耗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16.
劳动生产力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始终提供相同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无关。这是马克思所揭示的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之间的本质关系。然而,随着商品经济阶段的发展,竞争使价值转化为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后,在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范畴上,这一本质关系表现出了复杂的不同现象。另外,伴随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所出现的价值量的增加的事实,也使劳动生产力与单位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呈现出虚假的不确定的现象。但是,现象都不能否定本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学界对于马克思生产劳动问题存在较多争议,在长期的讨论和争辩中大致形成了“宽派”“窄派”和“中派”三种观点。何炼成先生正确领悟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是反映一定生产关系本质的根本思想,特别强调生产关系在划分生产劳动问题上的决定性作用,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何炼成学派。陆立军先生继承和发展了何炼成先生的基本思想,对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坚持何炼成先生的方法论重新梳理马克思的有关论述表明,我国经济学界大多误解了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首先,马克思没有所谓的“一般生产劳动”范畴;其次,马克思有两个生产劳动定义:一是生产资本的劳动是生产劳动,一是生产商品资本的劳动是生产劳动;最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区分的前提和基础是雇佣劳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以时间节约为桥梁使生产力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了内在一致性。生产力的发展可使生产单位商品的劳动时间缩短,劳动时间的节约等于自由时间的增加,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全面发展反过来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新一轮的时间节约。  相似文献   

19.
试论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微观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观分析是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经济学的重要分析方法。微观空间分析主要体现在对分析单位选择上,微观时间分析强调交易转换过程。此外,微观分析还体现在细节分析和实证分析上,整个交易成本经济学贯彻的是如何从微观上更深入地分析交易问题这一原则。微观分析使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分析严格区别于新古典经济学生产成本分析,分析方法的改进使交易成本经济学获得了经济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变动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体系中的重要论题.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成“正比说”,产生这种错误观点的根源在于混淆了使用价值与价值、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质的差别.要厘清“变动关系”问题,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这一命题.劳动生产力和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是本质关系,而劳动生产力和市场价值及生产价格之间的关系则是不同层次的现象形态的关系.运用双重价值转形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关系,从而找到正确理解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逻辑关系的金钥匙,破解所谓的“马克思的悖论”,从而更好地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