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一线员工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如何留住一线员工,已经成为相关企业共同关注的难题。本文以某五星级酒店为研究对象,基于案例研究的方法对其员工离职的详细信息进行筛选、统计、提炼,分析企业为什么会出现"招不进,留不住"的用工现象,找出了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员工离职的三大因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由于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勘察设计企业的企业一线员工思想经常出现波动。为了更好地做好勘察设计类企业一线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做到"情"、"理"、"利"的结合。一是学会了解、尊重、理解、启发、爱护一线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浅析如何稳定员工队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稳定的员工队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然而,近年来,行业的"用工荒"现象却愈演愈烈,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但是,西安新兴物业的管理人员流动率一直保持在3%以下,一线员工流失率也在10%左右。这么低的人员流失率是如何保持的?新兴物业是如何稳定自己的员工队伍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频发,给企业员工、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损失。而电力企业作为一种高危行业,如何开展教育培训提高电力企业一线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规避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从而有效地保护一线员工的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显得尤其为重要。文章分析了电力企业一线员工所表现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的现状,从而提出了提高安全意识和责任心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频发,给企业员工、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损失。而电力企业作为一种高危行业,如何开展教育培训提高电力企业一线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规避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从而有效地保护一线员工的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显得尤其为重要。文章分析了电力企业一线员工所表现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的现状,从而提出了提高安全意识和责任心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湛艳琳 《价值工程》2014,(30):190-191
酒店业普遍存在一线员工工作满意度过低的问题,导致一线员工频繁地跳槽,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整个酒店业的发展。在如今一线中心城市尚且存在高度"用工荒"的情况下,非中心城市的星级酒店如何留住一线员工?本文通过对市级不同星级酒店的实地调查研究以及对个别酒店领导的访谈,通过IPA方法分析了影响一线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具体因素。  相似文献   

7.
农化行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较好,但却面临着一个突出的问题:很多年轻人出于对安全等问题的担心,不愿从事一线操作性岗位,致使农化企业一线操作岗位招聘日益艰难且离职率较高,甚至出现"员工荒"现象。N公司是专业从事农药等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也同样面临着许多农化企业共同的一线操作岗位"员工荒"问题。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过调研和分析,发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岗位特点、社会认知、员工职业发展及个体特征等方面。为此,N公司采取了多种积极的、有效的措施,从而提高了一线岗位员工招聘的效果,稳定了一线岗位员工队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频发,给企业员工、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损失。而电力企业作为一种高危行业,如何开展教育培训提高电力企业一线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规避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从而有效地保护一线员工的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显得尤其为重要。文章分析了电力企业一线员工所表现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的现状,从而提出了提高安全意识和责任心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当前,面对企业一线员工的流动性问题,不少企业常为留住优秀的一线员工和避免一线员工频繁流动而困扰.为此,许多企业对一线员工强调合同管理,试图以通过签订一个经济上的契约限制一线员工的行为,使其离职时交付较高的违约成本.  相似文献   

10.
冯小眉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6):233+91-233,91
"90后"员工已逐步步入职场,该群体就业人数不断扩大,已是企业基层一线新生力量的代表。而"90后"员工有其独特的一面,企业要想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针对该群体制定合适的管理模式,以充分发挥"90后"员工的优势,使"90后"员工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效益。  相似文献   

11.
杜孟辰 《河北企业》2012,(12):72-72
<正>企业中,骨干员工、核心人才、关键人才等通常是HR和高层管理者格外关注的人才群体,因为他们在企业中属于稀缺人才资源,占据着企业中的重要位置,被企业视为"掌上明珠"。而一线员工,身处企业基层,负责企业基本运作环节,看起来做的都是企业中比较基础并且技术含量不是很高的琐碎事务,其默默无闻的工作姿态往往被管理者忽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管理者愿意花更多时间、精力和成本留住核心人才,一线员工是走是留,管理者认为对企业无关痛痒。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本末倒置,久而久之,一线员工流动率过高的问题就成了企业的顽疾。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由于消费者购买习惯的改变以及受到电商平台的冲击,实体零售业的生存环境日益严峻.长期以来,零售业存在一线员工的高流动率问题,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稳定员工流动率,这是摆在零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面前的迫切问题.本文以永辉超市“合伙人”制度为例,运用案例研究方法,从心理契约和社会交换视角揭示了员工激励、心理授权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同时构建了一个有效激励一线员工以提高其工作满意度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1)组织采取的激励措施必须符合一线员工的偏好和心理诉求,形成员工激励契合,实现激励效果最大化,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降低离职率;(2)员工激励契合通过调整一线员工心理授权结构这一中介影响工作满意度.本研究丰富了零售企业一线员工管理文献的理论思路,为有效激励一线员工贡献了新的想法,同时为解决一线员工流动性难题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工作中,广大员工遇到热点、难点问题怎么办?企业如何了解员工动态,广泛听取员工建议,真实倾听一线的声音?面对多元化的社会,企业如何通过凝心聚力促和谐、缩短管理提效率?2011年以来,四川移动在完善“总经理信箱”、沟通座谈会和日常工会沟通渠道等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员工诉求机制,“我有话对公司说”一线传真沟通平台,逐渐成为功能完善、沟通便捷、运转流畅的内部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4.
阮可 《企业活力》2008,(5):66-67
<正>一、当前建筑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1.注重形式忽视内涵。有的建筑企业领导对企业文化知之甚少,热衷于"搞表演、置服装、喊口号"等形式文化的建设,对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对建筑企业价值观的内化却不重视,不能真正从价值理念上增强员工对建筑企业的归属感和增强共同实现企业目标的工作积极性。至于建筑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如何开展建筑企业文化则不是他们所关心的内容。有些建筑企业的文化不外乎  相似文献   

15.
一线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企业产品的直接创造者,一线员工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产品质量、工作效率、产品成本和员工士气。大凡成功的企业都会把对一线员工的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生活上给予关心、工作上给予支持,学习上给予帮助。钢铁企业作为重工业行业,一线员工的工作相对强度高、环境相对较差、危险度相对较高,更需要强化对一线员工的培育与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前,“80后”青年员工已逐步成为企业生产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青年员工主要集中在一线岗位,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上变化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如何让“80后”青年员工担当起企业改革发展重任,成为生产建设的主力军?“80后”青年员工的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高“80后”青年员工的素质已不可避免地成为煤炭企业,甚至所有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王萍 《中外企业家》2013,(9Z):153-154
新时期,多元文化的发展给建筑企业员工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多重挑战。笔者针对建筑企业在现代思潮冲击下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创新员工管理,指出要注重员工管理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坚持文化引领,从多元文化视角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向大众 《价值工程》2012,31(18):108-109
近几年来,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一线员工稳定性差,流动性大,且员工队伍参差不齐,低学历比重大,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劳动密集型企业有必要构建员工与企业共享发展成果机制,强化对一线员工的培训与学历提升,建立转岗轮岗制度,实现工作丰富化,提供具有竞争性的工资福利待遇以增加对一线员工的吸引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家贵 《中国质量》2005,(12):79-80
文化沙龙是资本主义社会文人墨客附庸风雅的形式,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配电一公司却推陈出新,将文化沙龙办进了生产车间.围绕"一线员工如何实现自我提升"的主题,6位特邀嘉宾与20多位一线员工面对面地展开了热烈、深入的交流、探讨,献上了一道精彩纷呈、人文情怀四溢的"文化盛餐".  相似文献   

20.
在国内瞬息万变的医药市场环境下,医药企业急需提高一线销售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进行有效的客户知识管理。本文主要分析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如何利用现代信息管理设备IPAD在一线员工中进行客户知识管理,从而提高公司管理效率。希望以此案例作为制药企业客户知识管理最佳实践,为国内药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